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花开1981 第932节
“我们经过不懈的努力,攻克了十七项技术难关.生产线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单条生产线月产量超过五百辆,预估人均年产量超过六点五辆.”
“相信在明年这个时候,我们会再创新高,成为内地第一家年产超过十万辆汽车的现代化企业”
大厂长有骄傲的理由,因为按照这个人均产量估算,总厂的年产量将会突破四万辆,突破历史最高水平,
如果再加上现在一分厂的两万多辆,还有即将投产的两个新项目,好像十万辆是理所当然,成为内地轻卡行业的领头羊也是毫无争议的事情。
但是李野却知道这个估算值的水分有多大。
这条新型1041的组装生产线有九百人,每个月生产五百辆,综合测算下来确实是人均年产六七辆车,然后乘以总厂的六千多职工人数,四万辆还说少了呢!
但问题是这条生产线上的全是生产工人,但总厂的六千多职工却有一半不在生产一线。
你让仓库里那些一天嗑半斤瓜子的闲散人员手搓六点五辆汽车吗?
但是听着现场一阵又一阵的掌声,还有台上几位大人物的满意笑容,李野不得不承认,三百六十行,吹牛皮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作为一个管理者,不但要能干,还得逼着自己“能吹”吗?】
李野在脑海中翻看几十年之后那些有所成就的企业人,口才极好的有马阿里、雷布斯,还有那个倒闭的极越汽车,如果他们都不会吹牛,怎么能拉来第一桶金的投资呢?
不过幸好,那些像任老爷子一样的实业家,能够给李野指明一个合适的方向。
“现在由李野同志上台,为大家讲述我们在产能扩容过程中的技术改进管理经验.”
自从除夕夜大厂长跟李野和陆知章谈话之后,李野就成了帮助总厂扩容扩产的协调人员,所以今天他必然是要上台露露脸的,要不然马兆先也不愿意。
一分厂出人出力,帮助总厂梳理了整个生产流程,你们想上屋抽梯过河拆桥?做梦呢!
眼看着李野上台,下面几个拿照相机的记者就开始拍照,“咔咔咔”好像那胶卷不要钱似的。
大厂长眯起眼睛看着李野,跟着众人一起鼓掌。
但是没人知道他其实在心里咒骂:“像你这种一心只关心生产,不懂大吹大擂的管理干部有个鸟毛的前途,
要不是你背后有‘跟脚,’还能站到台上来演讲?
今天就派你出公差,连面都不让你露。”
第967章 硝烟味儿
“首先,感谢各位领导我们在集体努力之下,确实在生产技术方面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并且证明了我们有很强的生产潜力可挖,但我们也要认识到自身客观上的不足”
“比如我们对技术的投入远远低于世界一流企业,一分厂今年在技术方面的投入占到了总营收的百分之三点八,总额达到八百六十余万元,但还是远远低于国际同类行业的优秀标准”
李野的发言并没有吹牛的成分,只是四平八稳的精准陈述,但是却让部里的那几个人认真了起来。
这些人听了一辈子的报告,相对于大厂长那些空泛的口号,李野这种实实在在的数据更容易引起这些人的兴趣。
“另外我们在产品售后方面的服务意识,也落后于时代要求,就在前几天,一分厂收到了十几份售后报告,莱动的轻型柴油机在六万公里左右,出现了润滑不畅的质量问题,
虽然这种现象绝大部分出现在五万公里的质保范围之外,在国内也称得上质量不错,而且还是发动机厂的责任,但是这样我们就一推二六五不管了吗?”
“就在昨天,莱动的技术人员赶到了我们一分厂,跟我们的技术人员连夜研究解决方案,到现在已经连续二十六个小时不眠不休,只希望尽早解决这场质量危机.”
“.”
“我们机械制造行业,立身之本就是技术和质量,质量有缺陷,会被市场淘汰,技术落后了,同样会被市场淘汰.”
“海外知名车企在过去的四十年里,每八到十年左右会换代一次产品,近年来更是有快速缩短的趋势,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的1041可谓生逢其时,所以我们会在一年之内,逐步停产J3型130,在转产1041的同时,探索下一代轻型卡车的设计方向”
“.”
大厂长猛然转头看向了李野,脸色阴沉的可怕。
谁给你的权利?谁答应你了?你从日笨引进的两个项目还吃不饱吗?又要跟总厂抢食吃?
现如今无论总厂还是一分厂,生产的大头都是103,但是一分厂的J3型130已经快把总厂的J2型130给顶死了,总厂每卖一辆J2型130就要亏一笔钱,
本来指望着总厂好不容易解决了1041的产能问题,正准备大干一场名利双收,结果一分厂竟然准备全面转产1041了?
如果一分厂再抢到1041的生产权,那自己这边还能喘口气回回血吗?
但是这会儿当着部里领导的面,大厂长也不可能打断李野的讲话,因为李野的一分厂明摆着生产效率更高,你却不让他们生产新产品,是个什么居心?
所以这种事情,只能关起门来吵架,不能让外人看笑话。
所以在招待完了前来参观的宾客之后,大厂长就召开了一次场面极为激烈的D委会。
可惜李野不是单位的D委成员,没有机会到现场参观,直到
“昨天一直吵到了半夜,最后还是举手表决,只给了我们一年三千辆的生产配额.”
李野给陆知章倒了杯水,好笑的道:“听你的喉咙都沙哑了,昨天是舌战群儒吗?”
陆知章苦涩的笑了笑道:“我只是个委员,就算喊破喉咙也只能助助声势,最后还是马副经理几乎跟那些人撕破脸了,要不然他们连这三千辆都不认账”
当初大厂长除夕夜和李野、陆知章谈话的时候,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李野这边帮助总厂进行技术研究,双方技术共享。
但在国营单位里面,任何事情不经过D委会通过,都是可以随时不算数的。
而国企D委常委一般5—7人,规模大的企业不超过9人,马兆先就算再强势,也干不过大厂长这些年培养起来的班底。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诟病大企业内耗严重的由来。
一个人励精图治武艺超群,却被人家一群人挥舞王八拳打死,正面干怎么干都干不过。
但是李野却不慌不忙的道:“你别急,等再过上几个月,别说咱们的生产配额了,就是你进常委,也不是不可能。”
“.”
陆知章顿时瞪大了眼睛,低声问道:“你是不是想断了他们的分红?”
李野笑着道:“断分红只是最后一击,我听说总厂最近一直在寻求贷款”
陆知章道:“这个我知道,以前总厂贷款困难,但是借着新车型扩大产量的机会,应该是有机会获得新贷款的。”
李野微笑着摇头:“但如果银行那边都知道咱们厂的真实财务状况呢?谁还敢给他们放贷?”
“.”
总厂从去年开始就资金困难,又拿不到贷款拆东墙补西墙,所以一直从一分厂这边拆借利润分红来过日子。
如果李野作风激进的话,可能早就忍不住断了他们的口粮。
但真要那样的话,部里肯定会下来人“调节”,毕竟谁也不想让自己的下属单位活不下去。
所以李野一直在让总厂“饮鸩止渴”,慢慢的喂大管良那些人的胃口,等待最好的时机。
陆知章吸了口气道:“银行那边.怎么会知道的?”
李野阴险的笑了笑,没有解释,但陆知章从李野的表情上就能猜出是他干的。
李野的老师是张启言啊!银行系统里像彭锐那样的师兄师姐可不算少,传播一个真实的消息还算难吗?
这种事最怕公开,你们关系再好,但是内部消息满天飞的时候,谁敢担这个责任?
【你竟然敢贷款给他们?你不知道他们都入不敷出了吗?】
。。。。。。。。
李野还是高估了总厂那边的财务状况,根本就没用几个月,半个月之后就出问题了。
因为要做出个“红红火火”的样子来给上面人看,所以总厂一次性消耗掉了所有的原材料,生产出了一大片整整齐齐的汽车方阵。
等到上面和银行的人看完之后,这批车就交给管良等人的贸易公司销售了。
本来在这个物价飞涨的时节,这批车的回款应该非常快,但是管良等人还是按照惯例,不紧不慢稀稀拉拉的回款。
反正只要银行贷款下来,一切都耽误不了。
结果银行贷款就是批不下来,工人工资又延迟了。
“知道吗?总厂本来想借着新车型产量大增的机会,重新向银行贷款,但是先不说人家愿不愿意,就这两个月的贷款利率就跟疯了似的上涨.”
“港资倒是愿意加大投入,但总厂死不松口,就好像把控股权交出去之后,人家就把咱们厂给卖了似的,
可拉倒吧!他们不是怕港方卖,是怕自己没得卖,几十年的家底儿都快被他们自己给卖光了,你瞅瞅那个管良,这才一年不到,又换新车了,好像叫什么奔驰,说要五六十万呢.”
就在这个关口,一分厂以“攻关研究新型发动机”“新项目预算超支”等等为理由开始哭穷,彻底断了一分厂的利润分红。
陆知章找到李野,神色郑重的道:“下午开D委扩大会议,要求你也参加,听说部里也要来人。”
李野笑着说道:“来就来呗!你屁股底下又没有不干净,紧张个什么劲儿?”
陆知章一愣,好似闻到了“大战”的硝烟味儿。
“嘶~”
陆知章吸了口气,假装惶恐的道:“我前几天还收了好几条烟呢!是不是得赶紧擦干净?”
李野捶了他一下,笑骂道:“那是必须的,赶紧分给我两条,我帮你毁尸灭迹。”
“哈哈哈哈哈~”
第968章 大好前程耽误不得
李野第一次被允许参加单位内“最高规格”的会议,那是相当的重视,
他中午饭只吃了个八分饱,还在车里开着空调睡了个午觉,临上班前又上了个大号,保证自己到时候能够精神抖擞、腰杆笔直,把年轻人谦虚又有朝气的形象给展现出来。
但是下午的会议才刚开了五分钟,李野就差点儿端不住态度开口骂人。
“各位领导,一分厂的财务情况明明非常良好,却在一个月内突然大幅度亏损,对此我们进行了详细的了解,一分厂厂长陆知章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根据我们的调查,李野在这个月签字支付了三百七十万的技改费用,其中有超过两百万是支付给了一分厂的技术人员,平均每人高达两万元,
而且这些人里面有很多都是外聘的技术员,他们拿着研究所的工资过来干私活”
“上次西德的工程师每年几万外汇也就算了,可现在连内地的技术员都这么高收入了吗?”
“.”
李野默默的瞅着自己的老冤家肖进刚,脸色平静,但是心里想杀人的心都有了。
他本来以为自己和陆知章的屁股清清白白干干净净,所以身正不怕影子斜,却不料竟然遭到了“恶人先告状”。
李野确实外聘了技术人员,甚至还不少,这些人也确实都是过来干私活的。
李野也确实给了人家高额的报酬,有些人甚至还超过两万呢!
但人家都是各个研究所里的能人,你给人钱少了人家给你卖力吗?而且这两百万是一个阶段的劳务费用,并不只是这一个月的。
上一篇:离婚律师兼职做媒婆,全网杀疯了
下一篇:娱乐:手撕芭藜世家,杨蜜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