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 第80节
因为改委会主任就是老领导,只看结果,办公室主任负责具体事务。
站在市里办公室,秘书看目瞪口呆的办公室主任,委婉提醒:“如果你要做些什么调整,都可以打报告来审批,只是现在什么成绩都没有,就谈条件是不是不太合适?”
尼玛,尤启立还成KPI押金了?
不是,让卫东忽然意识到个重要的问题:“我没有成为公务员,没有编制吧?”
秘书还以为他在乎这:“目前这个改委会才刚刚成立,一切只是摸着石头过河,算是临时借调,肯定要等到有了成绩才能确定编制和待遇问题,领导这么看重你,你也不是计较这点个人得失的同志吧?”
让卫东差点脱口而出老子才不会白帮忙呢,但眼下所有人都最在意的编制,对他却避之不及:“那就行那就行,确认没有编制,就不能影响我做其他事,这只是个商业合作行为,算挂职,对吧?”
税务大院每年也有来挂职的其他公务员,这点关系老保安肯定清楚。
哪怕这会儿还没有明文规定编制内的公务员,不得经商,让卫东却绝对不愿落人口实。
秘书都惊讶了:“看不出来,小让同志你还公私分明啊,领导对你寄予厚望,那就一定要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让卫东呵呵笑的回头就打定主意:“本来还想送商州份好礼,既然想白嫖我那就别怪我公事公办了。”
董雪莹有点吃惊但不多:“不当官也好,你这么年轻有能力,何必去受那些气……那就是这段时间要长住在商州?”
让卫东匆忙:“差不多吧,但搞清楚局面我肯定要马上去江州搞定设备、师傅这些东西。”
董雪莹就不会质疑他懂不懂做皮鞋,毕竟尤启立他们比让卫东还要天马行空。
起码让卫东做得还更踏实点。
先打电话给兵站招待所的经理秦建军,请他先帮自己申请个皮鞋公司。
招待所这么多皮包公司,就是改开局面下鱼龙混杂,各种打着搞活经济旗号的公司很好申办,所有流程都有后门关系可以搞定。
擅长做招牌的招待所经理满口答应。
然后才带着改委会成员一同去几家厂做调研考察。
因为董雪莹被专案组调查关押过,就没带着她一起,石头毛儿两兄弟跟着大姐姐到码头上去多感受下吧。
准载五人,其实前后能坐六七人的双排座挤得满满当当,之前还是专案组,现在都成了改委会的各部门成员居然都没落下。
当然他们的目的肯定各不相同。
基本还不吭声。
像小警察那样是想说话不敢说,也有人是想嘲讽却无从说起。
更多是冷眼旁观,总比在单位看报喝茶强。
万一还能跟着抓出什么成绩呢。
让卫东也做得出来,跟码头江湖人都能请客吃饭。
带着这些人却没什么招待举动。
只高强度的对商州现有国营、集体所有制的工厂挨个儿访问。
结果直奔第一站的皮革厂就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儿。
首先是整个工厂热闹繁忙,根本没有亟待救助的需要。
光是这种情况,让卫东已经不打算贴热屁股了。
但来都来了,肯定还是要了解下,毕竟皮鞋公司那边都成立了。
接待的厂领导还挺热情,开口介绍:“我们主要就是朝着欧洲地区做外贸销售……”
让卫东差点把舌头咬掉了。
幸好只是给老领导当面口头表达了下想做皮鞋厂的思路,又幸好保持了仔细考察实际情况的习惯。
不然这次又要装逼成了大傻逼。
人家哪轮到你来改革拯救。
连忙请教:“商州这个地方做外贸?我知道也就是二战猪鬃卖到同盟国当战备物资,没想到皮革也在出口?”
人家也对他刮目相看:“哦,很少有人知道猪鬃是战备物资,现在依旧还是我们商州最重要的大宗出口商品,连我们皮革制品都是顺着猪鬃生意展开的。”
三四十年后的资讯发达,随便都能搜索信息,很难理解之前几百几千年都是隔行如隔山。
改委会成员在小警察的带领下给领导的见识广博鼓掌!
让卫东瞄他眼,确认不是架秧子,单纯的是大家真有点佩服。
他就来不及懊恼皮鞋没得做,先绞尽脑汁的给科普下:“一战、二战的大炮炮膛、军舰坦克的机械设备,都需要猪鬃这样软硬度刚刚好的材料来做毛刷,据说全世界也就蜀川一带最好,所以成了欧美跟东瀛汉斯都争抢的好东西?”
厂领导说起来更自豪:“对,差不多是这样,猪鬃的独特韧性,对于被灰尘污染、生锈的机械零部件或炮膛清理非常有效,整个蜀川、包括蓉都那边养的猪最后都到这三峡口来屠宰、取毛、预制,然后以高品质的外贸货打包顺水发到沪海、HK卖给全世界,二三十年代就建立了国际质量标准,最高时期占据全世界95%的份额。”
甚至顺手指了指桌上的电话:“三十年代整个蜀川,只有蓉都和商州有电报局,江州都没,就因为这猪鬃生意,但陪都时期就把重心转移到江州了。”
然后再指指窗外:“猪鬃卖得好,跟洋人洋行打交道多,其他各种外贸生意顺着都展开来,肠衣专卖给大嘤做红肠,做猪肉罐头卖给东欧苏廉,肠衣厂、制革厂、皮毛厂、罐头厂都是这么围绕生猪建立起来的。”
其他改委会成员都惊叹,大多也不知道集中在城边这片厂区居然主要是做外贸的,正在讨论是不是因为过去十多年的原因有点断档?
让卫东却立刻注意到里面那个词儿:“从我们这里做罐头到东欧、苏廉,早就开始了?怎么会非要我们这里的罐头?”
金色传说里,老尤不是用多少火车皮的午餐肉罐头去换回了飞机么。
难道根子在这里?
这条线是怎么搭起来的?
人家解释:“我国的罐头是从抗美援朝的时候大量开始建厂投产,全国统一规划,各地根据产出做各种品类,我们因为一直有大量生猪屠宰生意,就分到做肉罐头,打完仗这罐头一下就富余很多,当时国家组织朝着苏廉、东欧卖,结果我们这里的猪肉罐头很得老毛子喜欢,五几年不是正好蜜月期么,派了专家过来按照他们的口味做清真罐头。”
让卫东这才恍然大悟,他在商州税务大院不闻窗外事,是真不知道这事儿。
参观一圈下来,皮革厂的主要产品竟然是箱包,质量很好的那种皮箱,就港片里面密码箱那种。
都是外贸部门联系的订单样式生产,根本就不走商州本地这条线,甚至连缴税都不在这边。
完了,心头还打算做皮鞋厂的让主任有点傻眼。
不过好在他已经是个成熟的买卖人,这家不做廉价相机,西山厂能做,无线电三厂不愿改进研发,邮电器材厂可以接手。
那就沉住气挨个儿看。
一天参观两三家厂,沿着皮革厂这边挨个儿看。
晚上回去再跟董雪莹总结商量:“玛德,整条街全都是围绕猪的生意,而且还全都是有国际水准的档次!”
外贸要求,自然都是按照国标建立,哪里轮得到他这么个二杆子废话。
董雪莹一边给他挟菜,一边吃惊:“哦,对,从小就是听说那条马路都是猪生意,老尤好像也提过商州有不少外贸生意,但肯定都属于外贸部门,哪里会轻易分出来。”
让卫东就很有种贤内助的舒适感:“那我再慢慢观察,总能找到些生意机会。”
董雪莹都不把目光在他脸上停留了,怕离不开:“嗯,一定有机会,还有什么都讲讲,喜欢听。”
小婴儿坐在让卫东胸口的育婴袋,也呀呀呀的手舞足蹈表示对对对。
挺好的一家三口吃饭温馨场面。
石头和毛儿坐在旁边默契的不断打岔:“三姐说家里以前也做过猪鬃生意!”
“刚才你说有杀猪场,带我去看看嘛,听说杀猪容易出高手……”
俩成年人迅速对视,没错,促使他俩坦诚相见的,就是那个杀猪匠。
真是冥冥中一切都有定数。
第93章 这就是传承
让卫东就真带了石头去屠宰场。
因为接连看了三天,让卫东都是整天整天的蹲在人家厂里聊天、看产线,改委会的成员也没几位跟着了。
实在是这一大片围绕猪生意的区域,空气中都飘着股怪味儿。
如果不是周边几百万乡下人太穷,商州其实可以富得流油。
就像这靠近江边的小河里,被一系列猪生意工厂严重污染的小河,飘着的真全都是油污。
哪怕都是最低级的原产地初级加工,利润很薄,但已经是很成熟很完整的产业链。
而猪的一身都是宝,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每到一家厂都会听见人家滔滔不绝的讲解自己这边把某个环节做到了极致。
譬如这个在苏廉专家援助下建立的五十年代屠宰场,最高峰的时候每天要杀上千头猪!
在高度机械化介入前,这已经是很高的屠宰量了。
今天正好碰见额外要杀牛,几个挂着防水围裙踩着长筒靴的男人从休息室出来。
其中有个戴着眼镜的斯文男人提着把铁锤,面色冷峻的走进牛群时,居然让那些牛不由自主的后退拥挤,有两头更是直接前蹄跪下满眼都是泪水!
小警察丁海峰已经见多识广了,都忍不住抱起手臂皱眉:“真有杀气这种东西,一眼就看得出来谁是屠夫。”
让卫东也哑然失笑,如果不是这里的猪生意,就不会练出那么个杀猪匠断了自己的双手。
兴许自己上辈子会是另外的走向。
石头目不转睛的盯住那个斯文男人,屏息凝神的专注,竟然让丁海峰都似有所感的回头看了眼这个七八岁的孩子!
于是他就没目睹那个男人,突然抬手一锤,一头牛轰然倒下,四肢僵直的已经没了命。
整个牛群都骚乱起来发出阵阵哀嚎!
但浑身健硕的肌肉抖索着,也不敢反抗这个屠夫。
真就是待宰羔羊的形容,被一锤一个杀掉!
其他人跟着娴熟拖走放血分解。
让卫东都看得心悸,尼玛那晚不是自己那支带护手的撑拐,怎么都躲不掉!
而且如果遇见的是这个锤哥,估计连撑拐都保不住命。
所以真就是无知者无畏,越了解越明白千万别去挑战别人的专业。
这时瞥见丁海峰已经要伸手去拍小孩儿的肩,连忙恍若不知的迈步到他俩中间,顺便挡住了专业人士看屠夫的视线。
葛门后起之秀才好像从梦魇中摆脱出来,泛起个人畜无害的笑容,丁海峰换个角度再看他就使劲晃头擦眼,感觉刚才是不是看花了。
让卫东正要继续打岔,却听见这家厂的领导热情邀请:“这有什么好看的,天天都这样,今天几位来正好一起去尝尝我们的下水火锅!”
其他几个人刚看了屠宰杀牛卸内脏,有点反呕,听了下水俩字直接受不了,下班下班。
刚开了餐馆的让卫东却马上感兴趣的询问:“你们这下水有什么特点?品质特别好还是特别新鲜?”
上一篇: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