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

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 第192节

  赵厂长确实不太会说话:“好多了好多了……只是,只是看你那边工作开展得那么好,红光厂,红光厂……”

  就整个红光厂可能都拿刀逼着他说话似的。

  让卫东主动:“是不是也想抓住改革创新的机会,尽量给厂里多创造点效益?”

  那边跟尿结石冲掉了似的畅快不已:“对对对!对对,卫东,我们知道你在外面跑销售接触的人多,办法也多,我们这深山老林的除了筛矿炼矿也不知道能干什么。”

  让卫东承诺:“我想想办法,但这个阶段的确很忙,国庆节之后吧,应该是找个机会过去实地看看,既然不可能搬迁厂区,那就要结合实际情况来考虑。”

  赵厂长连连说好:“其实暑期你们该过来度假,我们厂夏天非常凉快,冬季还有雪。”

  在商州几乎没看见过雪的让卫东就决定等下雪再去了。

  但第二天赵厂长还是让人把鸡送过来,让卫东在工地忙了一整天回来才看见董雪莹哭笑不得:“七八十只鸡!还全都是活的,要不是老秦认你的账,我都不好意思了!”

  让卫东上楼来也看见到处都是拴着鸡翅和脚的大公鸡、老母鸡,闹腾不说还臭烘烘,很是纳闷:“交给餐馆那边杀了冻起来就是啊。”

  董雪莹给他指点:“他们随车拿过来就说是跑山鸡,跟普通土鸡区别很大,漫山放养吃虫子的鸡冠颜色特别鲜艳,一看就很有活力,这种就得吃现杀的……给你炖了两只补补。”

  让卫东纳闷:“我这两天都睡下面竹凉板,补什么补。”

  沈翠月已经从招待所厨房那边端了个托盘过来:“老爷请享用鸡汤和黄焖鸡……”

  让卫东又纳闷:“你这怎么过来越来越早?”

  沈翠月解释:“今天不是带着好多人去交款办手续吗,我说还是你这个办法绝了,好多之前耍钱打牌的都后悔死了,这会儿都在拿钱买房,厂里谁都不好借钱凑钱,还得是那些会过日子打算的能拿出来,所以能跟着你去江南区的都还不错。”

  让卫东没想到还有这层筛选的好处:“那以后新招的工人,先从老厂走一遍,新厂争取月底开工。”

  董雪莹也抱着娃催促:“尝尝味道,今天的日报看了吧,怎么住房改造你也能去说两句,在商州怎么从来没听你说过。”

  那是因为让卫东从来没想在商州买房:“谁叫我天纵奇才呢,福利分房是不可能长久滴,咦,这鸡你说味道没有什么特别的,但肉质吃起来特别有嚼劲,炖汤一般,这黄焖鸡吃起来就特别有韵味……”

  主要是这会儿市面上的鸡都是比较正宗的土鸡,没有饲养场的那种快速肉鸡,这似乎突然提醒到了让卫东。

  脑海里刚有点苗头,老秦就探头了。

  他肯定循着人来:“卫东,你这些日子是天天放卫星,今天这边房管所的邹科长都来询问是不是你了,上次吃过饭的,今天是不是还要上电视?”

  让卫东不讲究:“这都是新闻单位冲业绩的事,你尝尝你这鸡肉,你说有没有搞头?”

  招待所经理懵逼的接过碗筷品尝了下:“看外面的毛色就知道是山里的鸡,口感弹性很好,刚才就有外面餐馆的来问卖不卖,你想做这山里鸡买卖?”

  让卫东也不想这么多元化经营:“我是三线厂的销售嘛,不是所有山里的厂都有生产相机的能力,也得想办法找出路……哈哈哈,我突然想到要是我们在经开区那个厂区,搞个漫山遍野的养鸡场会不会让市里面大跌眼镜,老秦一起吃饭?”

  地头蛇还是消息灵通:“我听说你要在流金相馆那边修大楼,他们已经在安排相邻几个店家调整铺面,二十多层的大厦都是卖东西的?”

  让卫东肯定不会说自己现在要一慢二看三通过:“叫写字楼,各家公司……哈哈,跟你这个有点抢生意哦,不过也要两三年吧,就是现在这样各种公司凑一层楼办公,皮包公司可能就一间房,名牌大公司可能一层楼几层楼,如果……江州还没那么多公司,可能就做酒店宾馆。”

  老秦很吃惊:“写字楼?我这个也叫写字楼吗?”

  董雪莹招呼女职员们也摆上碗筷在隔壁吃鸡,沈翠月从里面找了瓶茅子出来给这边摆上。

  让卫东倒上点,他不嗜酒,但劳累一天这样解解乏唠嗑也不错:“老秦,我不知道在你们这个编制体系里面是怎么样,我这段时间到处跑,也在跟各方开会,晚上不也跟你唠过吗,全国改开大城市,要想富,先搞床铺,一定要让全国各地来搞商业的人在这里能呆得住,尤其是能让投资商住的高级宾馆。”

  老秦就是循着他这个思路来的:“你也说过我们这种中档的招待所还能生存些年头,主要就是接待全国各地的业务员、销售员和皮包公司,我也就图这点年头安安稳稳的到点退休,可你这最近接二连三的出成绩,我这边的领导听我说起过你,今天打电话过来让我问问有没有兴趣把这里改造升级?”

  让卫东挟肉的手都停住了,对,这时候老秦他们也穷,也什么生意都做。

  这会儿能得到这种撑腰肯定是求之不得。

  可他只犹豫了几秒。

  就像面对几乎滔滔不绝的放贷建议,还有各种和官方交流的便利,这会儿一定要记住太大胆是要被撑死的。

  怎么可能去掺和这么复杂的事。

  让卫东摇头婉拒:“你早说呢还可以探讨下,现在我在江南经开区那么大的厂区在建设,流金相馆那个楼都要一步步来,在商州还有厂房大楼要修,肯定不敢这么贪。”

  老秦还想说什么,董雪晴也带着一身暑气下班回来,她就没大没小,过来居然先抓了让卫东的酒盅抿一口才摇头晃脑的看见老秦,吐吐舌头跑隔壁。

  但很快又端着饭菜碗带人挤到门口提醒开电视,快七点半了。

  总之她一回来就到处活泼闹腾,老秦也就端着酒盅思忖。

  结果这“《在改革开放前沿》之系列报道三”居然还是在商州,就像昨晚老领导都遗憾没说说食品厂。

  人家是专门把这里捣鼓出来做专题。

  于是这就极具学习意义了。

  商州是曾经辉煌过,现在也有外贸生意存在的港口贸易型城市,如果不是周围几百个公社的贫困农村,本来可以过得很滋润。

  但现在这个食品厂居然是顺着猪的一身宝,来清理出猪下水这个独特卖点。

  然后顺着做成朝全国销售的保质一年左右熟食为目标,锲而不舍的开发抽真空机、包装机、高温消毒塔、冷库设备……

  让卫东知道他们去食品厂采访过,也推荐他们跟机械厂的交流。

  没想到单独做成一盘菜。

  而且相当色香味俱全。

  甚至第二集都是在故意埋下伏笔。

  西二街精美斑驳的老建筑,百年以上的外贸生意,都是在衬托这个全新的玻璃房子。

  昨天报道最后定格的玻璃房子,今天就成了主角。

  谁都没想到让卫东当时颇有点莫名其妙的,一定要把生产猪下水的肉食车间,做得这么精美“艺术化”。

  结果就成了今天上头条的美景。

  记者们不采访让卫东,直接把机械工程师、技工,食品厂操作员,丁海峰的老婆都搞来坐在玻璃房角落,非常有专访气质的谈话节目。

  这居然是砖儿台迄今都没出现过的访问场景。

  电视台的记者、编导们其实在国外资料录像带里早就看过无数国外采访的类似画面。

  实在是之前在台里不太好搞这种场景,却在遥远偏僻的贫困地级市遇见。

  甚至还搞了几组绿植在旁边装饰。

  光看画面还以为是什么外国企业呢。

  然后所有人都“声情并茂”的感叹这一年,为了搞定这世界级的难度付出了很多很多。

  还好公司一直督促支持我们!

  就差喊出老板英明了。

第216章 不装了,全都开卖

  但话也没错。

  把熟食保质保存一年左右,而且是产业化的批量生产。

  这在84年的国内绝对是个珠穆朗玛峰级的技术难题。

  真空技术,食品级热封,灭菌杀活,厨子对口味和含水量的丰富经验缺一不可。

  技术员也强调,如果搭配低温冷藏实际上三五年甚至更长时间都没问题。

  但食品厂领导强调的是要让全国各地的人民群众,都吃到美味的陈皮肚条、五香心舌、酱香肥肠、盐焗猪肝,这个保存时间主要是为了充分保证运输途中不变质。

  把节目搞得非常有科技含量。

  还现场开袋这是两个月前的常温封存,装袋子里用汽锅蒸一下,甚至偷懒用开水隔袋泡软了,开袋即食。

  老祁拿着筷子做出厨子探店的表情细细品味:“我还以为是非常标准的冷冻食品,又或者跟方便面类似,而且我以前不吃猪下水的,结果烹饪味道很香,有嚼头有口感,嚯!真香!”

  让卫东都看傻了,你没有意识到这是在对全国观众做广告吗?

  回头看了眼老婆,董雪晴还以为看她,马上欧欧欧的去隔壁找了两袋儿过来拆开:“姐夫下酒……”

  但又咬着手指头自己先吃。

  当姐姐的就气到想打这傻女子:“没规矩!”

  又确实夫妻同心:“要……加班备货?”

  让卫东美滋滋的给自己来片心舌:“对!今天晚上各处又要把电话打爆,老子不能给他们报销长途电话费了!”

  但还是忍不住哈哈哈。

  这广告效果真不会比熊猫广告差。

  现在砖儿台只要把收视率打上去吸引人的广告,绝对在未来几十年都会留下深刻印记。

  董雪莹也喜滋滋的去了,她对商州的感情绝对比让卫东深。

  这食品厂是她亲手陪着做起来,要是销售打开局面,那可是比照相机和卫生巾都对商州有意义。

  尤其证明了让卫东做下水小食品的“智慧”。

  老秦赶紧起身让她去话务室打长途,他们还是有条内部线可以要长途。

  可老祁他们这么干,肯定只是为了手把手的教全国各地,怎么因地制宜的开发工商业产品。

  但这群没有做过销售的纯电视人,只会纸上谈兵的“总结”成功经验,却恰恰错漏了让卫东不咋公开提的商业销售体系。

  尤其是他那个利用大学生组成省级销售网络的模式,现在肯定是全国所有产品销售都难以企及的布局。

  所有人都以为他的核心是攀上了供销总社。

  节目最后居然还真诚的呼吁供销总社能把这款优秀的美食纳入全国销售体系。

  让卫东在电视前都笑了:“这都啥呀,这帮家伙根本就不懂,供销社是保证广大农村地区基础消费品的,照相机都不该进入他们的体系,只是跟着胶卷去彰显下国产的存在感,这种肉食乡下怎么会买。”

  沈翠月已经靠在门口:“我怎么感觉他们有点故意打造自己广告宣传地位的样子?”

  让卫东都没她敏锐:“哎哟,你这么一说有点意思……”

  电话小妹又过来探头:“市里面秘书的电话……”

  节目还在滑字幕,电话已经追过来,完全是探讨工作:“很好,这个食品厂的思路能在江州复制吗?”

  让卫东就承认:“这事儿其实不太妥当,节目组心思是好的,但他们这么推介,会不会让各地都依样画葫芦的耗费资金做各种产品,这里面的关键是销售能力,实际上我们的王牌是销售,包括供销总社都并不是我们的销售主力,那只是为了铺到尽可能多的农村地区。”

  那边马上凝神:“这个仔细说说?”

  让卫东见证过各地盲目上马各种项目的局面,更知道这会儿全国各地家底儿都薄,经不起折腾。

  详细解释了局面:“这是我这一年销售工作的观察,国营厂其实生产没问题,哪怕产品可能有点不接近消费者,但只要稍微解决下大锅饭的问题,大量出货是可以做到的,然后市场消费者又嗷嗷叫的买不到东西,还要凭票,问题出在哪,其实是中间的销售环节,我跟商州的老领导争论探讨过好几次了,商业销售不是简单的搬运,但现在的问题是只要计划调度取消后,国营厂就不知道该怎么卖东西,怎么把东西送到消费者手里……”

  其实一般他都保持八十年代叫法,喊人民群众的。

首节 上一节 192/2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