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 第217节
池世明探头再看看那些人,都没对让卫东身份那么吃惊:“他很正常,你多少岁,什么副主任?”
让卫东镇住了对方再开口问,反馈就不同了:“二十,你呢,你多少岁,怎么是HK人,光是买机票需要介绍信你用什么买?”
这就是他当时在飞机上看了觉得最不正常的地方,对方看着怎么都不像业务员,就是个大学生模样,这年头怎么可能。
当时第一反应就该不会是劫机吧,这趟要出入口岸关卡,让卫东肯定提前连枪带套都锁到老秦那边的大保险柜里,他也有配枪。
池世明的解释平淡又离奇:“我也二十,七月的,我家是越难华侨,解放后我父亲回到江州老家工作生活,但祖辈还在那边,前几年你知道打仗了,那边驱逐华侨就都逃到了HK,所以写信让我到HK读高中拿到了HK身份,这就能买机票了。”
就这么简单。
苏大姐、外语学院的孙泽涛都说过,出国最简单的途径就是有海外亲戚。
这也是最无法割断阻挡的联络。
毕竟这会儿国内还急需海外华侨的资金援助呢。
所以给这方面开绿灯也不怎么为难。
副主任理所当然的盘道儿:“那你现在就是经常往返HK和江州了?”
池世明也老老实实作答:“一个月一次吧,你呢?”
让卫东似乎再次抓到了那条似曾相识的痕迹:“你不看电视?哦,联播新闻后有条飞燕牌卫生巾广告看过吗?”
自己从未在公开正面亮相,专题片里也是以打篮球的姿态隐喻下,别人看不看电视都不知道让卫东是哪根葱吧。
果然,池世明立刻反应过来:“看过,听说也是江州的,你们?”
很惊讶的打量、
让卫东点头:“我的厂,那个戴口罩的女孩子是卫生巾厂的主管,小帅哥是助理,老盯着我的是我小姨子,还有八九点广告的SOD蜜,阳光日报上的爱克斯相机,都是我的,所以我们去HK就是看看有什么更多学习的东西,你有什么兴趣建议吗?”
这个试探才终于算是真正搭上线。
池世明已经忍受不了这种频频扭转头仰视的震惊交流角度,更主要还有旁边周围注目停留的路人,索性伸手提了自己的包上肩:“我们到那边聊?”
让卫东本来可以邀请他到自己那边坐的,看他把双肩包很细心的挂在身前去列车交接处,又好像看到什么,回头给这边做个示意,就跟过去。
沈老三只恨俩弟弟没跟来,马上摆手要吴生云坐到刚才池世明的座位,算是桥接观察那边。
董雪晴想起身被拉住:“男人做事,女人不要打岔。”
张经理就若无其事的拖住了俩干部聊天。
这广九直通车也就是比普通绿皮车稍微好点的空调车厢,池世明身上的夹克、牛仔裤、运动鞋跟双肩包,都和二三十年后的大学生没什么区别。
所以这才是让卫东有种时空穿越恍惚的来源,但显然只不过是个HK仔最普通的穿着:“我还以为只有我看出来这种巨大差距蕴含着无穷的商机呢。”
让卫东在梳理对方的心路历程:“高中去的HK,肯定看到了巨大的差距,大多数人立刻被灯红酒绿的巨大物质差距迷花了眼,可你看到的是可以利用这个合理的身份,不断往返于祖辈和父辈之间做生意?”
牛逼呀。
八十年代有机会出国,甚至拿到绿卡或者这种HK居留身份的人很少,但对于十亿人口大国,什么特殊情况的极少数其实都是数以万计以上吧。
大多数人不是拥抱欧美生活,全力打拼在异国他乡,就是彻底迷失其中,基本都不会再回来,起码在八九十年代绝不回国。
这家伙却立刻意识到了这种差距反而才是优势。
与其说去跟那些白皮、香蕉土著拼刺刀,不如往返于内地和HK之间。
让卫东看池世明难得露出丝跟年龄相称的得意,又瞬间掩藏,就忽然抬手摸对方身前的双肩包……
果然池世明下意识的让了下!
房改委副主任笑了笑:“你从江州往HK带了什么?”
池世明脸色猛然紧张了下,然后又跟刚才护包的动作一样都竭力掩饰住了。
很细微的变化,但在老保安,尤其是被丁海峰悉心指导过的联防助手眼里很清晰。
让卫东又不是来抓贼的:“我是从去年开始的,我没你这种从江州到HK的海外关系,但我的确也看到了巨大的城乡差距,我从商州最偏远的山区收购腊肉,然后就像你这样偷偷背着带到江州……就是码头到江南区棉纺厂那一带去卖,每个月跨越三百多公里跑四趟,迅速积累起第一桶金。”
池世明的神情才是迅速放松下来,如饥似渴的看着让卫东!
这才是两个几乎类似的生意灵魂接触到一起的时刻。
只不过让卫东是集聚了四十年的时代精华开天眼,这个同样也是二十岁的年轻人却是靠自己摸着石头过河。
让卫东就是在这时候给他指出摸索之路可以结束了:“我亲眼见过伙伴因为卖瓜子被抓起来,还有我那个戴口罩的伙伴家里都是干不法买卖,家破人亡,所以朋友,我给你的建议是,初期的资金积累完成后,千万不要再沾任何违法行为,那会让你所有的努力瞬间化为灰烬!”
池世明秒服!
第246章 开了天眼也不是偷懒的理由
广九线经过鹏圳进入HK,再抵达终点需要三小时。
让卫东不紧不慢的给池世明讲述了他从腊肉跳到千里迢迢卖有色金属,没有点明是卖的什么,但积累了从江州到苏沪浙一带的认知。
又在过程中开启了照相机的西湖买卖,找寻国产胶卷去到平京从座谈会中发掘了高校学子作为自己的销售网络起步。
当沈老三和凤雏轮流端着水杯去接开水,然后照料服侍的送到让卫东手里。
老张他们看着外面粤东地区到鹏圳都是绿油油的农田,连过了关口进入HK地界,都还是漫山遍野的荒草丛生时。
让卫东已经讲到了如何利用卫生巾销售摆平各地机关单位,让之前基本都是兼职的学生销售开始正式加入成为分公司,更进一步切入到供销总社体系,保证目前每天约六十万包的出货量都基本能销售一空,而这个出货量在下个月的年底就能猛增到一百万包。
因为江州经开区的工厂第二阶已经完工开始投产,如此规模的生产厂房,要修到六阶。
同时厂区的宿舍楼已经开始动工,但在如何租用、销售给员工的细节上还要考量。
让卫东就是故意的在撩拨。
先用自己神乎其技的销售步骤,压得池世明气都喘不过来。
肯定之前还觉得自己超越时代的抓住了一条金光大道。
没想到比他起步晚,起步低,甚至只能从农村背腊肉出来卖的农家小子。
仅仅一年多时间能达到目前的规模地步。
同为背包客,就不得不心悦诚服。
让卫东这会儿很注意观察,可能因为大家都是二十岁的年轻人,池世明脸上没有尤启立那种我都听了,但我依旧坚持我的体系态度,更没金卓群那种老子经历过的人生阅历,岂会因为你改变的性格。
都三四十岁的中年人了,他们的性格和人生观已经固化,而且都是内心极为骄傲的看周围人都是傻逼,很难俯首。
可池世明很温和,哪怕听得心潮澎湃、激动佩服,也只是慢慢点头,非常专注投入。
对让卫东反复强调其中规避犯法,保持交税,尽可能不沾染谋求不正之风获利,还露出了深思和感激的神情。
让卫东故意从头到尾都没问他带的什么货,却非常清晰的点明久走夜路必闯鬼,现在没出事只是运气好,只要一次失手就彻底完蛋。
所以他在这方面非常小心。
池世明已经是言听计从的那种好的。
但他眼里爆发出最大的璀璨,还是让卫东刻意提到自己先天下之河,应该是领先全国的从江州这个探索性质的房地产开发公司,买下一百八十套房“转卖”代收房贷给职工,然后又自建宿舍楼试探房地产市场法律法规时。
池世明完全忍不住求加入:“HK就是我们的房地产样板,我在HK读高中的两年里看到最多就是各种房地产广告,非常认真细致的钻研了他们那些销售运作过程,国内只要放开土地政策做房地产,我一定有把握做成功!”
想想还强调:“是跟你一起做,我现在资金有点,如果只想这么过下去小富即安肯定没问题,但我要成为真正的地产大亨,就像这些HK的地产大佬一样,我们也可以的,你有资金和人脉实力你是老大,但在具体怎么做上面,我这几年都在学习思考,包括每次往返江州到HK的路上,我都靠着想这个才能坚持下来。”
让卫东感同身受,哈哈的笑了:“是的,这种背包式往返带货,刚开始有点兴奋激动,后面就真特么枯燥乏味,我那会儿不得不用每过一小时又赚了多少钱来打发自己。”
可能这世上,终于有个人能让池世明百分百的信任了,刚才还温和的年轻人抱着包拼命点头!
“是的是的!我给你讲哦,刚开始我还两周跑一趟,如果不是怕引起怀疑,一周一往返都行,现在一个月跑一趟,只要想着要上路,我就各种拖延艰难,嘿嘿,现在好像感觉完全不同了,你们什么时候回去,我跟你们一起!”
也许是孤独,也许是不为人知的小心翼翼。
让卫东几乎是在最恰当的时候,出现在了池世明的人生道路上。
这个年轻人升级版的千里迢迢卖腊肉,已经持续了两年。
就是在等待房地产政策的破冰。
结果全国最领先的江州房地产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就这么站在面前。
他焉能不拜。
全程站了近三小时都不累,娴熟的指点让卫东他们过海关,持有HK居留证的他直接分开走HK人免检通道。
让卫东他们还得接受严肃的皇家警察海关审核。
外事办的老高在排队时候还半提醒半无奈:“有同志在过关时候争论这是我们的地方怎么怎么,出国工作还是要注意方式方法。”
让卫东这队人听了都觉得幸好没跟这种傻子杠精同路。
出来就已经是在HK九龙红磡体育馆背后。
当然除了让卫东,伙伴们都不知道这俩字有什么含义。
当初局里追星的小年轻,是敢趁着周末过来看演唱会的,后来又一起把这里鄙视嫌弃得要命。
谁能想到四十年会如此斗转星移的变化呢。
站在陡然繁华的街头,让卫东还是感慨万千了,只是没什么文采,只有一句卧槽吐出来。
感觉跟四十年后的HK印象都差不多,这会儿人家已经这么先进发达漂亮了,怪不得再过十年,全国人民也会拼命唱着我想要去HK呀。
那会儿谁能想到四十年后,随便哪个地级市都有这种风采,甚至更先进发达,这里却一直天翻地覆改变了。
和让卫东是感叹时空穿越,仿佛看到了熟悉的大都市风情不同。
其他小伙伴肯定全都是我伙呆的模样。
池世明胸口挂着那个包等在路边:“我去交货,你们搞定住处后打这个电话找我,其实我建议你们住这里……”
拿了个手写的地址条,指方向:“就在这边靠近庙街,很便宜的普通旅馆,我觉得反而更方便你感受体会真正的HK,当然也有比较好的酒店,重点是那里靠近新开的地铁线站点,方便你们能乘坐地铁到中环、尖沙咀等最重要的点,免得乘坐出租车多花钱。”
让卫东笑着点头:“我们先逛逛感受下,如果方便的话,晚上一起吃饭。”
池世明马上说好,挥挥手消失在旁边地铁站口,还远远的给让卫东指了下这个站口招牌。
明显是在强调提醒他在HK要用好公共交通。
废话,真以为让卫东是内地乡巴佬,在这里不知所措吗。
当然他也确实没来过这些地方。
但反而这种有地铁,有公交,有出租车,一切可以用钱搞定的商品社会才是他熟悉的。
高同志来过好几次HK了,江州这边出差都有他负责陪同,也询问要不要坐地铁前往,当然坐出租车也行,反正都是企业家给钱。
让卫东却故意拖延的在车站附近的士多店,买地图,买饮料,换港币,这会儿已经有阿三开的那种换币店,先特么都把钱拿出来给我换了。
上一篇: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