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

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 第215节

  于是在这两座银行大楼改建的左右两栋酒店建筑里,十余位特级大厨的“报名表”被收集起来后。

  老秦已经简单的给所有人普及了是个什么样的工作规模。

  大概跟现在兵站招待所差不多,甚至规模还要小一些,三层楼高的转角建筑更像个裙楼。

  让卫东非常鸡贼的套用了商州税务大院的建设模式。

  以一个地级市的税务局,想要一次性批款修座宏伟的办公楼、办事大厅、综合工作楼之类肯定很难通过。

  但老施当时就颇为开创的搞了栋当街的楼先修出门脸,然后每年申请扩建。

  等于把一大栋建筑的庞大开支、引人瞩目,全都拆成十几年来搞定。

  而且也能飞快的立竿见影,让急需的部分运转起来,后面补充又非常从容稳定。

  老施就是靠这手功劳,进入税局领导班子,后来问鼎市里面领导层,最后又黯然退下。

  但依旧为商州税务局留下一大片完整的建筑规模。

  成为税务局永久功臣,哪怕退休回到税务大院都依旧得到所有人尊重。

  让卫东抄这套做法,再经建筑设计院专家过手调整。

  也是把那地方现成的建筑捣鼓捣鼓改动,就成了座很漂亮但又很朴实的三层小楼,占地却不小。

  如后来飞翼隐形机那种造型,只修了中间的“机体”部分。

  左右两大块翅膀位空着标注车库、客房,暂时跟三角包围的内部空间一起打造成绿化停车坪。

  在寸土寸金的平京三环内,明明已经申请分布到手的面积,却只修了三分之一面积,显得相当低调。

  很得市里面赞赏。

  刚成立的计划单列市大张旗鼓的搞栋高楼,是给所有人上眼药吗。

  小让同志很明白分寸嘛。

  普通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敢拍板这么做都是凤毛麟角了,更别提这还很有章法的知道平衡各方感受。

  妖孽呀!。

  起码在江州饭店现场各位眼中,看到的就是这种反应。

  主要是让卫东带着的人都太年轻了。

  唯一老点的老秦自己就是做招待所管理,当然对各个环节如数家珍。

  从餐饮到客房,后勤、车辆到话务,样样都要人手,宣称江州饭店这边能尽量凑齐,让卫东同志就不用去江州宾馆、江州招待所之类去招募人手。

  实际上这几家都分属不同的单位部门,包括市里面自己的机关事务局也有招待所。

  让卫东这会儿就是带着被认可的“改革”权限,从各种不同部门挑人。

  也算是把铁饭碗的编制单位给触动下。

  果然客房部、后勤管理都有人积极申请想去平京博取职业生涯的更进一步。

  让卫东最后来收尾,建议各位大厨结合火锅为招牌,江州菜为特色的思路各自准备几个拿手菜,过些日子评审下,争取在春节前给组成班底。

  因为平京那边已经在根据设计施工图做申请改建,这种不需要完全翻建的做法也能很快通过。

  尽可能保证春节前后就用上。

  大家肯定热烈鼓掌欢送让卫东同志,肯定还盛情邀请留下吃顿饭的。

  让卫东心想老子背这个名声干嘛,他又不像某些人那么好吃。

  又不是掏不起这个钱。

  可心满意足的几人一起出来上车。

  老秦坐到最后先开口:“我把人手大概都配齐,如果我能被借调过去,肯定当好这个办事处的管家,甭管哪位领导负责整个办事处,我都踏踏实实协助,当然也会跟卫东你全力配合好。”

  他敢当着让卫东的金童玉女这么说,其实就是不怕被抓把柄,很有点表忠心的态度。

  实在是以二十岁的年纪,让卫东获得的这种聚光灯规模和能带动的鸡犬升天,让能人们趋之若鹜。

  沈老三已经学会侧靠在车门上,用副驾座椅靠背遮挡,给让卫东打手势,可以的,这个帮手表态还是可以,基本看起来诚恳没花样。

  可吴生云再从二排倾身开口,她就马上从头枕缝隙悄悄观察表情。

  天气转凉,这也拿了十万现金的家伙,没有给自己置行头,穿了身这时候最寻常的中山服,风领扣都板正严谨,上衣口袋再插了两支笔,加上整齐的三七分头,就像个随时要叛变的小白脸。

  可说起话来立刻显示出他跟老秦、沈老三的区别:“我听说过江州饭店,他们属于饮食公司的大集体产权,商社以前也有点贪图这块肥肉,这两栋楼是民国时期整个陪都最高的大厦,解放时候整个码头发生大火死了几千人,全靠这两栋大楼挡住了火势,才保证整个市区没有过火,所以很有地位。”

  沈翠月作证:“嗯,那会儿整个码头大部分都是草席篾板搭建的棚屋,过火就着,直到烧上了街,遇见这钢筋水泥的大楼才挡住了。”

  让卫东已经把车停到相馆门前,他的最大问题就是,本质上并不是江州人,断手残疾也从未离开过商州。

  哪怕知道后来这里成为省城,他对这里的了解依旧全部来自于小视频、自媒体,还有……可能有些后来拍的电视电影。

  所以只知道要离开商州,尽可能在江州发展,又有点抗拒去平京免得被运动裹带。

  “我……只知道江州饭店这个位置特别好,狠狠的钉在了码头最前沿,但好像没啥发展前途吧?”这地方挤得要命,民国的老高层建筑就不要奢望有地下车库,所以随着未来汽车的普及,这地方注定没啥发展余地吧。

  这是让卫东的判断。

  但他们在接触时,吴生云靠着自己小白脸人畜无害的形象,摸排出来的信息是:“他们正在准备翻新整改建筑内部,方案都出来了,但是没钱,有外商正在联系洽谈,准备借着目前这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风潮,成为江州第一家合资高级酒店。”

  张经理已经出来了,让卫东示意下,老秦就拉开门,让相馆经理兼装修公司经理,挤到座位上一起开会:“嗯,你的意思是什么呢?”

  就很有趣,俩年纪较大的男人,社会经历也是最正统的迎来送往都是经理级别,挤在最后,年轻男女坐驾驶副驾驶回头。

  就剩下唇红齿白的小白脸被围在中间。

  他也不怯场,还对素未谋面的张经理点点头:“我在想有没有可能我们来阻击这个外商,由我们来成为合资方。”

  这个看起来斯斯文文的家伙,就像刚参与进来就想通过一两百套去抵押套现做大做强,骨子里就充满了进攻气息。

  反正把俩中年男人吓了一大跳。

  他们敢跟着让卫东做事,但其实都没丢下自己的本行,也都是朴实的管理型。

  肯定从来都没想过居然要去反控目前在江州屈指可数的大型酒店!

  就像绝大多数人读到中学了,很难想到老子要考清北,甚至是我要当清北的校长。

  想都不敢想。

  前排俩年轻男女却很平静。

  沈翠月几乎都没关注话语内容,她只死死的从头枕缝里盯住对方表情,似乎要从言谈举止中找到点蛛丝马迹。

  让卫东态度很好:“搞过来做什么,哪怕是大集体也是国资,不可能让我们控股,最多只是给我们经营权,相比经营这个酒店,我们在这里新修一座自己来完全掌控不更好吗?”

  说话的时候还指指外面,跟张经理对了下眼神。

  这位也是察言观色的高手,立刻表述:“所有建设文件都已经批复下来,流金工艺美术厂也正式变更成了流金广告美术公司,流金大厦的两万七千平米建筑方案已经确认,我们已经在开始租房搬迁后面的工艺美术厂设备人员,随时等候拆迁。”

  顿了顿还牵扯到私事:“您由市里面批准办理的出入境人员拍摄手续刚刚已经发到相馆,我看见是给了您五个自主名额。”

  让卫东满意的对吴生云开口:“我们明明可以稳扎稳打的建立自己的酒店大厦,为什么要去受那些夹板气?你以为老秦和小沈就仅仅只是给办事处选点人手吗?”

  其实刚刚反应过来的老秦连忙做出老子早就知道的神情。

第244章 这味儿不对

  董雪莹居然拒绝了跟队去东瀛或者HK考察的外出机会。

  理由振振有词:“你带小晴去,家里这么多事儿,总得有人看着。”

  在这个人人都希冀出国,起码是能去看看的时代。

  尤其是对比某些人拼了命都要出去的可以抛弃一切。

  董雪莹这种态度,简直让让卫东视若珍宝。

  但他还是把董雪莹的护照给办上了,因为让卫东很笃定,只要自己打开了这扇出国的门窗,就能经常出去。

  苏大姐那边也在回应已经基本敲定了自费出国留学的程序,三十二万就能拿到去苏威典的自费留学签证跟手续包含四年学费,当然是学艺术。

  而最近去花旗的太抢手,拒签率飙升,艺术专业签证学费的价码是五十万,建议再等等。

  让卫东啼笑皆非,苏威典语都不会,去了干嘛。

  花旗五十万这么贵,他不是凑不出来,而是要想方设法避开董雪莹,甚至沈老三的财务出纳。

  男人有些事情就这么莫名其妙,五十万在这个时候几乎可以完工商州那栋八层食品厂大楼,加上玻璃外墙几乎可以奠定目前商州第一楼的风范。

  但让卫东却决定拿来送前女友出国。

  哪怕未来手都不会牵一下,他要暗自憋着这口气。

  就像是亲手埋葬祭奠自己的那点懵懂青涩。

  所以从苏大姐打电话来给他汇报了这事儿起,让卫东就让她负责截留SOD蜜的回款毛利。

  很轻描淡写的给老婆说要把钱留在平京做新项目投资。

  每天五六千瓶,两块钱的毛利也有一万多,不就存俩月的钱嘛。

  董雪莹也哦哦哦的好吧,家里各种进出款项也不差这点儿。

  但让卫东出门还是给他揣了两三万现金。

  出门随身携带现金有限制吗,那就大家分头揣点。

  让卫东肯定要把出门名额用够啊。

  而且是早就说好去HK考察写字楼什么的事儿,后来在全自动卫生巾机器那说的带工程师去东瀛考察电子机械。

  所以这就是两趟出差了,可以带十个人!

  董雪晴调班调休凑了几天假,然后当时还在车上听了就双眼放光的吴生云带上,沈老三带上,索性张经理和老秦都带上。

  办了多少年出国人员标准照手续的张经理无论如何都想不到居然会给自己办。

  结果老秦同样表现出来他的眼力价,推荐让卫东还是把这个名额给江南开发区的唐主任。

  按照级别对方很难在体制内排上轮次,但属于让卫东在经开区建厂的面对面官员,这个关系值得维护。

  张经理也马上反应过来来说还是换相馆老板刘太元去,这些年没少听他念叨想出去看看。

  结果让卫东哈哈笑:“都有,那就这次带唐主任,下次老秦跟刘老板一起去东瀛,因为现在带老张出去就是看HK的装修。”

  在他脑海里,八九十年代似乎港风装修引领了整个内地的装修热。

首节 上一节 215/2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