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华娱拯救意难平

华娱拯救意难平 第579节

  “《隐入尘烟》这部电影,我承认它非常优秀,从剧情、演员、拍摄手法等方面,也没什么问题,孙羿的导演功力是让我非常佩服的。”

  一番话说的很是诚恳,就在大家以为他彻底转性了的时候,他话锋一转,但是出来了。

  “但是这部影片的整体立意,我个人不是很赞同,我非常认同余化老师的观点,苦难是不值得被歌颂的,在整个国家、社会一片欣欣向荣的今天,我们身为文艺工作者,也不太应该过渡的消费苦难。”

  卢川的这两句说的言之凿凿,站在道德的制高点,狠狠地批判了一番。

  媒体记者当然兴奋了,立马就把这两句话爆出去了。

  刚开始还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直到几家港岛媒体推波助澜的转载报道后,这件事在网络上爆发开来。

  就像是开启了反攻的号角一般,短短两天的时间的,一众非电影行业的“专家”“教授”纷纷跳出来发声。

  一些经济学家说道:

  “《隐入尘烟》就是在消费苦难,抹黑农村,中国的农村压根没有那么穷,怎么可能没有电视机,要知道今年,我们国家的GDP已经超过了RB,排名世界第二,它一部电影,把我们改革开放几十年的新农村成果全给抹去了。”

  还有很多自诩为精英分子的人说道:

  “《隐入尘烟》这部电影完全就是在刻意的营造‘苦’,其中根本就是在自我矮化,包括获得所谓的国际奖项,也是在故意的迎合西方,贬低自己。”

  两波人马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纲上线的评论,一时间喧嚣云上。

  很多激进的年轻人也被这股节奏带了起来。

  他们简单的思考一番后,觉得很有道理,然后就迅速加入了批评的阵营,尤其是各种知名大V,包括重点高校的优秀学生。

  他们觉得孙羿这部电影确实实在刻意抹黑。

  网上的舆论瞬间就反转过来。

  还有电影拍摄地的有关政府领导,直接向上级反应,说电影抹黑了他们的基层工作,这官司一路都打到了广电总局。

  面对这种情况,光电这边也不得不做出反应,准备立刻召开会议,讨论眼下这种情况。

  而孙羿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舆论风波,也不由得有些恼火。

  最担心的,还是来了

  对不起大家,发错章节了,刚刚改完。

第601章 两难的境地与社会影响【二合一】

  当初孙羿拍完《隐入尘烟》并没有第一时间就拿去参加国外的评奖,他考虑的就是这个。

  怕的就是那些“骄傲”的国人认为他是在崇洋媚外,跪舔西方。

  后来,巩丽来劝他,他也想着。

  眼下还是2010年,远不是10年后人手一台智能手机,微博全面普及,某音某手等自媒体高度发达,每一个人都积极在网络上发表意见,寻找存在感的时候。

  所以就同意了参加戛纳评奖。

  但是他万万没想到。

  这个时期,确实是个人自媒体还不够发达,但却是各种“专家”“教授”“公知”最为泛滥的年代。

  他们提前获取了大量的知识,然后利用知识传播的滞后性,在普通人面前打了一个时间差,把自己包装成了所谓的专家。

  然后利用高明的话术和一些粗浅的新闻宣传技巧,很容易就能带起一波节奏,甚至成为宣传学上的大众意见领袖。

  这就是没法分出个对错的事。

  粮食多了一分水,他们都会跟收粮人据理力争,而不是一句简单地听人一句“去掉水分”,然后各自安好。

  他没有争论,只是淡淡地回头看了一眼他与桂英一起播种下的粮食,然后才默默的走开,不再计较。同时身边的村民也都在意味深长的看着他。

  至少在西北的农村不可能。

  孙羿这么一处理,就完全不同了,不但凸显了马有铁内心此刻的巨大转变,还变相的为最后剧情埋下了伏笔。

  而孙羿在这场收粮戏的处理办法是.

  去掉了关于“水分”的问题,只在最后收粮人才奸诈地提出“抹去零头”,符合他为富不仁,无限度压榨农民的本性。

  且不说早在零几年的时候,全国大范围的农村都已经普及了可以快速查看水分的检测机器,每个收粮人都会随车携带几台。

  所以,这事就很是棘手。

  孙羿认为,原著电影中应该想要刻画一个忘恩负义、重利不重情的商人形象,从前面的献血、送礼等情节中就能看出来。

  这帮人就是为了博人眼球,只要是大众喜欢的,他们就非得反着来提出反对意见,这样才能彰显自己的“高级”。

  他说自己本意不如此,没有迎合西方,矮化国人的意思。

  但你确实在戛纳拿奖了,拍的也是中国最落后的地方。

  所以片中的马有铁,包括那些村民都不可能去卖含有水分的粮食。

  而男主角马有铁这边,也不是毫无反应。

  就像孙羿重生前,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在央视的节目里大言不惭地说中国人现在很有钱,谁家没有个50万的存款。

  难道要孙羿站出来,郑重宣告自家媳妇是原装的,没有半点假,已经亲身验过了?

  不能够啊。

  卖粮几乎是绝大部分农民一整年最重要的收入来源,甚至可能都没有之一。

  哪个农民会情愿被如此宰割,不管性格是内向的还是外向的,口齿伶俐的,还是笨拙口吃的,一个都没有。

  他不是不在意自己的劳动成果,而是在桂英死后,他心灰意冷,放弃了那些无谓的世俗争论,就像他放走了曾经相依为命的驴子一样,而同时也预示着他即将离开人世,去寻找桂英。

  其实原著中确实有这个问题,也算是一点点瑕疵,就是有铁“卖粮”的那场戏。

  经过孙羿这么一改,在这波对电影的批判中,也确实没有人拿卖粮这处情节来说话了,但这帮人另辟蹊径,直接上纲上线,从电影的内核上着手,让孙羿无从辩驳。

  那是真不知道种地有多苦。

  而西北这个地方,日照充足,降雨相对较少,农民自家晾晒粮食的成本几近无,最多搭上点时间,对于大半辈子都走不出一个圈的农民来说,时间对他们没啥意义。

  收粮人要处理含有水分的粮食,因为量太大所以需要大面积的场地,还有专用的烘干机器设备,这些包括人工,运输、电费都是成本,收粮人肯定不会自己承担,那就一定要在粮食.也就是农民身上出。

  可能有人会说,马有铁隐忍、木讷,会吃这个哑巴亏。

  也许现在的很多人习惯了“社恐”带来的距离感,会用放弃少数利益的方式躲避与人的交际,但那是他没饿着肚子,对农民来说,争取自己本就不多的应有利益是不能退却的底线,卖粮即是如此。

  含有水分的粮食和符合干燥标准的粮食,价格当然是不同的。

  而还有一大部分对电影持批判态度的人就是那些成天飘在天上,丝毫不接地气的所谓精英人士。

  这帮人十指不沾阳春水,可能对他们来讲,去过几次农家乐,摘摘菜、喂喂鸡,就算是体验过底层农民的疾苦了吧。

  但是为了突出这一点,而牺牲整部电影的真实性,造成人物失真,实在是有些不值。

  你要是真较真的话,这事怎么自证清白?

  网上关于《隐入尘烟》这部电影可谓是吵翻了天。

  这个在农村现实收粮的过程中,是绝对不可能的。

  收粮人称完马有铁的粮食,直接给他减去了一百多斤的“水分重量”,没有任何检查粮食的动作,也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马有铁也没有任何挣扎和反驳,就认同了他给自己打的“九折”,并且其他村民也都接受了这样的做法。

  就像当初网上某个叼货抹黑小妮子说她是变性人,还说包养什么的。

  就算是收粮人利用这个借口故意压价,也不太可能。

  就算是电影中的西北农村还未普及,农民也不会仅仅因为收粮人的一句“水分高了”就默认自家的粮食被压低价格。

  至于这帮人所谓的电影本身夸张刻意甚至抹黑,孙羿在拍摄的时候,就已经极力的避免艺术上的夸张和放大了。

  农民种了大半辈子的地,粮食水分多少,是否达到了干燥要求,仔细看一看,咬一下,基本就能估摸个八九不离十。

  这怎么说?

  没个解释啊。

  粮食,不管是拿来卖钱,还是进行二次加工,都需要一点时间的仓储,而储存就必须去掉水分。

  看好这部电影的人,包括刘艺菲跟孙羿一直以来的众多粉丝影迷都在异口同声的维护它,虽然这些人目前在人数上占优势,但面对那些“专家”“教授”,话语权还是低了一些。

  人家一个人就能顶成千上百。

  当然,对于孙羿跟星空也不是没有好的地方。

  让人无奈的是,因为这几天的舆论风波,《隐入尘烟》的知名度可谓是更上一层楼,吸引了很多事先对电影没兴趣的人前来观看。

  造成的结果就是.票房又涨了。

  电影上映到第三周的时候,票房曲线居然来一次逆市上扬。

  但口碑上的两极分化却是越来越严重。

  电影从上映第一周时的8.8分已经降到了8.0分。

  评分降低是正常的,但是上映还未过半就降低了这么多,那就是不合常理了。

  要是电影临近下映,孙羿也就摸摸鼻子认了。

  面对这次的舆论风波,他真的没有什么好办法了,除非玩一把大的危机公关,爆一个大的猛料来转移公众的视线。

  比如某某某阴阳合同,偷税漏税或者谁谁谁吸那个啥,聚集大量男女一起拍动作片之类的。

  这事倒也不是不行,就是有些败人脉。

  任何时候,打小报告的人都不招人待见,何况孙羿现在在圈子里的地位还没有那么的牢不可破,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好几百的手段,他不到万不得已实在是不想采用。

  但也容不得他再坐以待毙。

  电影上映第十二天的时候,韩董专门给他打了电话,非常隐晦地提示他,上面马上就要开会,专门讨论《隐入尘烟》的问题。

  孙羿心说,我这一部电影都能惊动到总局了?

  还真就惊动了。

  这段时间舆论上闹的沸沸扬扬也就罢了,关键是人家地方政府告上来了。

  对于这点,孙羿就很无奈,他这时候才知道,居然还有这事。

  你们这些领导,是有多么的玻璃心啊。

  韩董最后还告诉他,上面的处理办法包括但不限于缩短放映周期、紧急下线甚至直接封禁。

  孙羿何曾想过,有一天,这大河蟹的钳子还能嘎在他的脑袋上。

  他感谢了韩董,但并有请求韩董帮忙。

首节 上一节 579/89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重生拒绝扶弟魔,被前妻妹妹倒追

下一篇:有事憋心里,别让主播笑话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