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修的老物件成精了 第754节
这种大规模的杀戮,这种灭绝人性的屠杀,可想而知,如果超凡元素的占比比较大,怨气大概已经冲天——
就算没有超凡元素的干预,人心也会惶惶不安,有点什么风吹草动,有点什么瘟疫啊,旱灾水灾蝗灾啊,老虎下山吃人啊,就会往上面扯。
当然,高洋本人大概是不在乎的,这位“投杯而西人震恐,负甲而北胡惊慌”,被突厥可汗称为“英雄天子”的皇帝,都能当庭弹奏髀骨琵琶:
北齐高家的人,多少都沾点儿精神病,和他们家男子的出众美貌一样知名。
但是,他不在乎,架不住别人在乎,架不住老百姓在乎。
看都下(邺城,当时的国都)很久不敢吃鱼,就知道当时的百姓,包括文武百官,都已经看着瑟瑟发抖了……
如此情况下,朝中大臣,或者国师,或者不知道谁谁谁,下达任务,让这个窑场烧一批镇魂俑,就可以理解了。
瓷俑背后的名字,沈乐虽然一个都没听过,但是,就听那一个一个“元”字,大概就能想象,这都是扔进漳河的元氏宗室?
就算不是,大概,也是比较重要的宗室,一起死在高洋手里。下单子的人心头不安,一拨儿给下个单子,这也说得过去……
沈乐默默思索着。等等,这个世界,超凡元素占的比例,还真未必小了:
哪怕天地元气在不断下降,仙魔妖鬼都在远离这个世界,中唐时分,也有剑仙修行,也有妖兽踏破军阵。
那么,比中唐更早的时代,隋朝之前的那个谁……
北周?
北齐?
说不好真的有妖魔,说不好,真的有制式的镇魂俑,可以镇住怨气……等等,他们在说的“国师”是哪门哪派?
镇魂俑的样式是国师亲传吗?
为什么这个式样的镇魂俑,就能镇住怨气——或者,并没有这种事,制式镇魂俑啥的,一小部分是陆家的成本,一大部分是史密斯专员的豪车?
正在想着,就听马蹄声急,由远而近。来人滚鞍下马声、大约是摔了的痛呼声,与喊声一起传来:
“不能杀!不能杀啊!只有陆家瓷窑的镇魂俑,可以镇魔!
——杀了他们,来年邺城必生大疫啊!!!”
沈乐“嘶”地吸了一口气,开始奋力回想,漳河到底是不是在邺城旁边。
杀声一静,显然过来砸窑、杀人的兵丁,听到大疫也有点怕,大概是本能地停了手,在看领头人的脸色。
沈乐也竖起耳朵,一边听,一边祈祷:
别杀了!
别杀了啊!
能烧透影白瓷的瓷窑,砸一个少一个,能烧透影白瓷的匠人,杀一个少一个,没准就断掉传承了!
就好像秘色瓷,传承断绝之后,花了多少工夫,才千辛万苦复原啊!!!
然而事不从人愿。那个领头的粗豪嗓子一声冷笑,挥刀:
“只有他们家的镇魂俑能镇魔?那就是说,他们家的血脉,多少有点儿灵气——
押下去,回程带他们到漳河边上,用陆家人的血祭河!”
啊?!
还能这样?
沈乐要不是没有被开放视力,他的眼珠子都能被瞪出来。哀嚎声,咒骂声,镇魂俑被砸碎的破裂声中,他忽然感觉整个人猛烈摇晃:
很快他就发现,不是他在晃,而是别的什么东西在晃,旁边还有人拼命按住。
一边挣扎、扭打、往下按,一边还压低了声音劝说:
“少爷!别出去啊少爷!老爷他们都被抓了,要传承陆家瓷窑,就只剩下您了!别出去!千万别出去——”
身边的天地不知摇晃了多久,终于安静下来,外面的士兵也早已离去,只有柴火未燃尽的噼啪声,在寒风中偶尔爆响。
沈乐屏息聆听半天,终于感觉到了自己的身体,手一撑,翻身就起。这一起身,头顶上“咚”的一下:
“哎呀!”
他笔直往下一躺,伸手捂住额头,疼得连治疗术都忘了怎么引发了。对面,一个雪白的人影连退两步,差点没晃到地上去:
“起这么急啊!”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沈乐连续眨了几下眼睛,这才看清楚,对面摇摇晃晃的是赵先生:
大概正好弯下腰,或者蹲下来看他的情况,被他猛然这么一起,头碰头。
瓷头碰肉头,沈乐的额头一片疼痛,赵先生疼不疼不知道,但是至少,把他往后一撞,差点把他撞倒在地上!
这么大一个瓷人儿,要是摔倒了,砸个好歹的,岂不是造大孽了?
沈乐跳起来,连连道歉。赵先生同样努力向他道歉,自言不应该凑这么近,应该保持一点距离。
两人客气来、客气去,耗费了半天时间,赵先生才问沈乐:
“刚才您这是又怎么了?有我能帮上忙的吗?”
沈乐巴不得这一声。他滔滔不绝,把之前听到的,疑似瓷塔记忆的内容讲了一遍,末了认真请教:
“我琢磨着,更多的线索,大概还真的在瓷窑那里——得找到那个废窑,或者,找到镇魂俑。您这里,有点儿线索吗?”
赵先生越听脸色越是严肃。全部听完,他蹲下身抚摸着瓷塔的碎片,长长一叹:
“废窑……难找啊……”
不难找,我也不来寻你了。沈乐一眨不眨地看着他,等待一个答案,或者至少是一条线索。
好半天,赵先生才向沈乐招招手,带着他快步往外走:
“邢窑并不是一座窑,而是烧造一种类型瓷器的窑口的统称。
这片窑区,在太行山东麓丘陵地带,跨州连郡,占地面积相当广阔,大概是南北长约9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的狭长地带……”
他铺开一张全国地图,几乎不用细细寻找,指尖就准确地点在河北中部的位置上:
“临城县、内丘县,还有XT市的信都、襄都两区,都有窑址分布。到现在为止,在临城县和内丘县,各发掘出了十几个窑址。”
那么,这些窑址,是不是我要找的呢?
沈乐继续盯着赵先生看,心里已经做好了两手准备。赵先生能够提供线索,就先跟着他走,没有线索,就回学校:
找给他讲课的那位教授,然后拜托教授,找一找考古队那边的一手资料。已经发现的瓷窑,统统跑一遍,看一看是不是他要找的;
如果不是,再在那片地方,来来回回,一步一步亲自走过去,一平方米、一平方米亲自寻找。
就不信找不到了!
南北90公里,东西30公里,也就这么点地盘!他之前,在塔克拉玛干沙漠里找东西,不是照样给他翻出来了?
正在想着,赵先生站起身,双手合拢,“啪”、“啪”,用力拍了两下。很快,背后一扇小门打开,连跑带滚,赶过来一个……
一个……
一个白瓷瓶子?
虽然只是个白瓷瓶子,也看得沈乐眼前一亮。这只瓶子虽然只有半尺来高,然而折沿圆唇,丰肩鼓腹,曲线优美,圆润如滴。
瓷胎紧密坚实,釉质光滑莹润,如银似雪。骨碌碌滚过来的时候,每转一个角度,室内的光线,都在它身上笼罩一片光晕:
那是细细密密的冰裂纹,能开出这样的冰裂纹,说明窑工对瓷釉的细腻程度和火候的把握,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这是邢窑白瓷啊!”
沈乐弯下腰,向那瓷瓶伸出一只手,瓷瓶用力一蹦,立刻跳到他的掌心。
凉浸浸,滑溜溜,慌得他立刻双手去捧,捧住了才扭头看向赵先生:
“这是……”
“这孩子是当地古窑发掘出来以后,在附近建了博物馆,我在复原的仿古窑炉,用当地材料烧的一炉。108件瓷器,只出了他一个有灵性的,慢慢养到现在。”
赵先生慢悠悠道:
“你既然想去找瓷窑,就让他跟你去,帮你指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有古瓷窑的地方,只要不是埋在几十米以下,应该能帮你找到一个大概。”
什么古瓷窑特化搜寻犬……
不,这比狗狗好用多了吧!
狗狗最多也只能闻到土壤下一两米的东西,这个瓷瓶,他的搜索范围,至少能有10米深啊!
这瓷瓶,送到对口的考古队去,给个国宝都不换!
沈乐抱起瓷瓶,向赵先生重重的欠了欠身,几乎鞠了一躬。赵先生用力挥手:
“去!快去!在当地发现了古瓷片,记得给它吃一点!——还有,别把它交给考古队啊!”
第644章 我们在太行山上
沈乐揣上瓷瓶(X)古瓷窑特化搜索犬(√),直奔河北。巍巍太行,群山指路,他一头就扎进了山里,再冒出来的时候,整个人都是懵的:
“我这是到哪儿了?”
面前崇山峻岭,碧绿的山脉起伏绵延,一直到天际尽头。这些山峦,一座座高大巍峨,比起江南地区温柔的丘陵,这些才能称得上是山;
一座座覆盖了厚厚的绿意,比起西北的昆仑山、天山、阿尔泰山,它们的禀赋更为厚重,得到了更多的滋养;
甚至,它们的形状也并不陡峭,许多座山峰,都是从最下方笔直向上隆起,形成一个近乎方形的巨大台地,再从台地上继续堆出尖顶。
整座山峰的体量,看着就格外巨大,格外厚实,让人想着要把它扛起来、移开,会比挪移华山这样的陡山,耗费更多的气力……
更惊人的是,山脉当中,有许许多多笔直的峭壁,巨大的一面长方形,直上直下,顶部台地和下方山坡之间,裸露着近乎寸草不生的巉岩。
此刻,沈乐就仰望着这样一片峭壁,仰望着它山脚下一条如线如带的,呃,可能是道路,在那里发呆:
“所以我现在,距离我要去的目的地,还有多少公里?我要怎么过去?”
他是到太行山了没错,可是太行山它不是一座山,它是一座山脉!
北至八达岭,南到黄河,分隔了整个河北与山西,全长约500公里,宽约40-50公里。
光是比较大的、能穿越山脉的通道,就有八条,称为“太行八陉”!
“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岂是虚言?这座山脉当中,能藏下不知道多少游击队,把小鬼子打得找不着北!
呃,这是军队在里面移动的情况下。现在,换成沈乐自己一个人,在地脉的指引下一头扎进山里,他就傻掉了:
地脉传送只管带他到太行山脉,可不管他要去的,到底是太行山脉的哪里。基本上,如果没有明确指向,地脉传送,基本上会把他带到这座山脉当中,地气最厚的地方:
上一篇:混在1980
下一篇:都重生了就别结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