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

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 第371节

  还敢抢这种名头,这特么怕是要折寿横死吧。

  连忙摆手:“人民,就标注成人民,先烈们也是人民,这是他们的愿望,更是所有人民共同创造的愿景。”

  于是就成了这样。

  但也就是对外公开展示是这样,金卓群在砖儿台、那些乐团做这首片尾曲的时候,已经解释过这是让卫东拿出来的词曲。

  这点他还是不敢隐瞒。

  其中既有让卫东本就不是他可以得罪夺功的身份地位,估计也有这时候这类歌曲实际上蕴含专业风险的投机心理。

  他是文工团出身,当然明白这种曲风专业分类,根本不属于现在的官方风格。

  内容再好,也有人会抨击这是资产阶级唱法,是腐朽产物,是对外国音乐的拙劣模仿,要警惕这种精神污染。

  就这两年的事。

  所以他都实际上拍了电视剧,也知道让卫东不屑跟他争这点好处。

  就索性说歌是让卫东的,既分担了风险,最后好处还不都是他的。

  结果呢?

  如果说电视剧是推起了惊涛骇浪的情绪,片尾曲就是抚慰所有人心灵的碾磨剂。

  把所有电视剧里的毛刺儿都抹平了。

  只剩下醇厚深沉的感情。

  而且还有个最大的关键点,一部电视剧和一首歌,哪个更容易传播?

  就当晚,不知道多少铁骨铮铮的人物,可能看着电视剧都没动容,最后的歌曲却瞬间落泪。

  好多电话直接打到砖儿台,要录像带,要后面还有多少集的电视剧谁谁谁要看。

  这边好不容易抵挡住,还是不能随便提前传播,或者哄外行这还没到我们这里呢,把电视剧制作中心推出去当挡箭牌。

  那就退而求其次,录音磁带总能给吧,马上派人过来拿!

  这歌还不爆?

  金卓群最终汲取到的收获就在这。

第413章 主义不该这么迷失在生意里

  广大人民群众没法打电话派人去拿歌曲磁带。

  只能写信表达情绪。

  铺天盖地的朝着砖儿台写。

  尤其平京地区的反馈当晚就集中到了砖儿台这边。

  到处都在问这歌太棒了,懂行的都看出来跟电视剧简直就是相辅相成的天作之合。

  没有这歌,电视剧的经典程度都要打三分之一折扣。

  没这电视剧,这歌也就是平平无奇的烘托感情。

  现在歌曲有了灵魂,电视剧有了情感寄托。

  绝了。

  这会儿的砖儿台和广播台还在一栋楼里。

  当晚电台就应人民群众要求,在节目里放送了这首歌曲,播音员还充满感情的讲述了这部在砖儿台播出的电视连续剧,科普了烈士生平,最后强调了词曲作者是“人民”。

  不知道有多少台收音机,多少台广播站的喇叭,在大约十点过的夜空,回荡了这首歌曲。

  听众肯定十倍、百倍于收看电视剧的观众。

  “而我将梦你所梦的团圆

  愿你所愿的永远

  走你所走的长路

  ……

  我也将见你未见的世界

  写你未写的诗篇

  天边的月,心中的月

  你永在我身边

  与你相约,一生清澈

  如你年轻的脸。”

  这词儿,还不够打动人吗?

  第二天砖儿台就开启了麻袋装信的局面。

  连伍曦都打电话来问让卫东,这是你写的?

  当时在剧组没听说你啊。

  让卫东无中生友:“我一朋友,人家不愿担这个名,不赚一分钱,只想达到我们说的那目的。”

  伍曦笑骂:“别搞清流那套,你不交出他,就只有你来承担这事儿,都说好,记着有空就敲打那个王八蛋啊,玛德,做东西这么厉害,怎么做人就不能靠谱点呢。”

  因为虞晓秋和她小姨在砖儿台现在跑得勤,电视剧她也有参演。

  所以从台里听说了后面改片尾曲的来龙去脉,也打电话给让卫东确认。

  更主要是汇报汪志文现在已经成了炙手可热的表演模范,电影学院内部都开始整研讨会了!

  汪志文没打电话,写长信给让卫东讲述自己的感受:“现在我明白大哥对我的告诫了,荣誉、鲜花、掌声立刻铺天盖地的袭来,会不会迷失在这些东西里面,决定了我的心态,我拒绝了老金邀请我拍音乐录影带赚钱,也拒绝跟他去参加各种见面会,拜访领导,我要专心打磨自己的演技,用我最擅长的天赋,去为这份愿望添砖加瓦,感谢您让我端正了态度……”

  他的感受肯定因为在沪海的那一遭,有完全不同的变化。

  哪怕不知道让卫东就是为了这帮年轻人的三观不要被颠覆,才开口请求放出了这部电视剧。

  现在也有了翻天覆地的领悟,真正是把自己的人生和文艺作品表达的内涵联系上。

  让卫东看了就觉得,哎哟,小伙子还很单纯嘛。

  但艺术家可能就得要有这种一生清澈的境界。

  顺手拿桌上的笔,抓张自己的名片,写了句后来网上流行的鸡汤:

  “好时光造就弱者

  弱者造就困境

  困境造就强者

  强者造就好时光”

  寄回去,看小自己两岁的电影人能体会到多少。

  但金卓群就真是扶摇直上九万里。

  立刻成了平京影视圈火得发烫的人物。

  伍曦打电话提醒,就是这货几天之内已经趁热打铁的出专辑,出音乐录影带……

  嗯,后者还是在商州拍电视剧的那些夜谈中,听秦羽烨说起她的兄长,得了让卫东点拨,现在是HK的音乐录影带之王,基本囊括垄断了所有HK明星的音乐录影带。

  才知道音乐录影带可以赚钱。

  因为金卓群肯定比让卫东更明白,在目前年代整个社会还没那么广泛的影像传播手段,有个独特的群体却已经很普及了。

  那就是他出身的BD。

  很多营区都有固定收看联播新闻的习惯,有文工团、文宣队的级别,也往往都配备录像机电视宣传。

  所以需要立刻下发磁带、录像带满足反应热烈的指战员们。

  最关键是现在电视剧播出之后,他还没搞到钱啊。

  给砖儿台播出,肯定不可能谈钱,更别说想拿广告时段之类。

  85年恰好在节骨眼儿上,1983年国家才提出“四级办电视”政策(央、省、市、县)。

  这确实加速了省级电视台的普及,但还没广泛开展起来。

  都在左顾右盼的探索,基本不敢越雷池一步,就看谁头铁走了没问题,才敢跟上。

  加上卫星电视还没普及,都是微波中继线路差转台。

  所以各级电视台覆盖范围和技术水平很有限,节目内容相对单一,主要以新闻、文艺和少量自制剧为主。

  让卫东给金卓群描述的可以把电视剧卖给各台,有点冒险……就在临门一脚的关键点吧。

  反正金卓群还没搞到钱。

  所以当晚首播爆红后,最简单粗暴的赚钱方式就是出磁带专辑和音乐录影带。

  前者就是他找部队文工团录制的那个版本,现成的演播级录音带立刻就能翻制。

  也有的是音像出版社抢着接这个单。

  也就是这会儿,全国上下都没有专辑的概念。

  就这么一首《如愿》能单独成磁带、黑胶唱片朝着四面八方发售!

  三天之内订货已经超过二十万张。

  这可是1985年,每盘磁带单价六七块钱,他能提两块,轻而易举的几十万!

  而且后续还在按照每天几万十万张的订货数猛增。

  每天10万+的收益!

  这才是金卓群因着电视剧赚到的第一桶金。

  因为拍摄过程被让卫东卡得严严实实,所有电视剧支出都需要实报实销。

  而不是啪的几十万到账,你自己去拍了就行。

  所以金卓群跟他往来觉得憋屈呢。

  现在撒了欢的捞钱。

首节 上一节 371/37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

下一篇:医疗系学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