首页 > 都市情感 > 我的金融科技帝国

我的金融科技帝国 第392节

  探测土星是最终任务,但是在借助引力弹弓白嫖加速度的五年时间里,要近距离拜访金星、木星这两颗行星,自然也不能放弃这么好的机会,在途中有限的时间窗口也会对这两颗行星展开初步的探测,比如飞跃木星的时候也计划顺带研究一下木星的磁层等。

  土星探测计划可以说是雄心壮志,但也无比的艰巨。

  要知道,目前还在土星执行任务的“卡西尼”号探测器,参与该计划的国家有17个,也是人类进入空间时代以来最大的国际合作课题之一。

  国内要开展土星系统的探测计划,只能自己玩儿,欧美那边人家肯定不会带你玩儿,国际空间站、卫星导航系统等等都把你拒绝在外。

  所以国内要开展太空探索项目真的就只能全都靠自己,不过自从去年跟大毛合作的“萤火一号”项目失败以后,也不太想跟别的国家合作了。

  都靠不住,最后发现还是自己最靠谱。

  ……

第671章 【准了,两个深空探测项目同时推进】

  别墅客厅。

  虞秋把手里的文件材料报告递给方鸿并说道:“火星探测任务方案,光是看了一下任务概述就看得出来无比复杂,也确实是雄心壮志的计划。”

  方鸿接过来打开一览,大致看了一遍土星探测计划任务之后,又看了看火星探测任务的方案。

  这一次制定的火星任务计划首先便是重启此前失败的“萤火一号”定下的科学目标,即:探测火星空间磁场、电离层和粒子分布及其变化规律;探测火星大气离子逃逸率;探测火星地形、地貌和沙尘暴;探测火星赤道区重力场。

  此外“萤火一号”的工程目标还有:火星探测器的研制技术;星地配合实现火星探测器3.5亿公里精密测定轨和数传技术;掌握探测火星的轨道设计、发射、行星际巡航、进入火星轨道及深空运控技术。

  完成这些科学目标和工程目标之后,最重量级的重头大戏便是样本带回任务,重启“萤火一号”的探测任务也是为了实现带回火星土壤样本而服务。

  新的火星探测计划暂定命名为“天问:火星快递”任务,最终极的任务目标就是发射探测器登陆火星表面,将火星土壤样本送回地球。

  整个的火星任务流程。

  首先是发射“天问一号”探测器完成“萤火一号”的任务,接下来便是火星登陆计划,即“天问二号”探测器发送到火星并登陆火星表面。

  “天问二号”会携带一台火星车“祝融一号”,其探测任务中有一项关键的工作就是在火星表面登陆点附近挖土,“祝融一号”准备了52根样本管子,这些管子都是采用特殊合金制作,全部都是从无菌室设计装配的。

  当然,不管是“祝融一号”火星车还是这些样本管子,都是要求绝对干净无污染的。

  影响火星是小,影响火星取样是大。

  要不然样本取回来发现上面有微生物,搞得全世界轰动,地球不是唯一具有生命的星球,结果研究之后发现是样本管子被地球微生物污染,闹出这样的大乌龙可就不好了。

  所以,不管是“祝融一号”火星车还是携带的样本管子都必须保证绝对不能有污染。

  按照当前设计方案,“祝融一号”具有采集样品的能力,但并没有能力直接在火星上研究这些样品,也没办法背着一个显微镜直接对样本分析。

  之后的任务便是将这些样品管子打包“快递”送回地球,把探测器等“快递”送到火星不容易,取回样本就更不容易了,这个过程极其漫长且复杂。

  按照目前制定的计划方案,“祝融一号”完成样本采集工作之后,那些样本管子会直接在沿途扔在地上不管,因为“祝融一号”还有别的探测工作,把它送到火星表面可不只是挖土采样,这只是它的工作内容之一。

  火星虽然经常刮沙尘暴,但火星的大气稀疏,把样品管子采集扔在地上不管并不会有问题。

  之后运输样本管子的工作将会交给随后抵达火星的“祝融二号”来完成,这个时候的“祝融二号”抵达火星必定是两年后了,也必然会搭载更为先进的技术,包括更先进的AI自动化技术等等。

  前面“祝融一号”完成样本采集工作之后,地球这边就得准备样本回收着陆器的发射了,从地球发射升空,同样经过地火转移轨道飞七八个月才能到火星。

  着陆器配备了两个非常重要的装置,一个就是负责取样的“祝融二号”火星车,负责找到“祝融一号”采集的样本管子,然后把这些管子送到着陆器这里。

  而取样的过程都需要“祝融二号”独立完成,因为火星和地球最近的距离光速都要传播三分多钟,通过在地球进行远程控制取样是不太现实。

  另一个装置就是通过着陆器送到火星表面的发射器,就是一个小火箭,可以满足火星的逃逸速度进入太空轨道,这个小火箭内部有个容器,该容器便是负责保存样本的地方。

  样本装车完毕之后,小火箭还不能直接返回地球,因为小火箭的燃料只有把样本送到火星轨道高空的能力,没那么多燃料支持它把样本直接带回地球。

  所以还有第四次发射任务。

  第一次发射任务是重启“萤火一号”,第二次是发射“祝融一号”登陆火星表面采样,第三次是发射取样的“祝融二号”和一枚小火箭。

  而样本返回着陆器就是第四次发射任务。

  为了确保能让天上的返回着陆器准确无误接到火星土壤样本,期间一定是要经过极为复杂且周末的精确计算。

  随着第四次发射的样本返回着陆器抵达火星轨道上空并准备就绪之后,在火星表面等待已久的小火箭点火升空,将样本送入太空轨道,然后将样本容器抛出。

  轨道上的返回着陆器接到样本容器之后,由外部机械臂将之推入舱内,舱内的机械臂又会把样本容器放进着陆器内,最终关闭舱门。

  这一切的操作顺利完成之后,样本返回着陆器就会踏上归途,经过霍曼转移轨道飞行七八个月的时间被地球引力所捕获抵达地球上空,着陆器最终泊入大气层,预计在北方内朦一带着陆。

  至此,终于能够拿到梦寐以求的火星样本,整个计划如果最终成功将会成为世界上首个获得火星样本的国家。

  火星上到底有什么,是否真的有生命或者过去存在生命等猜测,届时,科学家们研究分析过后便能够百分之百的回答世人所关注的这个问题了。

  按照材料报告上的计划,从第一次发射任务2016年开始到第四次发射任务带回样本,一共需要历时九年左右的时间,也就是在2O25年才能拿到样本,这还是在整个任务不出意外的前提下。

  因为地外行星探索有发射窗口的制约,从火星到地球一个发射窗口周期大约是26个月,错过了窗口期就要等下一个周期的到来。

  末了,方鸿看完“天问:火星快递”的任务概述,合上材料不由得说道:“确实复杂,全程都得经过周密计算,任何环节不能出错才能最终实现把样本带回地球。”

  不过根据该方案的四次发射计划,即便火星样本没有带回来,也不代表彻底失败,因为四次发射相当于是四个子任务,收获肯定是有的。

  显而易见,样本返回计划是意义重大的。

  一旦成功不仅仅会创造一项震撼世界的成就,更重要的是,能把探测器送到火星还能把样本返回地球,其所掌握的技术便是就意味着有能力把人类航天员送到火星并返回地球。

  毫无疑问,“天问:火星快递”任务的成功将会为之后的火星载人登陆计划夯实技术基础。

  此刻,方鸿重新打开文件报告翻了几页内容瞅了眼,随后抬眼看向虞秋:“这两个深空探测项目怎么没有预算报告?”

  虞秋听到这话旋即回道:“有的,但不在这份材料里面。”

  方鸿言简意赅:“预算要多少?”

  虞秋旋即回答:“土星探测任务的整体预算评估结果大约需要200亿至220亿元人民,火星探测任务的整体预算评估结果大约需要300亿至350亿元人民币。”

  两个深空探测项目的总预算要500亿至570亿人民币,而且风险系数都非常高,失败了就是几百个亿打水漂。

  对于国内而言没有任何前人的经验参考,想摸鹰酱过河人家也不让你摸,最多就是拿已公开的一些资料做参考,如土星探测任务计划方案就参考了“卡西尼”探测计划。

  两个探测任务的难度和风险都是超级高,但要说最难的还不是是最远的土星探测任务,而是火星探测任务,因为从火星带回样本,这一点老美都没有做到。

  方鸿把手里的材料放一边,思量片刻便直接拍板道:“准了,两个深空探测项目同时推进吧。”

  ……

第672章 【航天界为之振奋】

  无论是正在如火如荼展开的“天空之镜”计划,或是“巡天空间望远镜”计划,亦或是更为宏伟的“逐日工程”计划,以及现在方鸿批准的“揽星九天”系列地外行星深空探测计划。

  这一系列大型尖端工程计划项目的施展,都能带动尖端领域的技术升级与发展,这种大型太空探索项目的成立,一旦开展就需要多方位的配合,参与的企业或科研单位都是几十家乃至上百家。

  那些企业有单子了才有利润去搞研发和技术升级,才能培养和诞生更多的相关技术人才,群星资本这些年投资了那么多的高科技公司,其中一些相关联的公司必定也能拿到相应的单子,负责其中一个技术模块。

  其思路,其实也跟国家搞大基建工程有异曲同工之妙。

  至于国家不搞,是因为钱不够,这种尖端工程短期内技术成果的转化有限,所以在太空探索领域的拨款很有限,甚至整个航天领域一年的预算拨款都不如一个“天空之镜”计划的预算,就更别说预算达到千亿级别的“巡天空间望远镜”计划了。

  除此之外,不搞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见效慢、周期长。

  一个土星探测计划预计要八年,一个火星探测计划预计要九年,在其位的相关领导哪里等得了那么长的时间呀,都恨不得一年半载就升迁调离,那肯定是搞房子来的快,经济见效快,GDP见效快,那当然升的也就快了。

  而这种见效慢、周期长、投入还巨大的尖端项目,搞不好还得担责,搞好了那也是后面的人的好处,所以领导们基本上不感冒。

  ……

  翌日,6月30日周末。

  “叶老,自然科学基金那边回消息了。”一位年轻人兴奋的飞奔到了一间屋子里,屋内的叶院士一听连忙询问道:“这么快?如何了?”

  屋内的这位叶院士是国家重大航天工程的领军级人物,被誉为“嫦娥”系列研制团队的“定海神针”,就在国内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失败之后,他就提出了自主火星探测计划,提案2013年自己发射火星探测器,也就是在今年有发射窗口,错过了就只能等到2016年前后了。

  叶院士在搞“嫦娥一号”的时候,航天人就想去探索火星,不过当时条件尚欠,但眼下他认为已经具备火星探测能力,而且火星探测器发射窗口的周期是26个月,今年正值窗口期,错过就要再等两年多。

  而且他还表示,至少目前无人的火星探测,实施条件肯定好于载人登月,只要下定决心三五年肯定可以实现打开火星探测零的突破。

  但他的这个提案因为种种原因没能通过,至今都无火星探测计划。

  提案没能通过,叶院士心里其实也很不舒服。

  上百名科学家经过严谨科学论证了的东西,不如一个处长说话算数,一说就是去火星有什么用?能创造多少GDP?能保证成功?

  这些问题把叶院士给问住了,他也无法回答,尤其是成功率的问题,再严谨的科学论证也无法保证能够绝对成功。

  却说此刻,前来汇报的年轻人兴奋的连忙说道:“通过了,自然科学基金不但通过了火星深空探测项目,而且同时批准通过了土星深空探测项目,并且给予全额经费的支持,并要求我们尽快上马项目,同时推进。”

  “好!好!好!”听到这话的叶院士当即振奋不已,也是忍不住连声叫好,紧接着叶院士便放下了手头的工作召集团队开会。

  自然科学基金批准了两大深空探测项目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样,很快就在国内航天界的内部先传开,无数航天人尤其是参与两大深空探测项目方案制定的团队成员无不兴奋得欢呼雀跃,振奋不已。

  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太空探索工程都是大预算,开头最难的反而不是技术问题,而是预算问题。

  当然,也不只是开头难。

  中间也难,结尾也很难。

  就是因为太难,门槛太高,在太空探索这个领域,地球表面能玩得转的玩家就没几个,而能完全独立自主开展太空探索活动的玩家,放眼全世界也就只有三个。

  ……

  三天后,即7月3日周三下午。

  自然科学基金与国家科学院空间中心等七家单位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一项重磅消息,即成立“揽星九天”深空探测工程计划。

  此刻正直下午14点20分左右,发布会现场来了三百多家媒体结构。

  出席发布会的叶院士面向记者如是说道:“行星探测工程作为一个整体概念以‘揽星九天’作为工程的图形标识,太阳系八大行星依次排开,表达了宇宙的五彩缤纷,呈现科学发现的丰富多姿,开放的椭圆轨道整体倾斜向上,展示了独特字母‘C’的形象,代表了我国行星探测-China,这组意义生源的名称与图形标识将承载着华夏民族航天强国的梦想……”

  不少的媒体机构纷纷侧目,这个“揽星九天”行星探测工程看起来是一个系列工程,是针对八大行星探测的总工程。

  紧接着便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揽星九天”行星探测工程正式启动“天问”系列具体探测计划,且同时立项两个太空探索项目,即“天问:土星探测工程”以及“天问:火星探测工程”。

  两大项目预计将由超过两百家相关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包括九州蓝箭等在内的群星资本旗下的相关科技公司也会参与其中。

  当在场的记者听到这两大行星探测计划的预算达要570亿元的时候也是颇为轰动,不过也没有到瞠目结舌的程度,因为前面有“巡天空间望远镜”预计耗资千亿规模的预算在先,对比一下这两个太空探索项目,分别只要220亿和350亿,似乎也没那么过分了。

  再过分,大家也觉得没有“巡天空间望远镜”项目预算来的过分。

  但这也是相对来说,实际上依然是相当夸张的预算规模。

  从自然科学基金出现之后,国内的基础科研迎来了很大的改善,尤其是天文领域和航天领域超大规模的工程,现在正在进行的有太空激光引力波探测“天空之镜”项目;红外探测“巡天空间望远镜”项目;以及今天正式成立的“揽星九天”行星探测工程。

  除此之外,还有群星资本直接推动的空间电站“逐日工程”计划。

  这些着眼于太空的大型项目动辄百亿、千亿级别的预算,可着实羡煞了其它基础科研领域的学者。

  ……

首节 上一节 392/59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从都市到宇宙最强

下一篇:谁让他做游戏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