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第685节

  顺着公社干部的手指,所有人都朝秦始皇陵东北角看去:

  “这封土东边在建的是一家工厂,等建完了,沪海缝纫机厂就会搬过来。缝纫机厂的东边就是毛家村,往北就是西杨村。”

  几个干部迅速拿起手里的望远镜看了起来。

  公社干部所指的两个村庄,直线距离大约不超过3公里,非常近。

  林三七对比了一下两个村庄,眼睛就盯上了中间的一块农田,恰巧农田的西边有一条小河经过。

  虽然这个时候完全看不出几十年后秦兵马俑博物馆的影子,但林三七已经非常肯定就是这一块了。

  因为跟几十年后地图上兵马俑博物馆的位置是完全能对应起来的,就是村庄有差别,估计有拆迁。

  “刘局长,走,带着人,咱们就去西杨村和毛家村的中间农田上去找找。”

  齐首长和刘局长互相看了一眼,其实两人的内心都不是很相信林三七的话。

  因为如果农田地底下真有兵马俑,那么这两千年来农民不断耕地,不可能不被发现。

  除非这个兵马俑埋得特别深,深达几十米那种。

  但刘局长是内行人,知道其他帝王陵的陪葬坑其实埋得都很浅,不可能太深,这也是陪葬坑几乎全部都被盗挖一空的原因。

  所以这两人就当是“陪太子读书”,跟着这位林专员来瞎胡闹一番。

  一群人坐吉普的坐吉普,坐卡车的坐卡车,顶着三十多度的大太阳,来到了西杨村。

  林三七下车的时候,回头又看了一眼那个高大的秦陵封土,确定了一下距离。

  这年头汽车在大西北同样罕见,听到汽车声,不少在田间劳作的农民都围了起来。

  不要问为什么大热天还在种地,问就是下地才有工分拿,管他是太阳天还是下铁天。

  西杨村的村长杨阿章已经等着了,彼此互相介绍了一番。

  林三七看着眼前这块农田就特别高兴,因为下面埋藏着一个天大的机缘,而他将是千古第一个发现者。

  想到这里,乐和和的林三七对着当地村长问道:

  “杨村长,你们村在这建村多少年了?”

  杨村长满脸笑容回答道:“报告领导,我们祖祖辈辈都住在这里,听听咱的村名,西杨村就知道了,起码超过200年。”

  林三七又问道:

  “那你们这几百年都居住耕种在这里,就从来没挖出来什么奇奇怪怪的东西?”

  杨村长很聪明,看了一眼远处的秦始皇陵,便回道:

  “东西肯定有,不过都是瓶瓶罐罐的东西,像土陶一样的东西,不值钱。那些什么黄金啊、玉器啊,银元啊,这个从来没有挖出来过。”

  村民们都是连连点头,心想哪怕有挖出来也不会承认。

  林三七一听到挖到过陶器,便心中有数了,不是兵马俑从来没被挖出来过,而是挖出来老百姓不认识。

  “那杨村长,这样的陶片你们现在能找出来几片不?”

  杨村长左右瞧了瞧,亲自跑到一块田梗边,然后从下面刨出来几块陶片,然后拿了过来:

  “领导,你看,都是这样的玩意儿,这瓦片不像瓦片,罐子不像罐子,我们当地人都叫瓦盆爷。有人说这是古代泥塑菩萨像碎掉后形成的。”

第836章 送我两个兵马俑

  林三七接过来陶片一瞧,但随手交给了刘局长。

  别开玩笑了,林三七哪懂考古啊,他只是有上帝视角而已,要是没金手指,他同样认为这是谁家碎掉的水缸片。

  刘局长是专业的,拿过来仔细一瞧,又交给了身后的袁仲一、赵康民两位考古专家。

  赵康民摸了几下便回道:

  “这的确是秦汉时期的陶片,具体用途不详,看这个碎片,上面似乎像盔甲片图案。”

  林三七激动地一击掌,心想对喽对喽,这应该就是兵马俑身体的一部分。

  刘局长这时候还不以为意,笑着问道:

  “林专员,你准备怎么样寻找你所说的秦兵马俑?根据我们挖过的汉景帝陵陪葬坑兵马俑,个头都不大,一般不会超过50公分,所以比较难挖。”

  林三七轻轻哼了一声:

  “汉兵马俑?我都没听说过,说明肯定不是啥值钱玩意儿。据我所知,秦兵马俑平均身高都在2米左右,比我还高咧。”

  刘局长和考古队员们都是暗暗吃了一惊。

  2米的陶俑不是没有,有些唐墓里面的镇墓兽或者门神就有这么高,但这种出土往往最多2个。

  很难想像8000多个,近两米高的陶俑一排排站着是个什么样壮观的景象?

  秦朝大一统后是个短命王朝,有这实力和能力吗?

  刘局长还是不信,而齐军长这时候早就躲在远处一个小树林里乘凉,他对死人东西不感兴趣,纯粹就当自己是局外人。

  这时候林三七看了一眼面前的农田,又对比了一下手里的地图,这才手指着道:

  “杨村长,从这里到那里,这差不多10亩地吧?我包了,你算算这地里的庄稼蔬菜要多少钱?”

  杨村长不明所以:“领导,你要这地干啥?”

  林三七大手一挥:“挖地,挖掉表面的泥土,找到绝世珍宝~~~”

  旁边无论是当地干部还是当地村长,齐齐都投来一个傻X的表情,就这鬼地方有绝世珍宝?

  就算有,你一个外乡人又怎么知道?

  刘局长一听林三七要挖10亩地就有点急,赶紧阻止道:

  “林专员,10亩地的考古挖掘规模太大了,咱们先试试,用洛阳铲确定一下地底下有没有东西再做决定,怎么样?”

  林三七一听也是,他是确定地底下有兵马俑的,但真要挖出来可是个大工程,他也不可能一直待在西安。

  只要确定有,剩下的就交给地方了。

  “行,那你们打几个洞试试。”

  刘局长擦了擦汗,心想可把这位小祖宗给劝好了,于是示意了一下手下。

  十多个考古队员纷纷从车上叮叮当当拿下一些长管形的铁器来,然后开始拼接起来。

  林三七有一段时间迷信过盗墓笔记,对洛阳铲特别有兴趣,于是准备亲自上手试试。

  赵康民乐和和示范道:

  “林专员,使用洛阳铲时要站直身体,两腿叉开,双手握杆置于胸前,铲头着地,位于两足尖间。用力向下垂直打探,形成探洞。

  等挖出土来,要观察铲上带出的土壤颜色、质地等特征。还要看是否含有陶片、砖块、木炭等遗物。这些遗物可能是墓葬的建筑材料或随葬品,表明下方可能存在墓地。

  就像我这样,你看我这几铲子带起来的泥土,里面就有……咦,这里面还真有陶片?”

  赵康民有警惕性很强,马上就蹲下来观察起泥土里的碎陶片。

  就在这时,离赵康民大约20米的袁仲一也发现了洛阳铲中泥土的异样来:

  “等等,这是什么陶片?咦,你们看看,像不像是一根手指?”

  刘局长一听,瞬间就警铃大作,马上跑过去观察起来:

  “这土层也不对,里面有木屑,说明原来地底下有人为建筑?”

  不远处,另一个考古队员也在喊了:

  “袁队,你来看看,我这挖出来的泥土里,有几片陶片上面有颜色,朱红、绿色、蓝色好几种呢。”

  林三七远远听到便更确定了,因为兵马俑一开始出土,并不是大家看到那样灰不溜秋的,而是带着彩装的。

  根据资料上记载,兵马俑的服饰上有朱红、绿色、蓝色、紫色、粉红、粉绿、粉蓝、黑、白、赭等十几种颜色。

  尤其以粉绿、朱红、紫色、天蓝等四色数量最多,且不同级别的陶俑的彩绘纹饰也不相同。

  可是因为技术不过关,这些颜色在出土后迅速就氧化了,只留下泥土原来灰灰的颜色。

  考古队员们跑来跑去,一个个都兴奋了,于是摇来了更多队员,漫山遍野开始打洞。

  等到太阳西下,村里的大食堂都飘起了炊烟,经袁队长才兴冲冲跟林三七汇报道:

  “林专员,经过我们几次碰头会,以及省市考古专家们的确定,这底下有兵马俑,而且还是彩绘兵马俑,颜色非常多样鲜丽,这在国内第一次发现。

  如果真如你所说的,兵马俑高达近2米,数量超过几千个,那么这样规模的彩陶俑在国内,噢不,在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是一个奇迹啊!”

  林三七心想我比你更知道这是一个奇迹,要不要给你看下手机上保存的兵马俑短视频?

  “林专员,你既然知道这里有兵马俑,那能不能确定大概的范围?”

  林三七知道一共是三个坑,也知道那个什么铜车马是在哪个位置被挖出来的,但林三七知道过犹不及的道理,差不多了。

  “袁队长,具体范围多大我不清楚,我为什么会知道这里有兵马俑,这是因为解放前就有人来勘探过,想盗挖没成功,所以保留了下来。”

  这时候刘局长也走了过来,听到林三七的话后也是叹了口气:

  “刚刚我们洛阳铲初步的勘探结果,这个兵马俑坑范围估计有2万平方米左右,规模非常庞大。

  我已经电话向省里紧急汇报了这事,但是省里的资金压力很大,恐怕短时间内不会大规划挖掘了。”

  林三七心想,这一届省领导还是短视啊。

  秦兵马俑的发现,这是可以成为一张西安名片的,到时完全可以吸引全国,甚至全世界来参观旅游的人。

  等到改开之后,凭着这张金名片还能到处拉投资,这可都是钱啊。

  当然林三七也没怪当地政府,没有钱,这是全国上上下下共同的困难。

  连历代帝王陵墓都荒废在那里没人打理,估计是文物和古建筑实太多了,已经保护不过来了,也就不保护了。

  “刘局长,你预计一下,你们挖掘工作,再加上后面要修一个博物馆,大概需要多少钱?”

  刘局长想了一下,不确定说道:

  “考古工作非常繁琐,可能一挖就是好多年,急不得,也快不得。再加上还要新建一个博物馆,无论如何投资都不可能少于一千万,我们省里实在拿不出来。”

  一千万人民币,对此时的西安当地政府来说是一笔巨款。

  但对手握几亿美元的宝安县来说,也只是一个不数目而已。

  林三七想了一下,下定了决心道:

  “这样,刘局长,这一千万人民币我们宝安县出了。”

首节 上一节 685/71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娱乐:刚破龙壳,被热芭曝光了

下一篇:娱乐:怒怼京圈格格,被京圈封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