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那年花开1981

那年花开1981 第922节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原指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来泛读书读得好的就可以当官。

  这个定论在种花家延续了几千年,甚至在明、清两朝还出现了“读死书”读成五谷不分书呆子的极端情况。

  而到了新时代之后,这种情况依然存在,只不过比明、清两朝要更实际一些,起码也要对现实社会有着自己的见解,

  不像明、清两朝的官老爷,升堂审案都不需要专业知识,只需要会打板子就好了。

  就像张启言,在内地经济学中算是变革一派的核心人物,现在春风正盛,从学校调到经济管理系统也算是学有所用。

  而机关里的人最机灵,张启言刚刚升迁到阮爸的单位,对方就拐着弯从李野这里拉关系了,

  毕竟张启言是业界大佬,在经济委员会内又有一帮学生帮衬,算是一个山头的领军人物,另外张启言升迁的职位估计也挺重要。

  所以阮爸问李野认不认识蔡敏莹,其实是在试探李野跟张启言亲不亲近,

  因为蔡敏莹已经是跟李野年龄最相近的学生了,如果李野跟她都不熟,那么跟张启言也就搭不上什么话了。

  在单位里拉关系,讲究一个不着痕迹,太过简单直接了,只会自己没脸。

  【真是好算计呢!】

  不过现在还不到暑假时间,张启言突然不教书了调动工作,肯定有特殊的原因,

  李野暗自算了下时间,心里有了猜测。

  于是就问蔡敏莹:“老师是什么时候升迁的?不会连晋升宴都摆了吧?我这什么都不知道呢!老师现在住哪儿?我必须得拎几个猪头过去赔赔罪去!”

  蔡敏莹道:“老师暂时没搬家,更没有大张旗鼓的摆宴庆祝,不过你多过去走动走动是应该的,从你们单位到老师家开车就十分钟,你再忙能没有十分钟吗?”

  “对对对,最近我是忙昏了头了”

  李野连忙承认错误之后,不经意的问蔡敏莹:“师姐你刚才说有几个问题想跟我探讨?到底是什么问题?”

  “你稍等!”

  蔡敏莹拿出几个本子翻看,又拿起自己的可乐灌了一气,好似是在润喉咙。

  李野眨了眨眼睛,立刻道:“你要是有事跟我讨论,那我没问题,但你要跟我吵架我可没工夫啊!”

  蔡敏挑眉看了看李野,然后说道:“你在一分厂管经营和销售,所以对这两年我们内地的通货膨胀情况一定很了解,

  以你对经济的敏感触觉,一定有自己的揣测和预判,所以你认为这种速度的通胀,对内地经济变革的影响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

  李野看了蔡敏莹一眼,坦然的说道:“对我们这种体量的单位影响不大,但是对那些集体小厂的冲击是很大的,

  计划内的生产资料供给短缺,市场端原材料的价格不断攀高,现在谁能拿到平价的原材料,谁的日子就能过得下去.”

  蔡敏莹道:“可乡镇企业的经济也发展上来了呀!根据不完全统计,这两年来,全国乡镇企业的数量增加了几十倍.”

  李野笑了笑道:“数量增加几十倍,纳税增加了几倍呢?”

  就八九十年代的私企老板,为什么都怕倒查三十年?因为那时候大家都那个样儿,你不占公家便宜,你就是傻子。

  但是蔡敏莹却拿出几张数据道:“那你看看这几家企业,他们都是挂靠性质,每年纳税都是高速增长,比国企纳税情况都要好”

  “还有这种企业?”

  李野诧异的拿过了那几张纸,结果一看,鼻子都快气歪了。

  风华服装、风语电子、昌北机械.全都是李野旗下的企业。

  【你特么的拿我这种良心企业家,去概括全国的乡镇大老板?】

  当初李野给郝健、靳鹏、李大勇他们上课的时候,就强调了“不许只肥了自己”,凡事都站在利国利民的角度上想一想,

  就现在这种私营红海,自己赚钱之后,给国家上缴一部分,给员工多发一部分,就算剩下的再少,也保证能让你吃个肚儿圆,

  真要是属饕餮的贪得无厌,跟貔貅一般只吃不拉,丧良心遭报应都是轻的,真要是上面一巴掌拍下来,嘿嘿嘿~

  孙猴子都要压五百年,你琢磨琢磨吧!

  李野把资料扔下,沉声说道:“这种数据做不得准的,你还是要看全国的情况,

  另外照这个形式发展下去,有可能会出现行业产能浪费的情况,到时候生产出来的产品没有市场,后果很严重”

  蔡敏莹惊讶的看着李野,突然言辞犀利的问道:“李野,你不会是改变了思想吧?怪不得你最近不去老师家里了?你不会升了两级小官,就腐朽守旧了吧?”

  【我屁的腐朽守旧~】

  李野气笑了。

  他和几个师兄、师姐还有蔡敏莹,在张启言家里经常聚会,讨论的都是如何变革的问题,当然是支持市场经济的一派,只不过李野知道太多的弯路、大坑,所以才坚定的支持“有特色的变革发展”。

  九几年大下岗虽然有诸多复杂的原因,但是产能过剩却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对于后来国企、私企并行的发展策略,八十年代的很多人,都是支持市场全面自由化的。

  就比如今年五月份即将开始的“价格闯关”,就是蔡敏莹这些人勇敢的尝试。

  从五月份到八月底,内地会全面放开市场供应,然后出现有史以来最大的抢购潮,

  而张启言为什么在学期结束之前突然调动工作,大概率也跟即将开始的大事件有关。

  所以李野也不跟蔡敏莹磨叽了,直接问道:“你跟我直说吧!你们最近要做什么?”

  蔡敏莹脸色一紧,冷冷的道:“我们最近要做什么?你这话什么意思?”

  李野知道自己碰触到了“保密原则”,让蔡敏莹起了警惕之心。

  有些政策在发出之前,是不允许泄露的,因为怕有人抢占先机套取李野。

  但是李野想套取利益,根本就不需要任何人给他消息,他自己就有着数不尽的消息。

  李野淡淡一笑,“你那么骄傲的一个人,如果不是有什么事情心里没底,会找我跟你吵架?”

  “.”

  蔡敏莹愣了良久,才沉声说道:“我没想过跟你吵架,我只是觉得你对海外的经济形势,还有内地的市场变化都有独到的见解,所以想跟你探讨在内地深入放开的可行性.”

  李野看了看蔡敏莹,没有继续追问,而是平静的说道:“我们厂是可以拿到足够的计划内生产资料的,但从去年开始,我就有意识的囤积生产原材料了,”

  “所以一旦全面放开的话,我认为对生产单位的冲击肯定会增大,但更受影响的其实是民生方面,

  因为我这里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公家单位,材料涨价经营亏损没几个人着急,反正是公家的钱,但如果是个人钱包大幅度缩水呢?他们急不急眼?”

  “.”

  李野叨叨叨把半肚子的话都给倒了出来,一些过分超前的话没讲。

  如果李野说,即将开始的价格闯关,导致老百姓什么都抢购,并且让今年的通胀达到了惊人的地步,那事发后蔡敏莹会不会把他当成“预言大师”,天天找他算命?

  但是李野想不到自己仅仅吐出了半肚子话,就把蔡敏莹给“惹毛”了。

  “那照你这么说,我们还变革做什么?大家遵循旧例按部就班的混日子不就好了吗?”

  “不不不,我的意思是部分物品,可以逐步放开管制,但一些事关民生和国家命脉的东西,必须要掌握在国家的手里.”

  “你这还不是不伦不类吗?现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就摆在那里,我们明明有先进方法不学,却非要闭门造车、婆婆妈妈?”

  “什么叫闭门造车婆婆妈妈啊!我们这不是一直在变革吗?”

  “不,李野你变了,你是人前一套人后一套,你忘了先富帮后富,明明你自己赚的盆满钵满,却阻止其他人致富.”

  “.”

  李野愣住了。

  他确实是赚的盆满钵满,而且比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都富有,但他从来没有想过要阻止别人搞钱啊!

  “你懂个屁!”

  “砰~”

  李野拍了桌子,抄起可乐吨吨吨一口喝干,润好嗓子准备跟蔡敏莹大吵一架。

第955章 你吵架有瘾啊?

  “蔡敏莹,你就在国外喝了两年墨水,你懂个屁的先进经验啊?灯塔是利益主义国家,我们是理想主义国家,这两者能一样吗?”

  “你把一个利益驱动国家的成功经验搬到一个理想主义国家来用?

  你脑子是坏掉了?还是被海外的妖魔鬼怪灌顶开瓢,种进去了什么邪恶的东西?”

  “.”

  李野这辈子没骂过女人,所以当他在一罐可乐的助威之下,冲着蔡敏莹铛铛铛一通乱敲之后,屋内的两个女人都愣住了。

  表妹赵美雯瞅着火力全开的大表哥,好似看到了当初在县城街道上横冲直撞的二愣子,

  只不过那时候的二愣子李野是抡拳头,现在的李野是喷唾沫。

  蔡敏莹懵了足足一分钟,然后也红了眼睛,头发都好似要炸起来一般。

  “你说谁是妖魔鬼怪?我是喝了两年洋墨水,你李野特么的不是一年都没喝吗?我好心跟你请教,你跟我装什么大尾巴鹰?”

  “还理想主义国家?你这是从哪里看来的名词?我怎么不知道咱们还有这个称谓?”

  “你瞧不起利益驱动,那你写小说要什么稿费啊?你直接免费多好?你开的桑塔纳是天上掉下来的?你咋不理想一下,送给更需要的人呢?”

  “咚咚咚~”

  李野又敲了桌子,厌烦的说道:“你先闭嘴,我来给你解释一下什么是理想主义国家”

  “理想主义国家,就是做任何事,都从理想的立场出发,比如让全种花家的人都吃饱、穿暖,就是最基本的理想,不管付出什么代价,我们都要朝着理想去奋斗,”

  “那你来告诉我,如果引进灯塔的做法,如果种粮食不赚钱了,还种不种?如果不种了,价格该怎么控制?该怎么保证人人能买得起粮食?

  《多收了三五斗》的课文你读过吧?如果全面放开粮食市场,你就不怕普通人的工资买不起粮食吃?”

  “.”

  蔡敏莹愣了愣,立刻激烈的反驳道:“灯塔的粮食从来都没有贵到平民买不起的地步,就算是你失业了,每天也可以领到足够的面包”

  “那是因为灯塔得天独厚,周围没有强敌,粮食又供大于求,你去看看那些地缘政治复杂,耕地贫瘠的国家,看看他们的百姓挨不挨饿?”

  “.”

  蔡敏莹再次被李野给怼住了。

  她是喜欢跟人辩论,但是她却是讲道理的,不会胡搅蛮缠。

  灯塔的机械化大农村模式,每年产出的粮食是远远大于灯塔人的需求的,而种花家地形复杂,人口众多,想要供大于求不知道有多困难。

  更何况在八十年代种地还要交“提留”,本身种地就不怎么赚钱的。

  种花家能把不赚钱的“种粮食”维持下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其实是得益于种花人对土地的执着。

首节 上一节 922/12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离婚律师兼职做媒婆,全网杀疯了

下一篇:娱乐:手撕芭藜世家,杨蜜嗨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