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医疗系学霸

医疗系学霸 第1295节

  方子业一下子惊起冷汗,差点没冒出要把揭翰掐死的冲动。

  “你们师兄弟真是?这个。”苏鹏启竖起了大拇指。

  而后,他才打开了自己的电脑,甚至都没有用酒店里的WiFi,而是用上了自己随身携带的WiFi。

  这种谨慎的程度,也是见过不少世面的。

  方子业来的时候就给苏鹏启解释了胡青元和揭翰两人存在的意义,所以苏鹏启也没有赶人。

  方子业看得很慢,马俊老师团队写出来的文章,结构性,逻辑性等,都没有任何问题。

  结果也很美,不然也不可能会让CAA意动。

  课题采用了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设计,纳入445例中晚期鼻咽癌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基于化疗后和化疗前肿瘤范围进行放疗。

  主要研究的终点为3年局部区域无复发生存率,次要终点包括毒副反应和生活质量。

  相当于就是优生存率了,对放疗在鼻咽癌中的治疗应用更优化了一步。

  结果很好,可比起方子业投稿的课题,总是缺少了根本性框架僵局突破的冲击感,所以可能就被编辑部通知了。

  可能是要马俊院士的团队再加点什么……

  方子业看完,可以总结如下:比起以前鼻咽癌治疗的放疗照射标准,仅照射化疗后的肿瘤范围(较传统疗法的照射范围减少17%),并没有增加复发几率,反倒是更显著降低了毒副反应!

  这一点,也相当于是更精准放疗的应用了。

  方子业问道:“苏医生,现在的放疗已经优化到这种程度了么?可以随意地修订为特异性的形状?”

  “嗯,昂。”

  “可以缩大小,但不是我们圈定的范围这种不规则形状。”苏鹏启回道。

  “可以是啊……”方子业暗示。

  “比如说生物标志物辅助的精准放疗计划。”

  苏鹏启闻言,看了看方子业,笑道:“方教授还看了这些论文?”

  “但这东西远水接不了近渴。”

  “现在再加进去也来不及了。”

  方子业说:“苏医生,当然不是加进去的,是加入到论文进展中去。”

  “苏医生,我们的临床课题不只是随访个三五年就结束了吧?”

  “而且,我们的后续临床试验,是可以截断的吧?”

  苏鹏启理解了方子业的意思:“嗯,方教授,如果您是想用改良化疗方案的方法来吸引CAA的编辑部的话,还是有点那啥的。”

  “我们没有这方面的前期研究基础。”

  杂志可以与研究学者之间形成PY交易,比如说,你收了我这篇文章的话,那么我以后有很好质量的文章,我也发你这里。

  可是,大哥,那是CAA啊,影响因子已经封神了的期刊!

  苏鹏启甚至觉得方子业有点搞笑。

  方子业读懂了苏鹏启的意思,说道:“苏医生,我不否认你的想法。”

  “可CAA的影响因子就算再高,也不能否认他是靠着综述、meta分析之类的文章顶起来的虚假IF的事实。”

  “为什么CAA如今要往论著方面靠?”

  “综述是什么,其实就是工具性文章,是用来水文章的,能有多少含金量,能有多少真正的科研工作量?”

  “单纯的IF算法,可能会被优化掉的。”

  “科研界在变化,科研成果含金量的评估指标也在发生变化。”

  “就比如说一部分网站,已经在考虑用其他的指标来代替单纯的IF了,苏医生,我这么说,您能懂我的意思么?”

  “目前,CAA也在处于变临期,改变拟收文章的类型,是它们的一种破格尝试,也是被逼着必须如此!”方子业分析得透彻。

  “而我给您所说的这个东西,应该会让他们很感兴趣的。”

  苏鹏启纠结了。

  其实方子业分析得很有道理,CAA的IF远高于nature,但真正的科研含金量和业界认可度,其实并不如nature。

  “但是要怎么做到呢?怎么投递前期研究的数据呢?”

  “CAA的编辑部,怎么会信呢?”苏鹏启问。

  方子业卖起了关子,道:“苏医生,这应该是下一次该讨论的问题了,这次,我们先想好,该怎么把这些想加的,不影响文章整体结构性的东西,有机加入到论文中去才是正理。”

  嘴里这么说,方子业内心却暗道,自己果然是在肿瘤治疗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了……

第753章 落棋为定!

  苏鹏启并不好忽悠,可也要分坐在面前‘忽悠’的人是谁。

  苏鹏启看着方子业,目光平静下的内心涟漪逐渐翻开成涛涛波浪。

  方子业看起来就很年轻,比自己年轻多了,有一副好皮囊,且随着见识、学识的积累多了,身上不仅多了属于上位者的风骨,还有学者的“清傲”!

  这种清傲不是盛气凌人的那种倨傲,是发自骨子里的自信,并非是要把别人踩在脚下的威风凛凛。

  如果一年前,有谁告诉苏鹏启,有一个年轻人能够把全世界的肿瘤研究全部卡停,即便只是几个月都没办法正常运转,苏鹏启是绝对不相信的。

  而就是这样一个让他不敢相信的事实不仅发生了,而且来得毫无预兆。

  一个良好团队的发展推进是有序交替进行的,组里面的大小课题有机结合运转,一部分课题处于收尾阶段,其他的课题必然已经开始。

  只有这样的内部循环,才足以支撑起一个健康的大团队。

  很显然,马俊院士的团队绝对称得上健康的顶级团队的,所以,团队里,也有很多小团体的试验被搁置。

  起因不必去细究,这件事已经成了既定的事实,只是马俊院士也打听了这件事发生的细节。

  表面上看,是同济医院创伤外科的某团队的论文被质疑了,实则是方子业暴起直接对着肿瘤基础科研界直接拔了刀。

  一刀斩下,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包括但不限于方子业自己所在的团队……

  如果没有这样的战绩,自己的老师是不可能派自己带着电脑来汉市的。

  “方教授平时都是如此不按常理出牌么?”苏鹏启的思绪翻转一圈后,问了一句题外话。

  “苏医生,在科研领域内,默认的常理既是用来遵守的,也是用来打破的!”

  “任何杂志的编辑部,都不束缚投稿人的身份、学历、职位、年纪,还算是目前最公平的成果展示区了。”

  “但实则,如果细细分析杂志之间的生态链,其实不同期刊之间也是在百舸争流。”

  “每个期刊都期待有团队携带着更好的科研成果投稿,以提升自己的科研影响力。”方子业说。

  “一些顶级的学者,每天都会接受到许多杂志社的邀稿,这并不是潜规则了。”

  苏鹏启的嘴角轻颤,问道:“方教授,可?”

  “可万一要是后面没有后续了怎么办?”

  苏鹏启不否认,一些顶级的学者与顶级期刊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顶级学者在迈到这个级别前,一定程度需要顶级期刊的帮扶,除非真的到了超然物外这一境界。

  “苏医生,马老师的团队,放眼全世界都是鼻咽癌治疗的顶级团队,于这个方向的研究肯定是会一直深入下去的。”

  “放射治疗在鼻咽癌的治疗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不相信贵团队从未探讨过对目前的放射治疗方式进行改良的想法。”

  “既然有过这样的想法,那就肯定是可以往前走的,只要走了,多多少少总会有进步的。”方子业说。

  说实话,一般情况下,方子业真不想随便挖坑。

  在科研界挖坑,一般挖了之后,就得想办法去埋掉,做到有始有终。

  留下未解之谜这种操蛋的事情,听起来虽然很有逼格,实际上,也会被业界的从业人员前赴后继地骂得跳脚……

  就好比,数学界的一些猜想,固然有很多人愿意去挑战,但挑战的人,肯定不知道骂了猜想提出人成千上万次。

  没事瞎J8提出什么猜想啊?您TM要是真的利害,您把他证明出来不就好了?

  左猜右猜,更多猜想其实都是错的。

  只有少部分,没被证实的,且对数学基础研究影响比较深远的猜想,才为人众知。

  挖坑不埋,不是一个好的科研品德。

  “方教授难道,对放疗的基础研究也有涉猎?”苏鹏启并未完整阅读过方子业写过的相关文章,所以他真的不知道方子业的科研边界在哪里。

  反正,目前他搜集到的资料,显示着方子业擅长基础科研、术式改良的临床科研、动物试验三大版块。

  “有一点,也有一些想法,不过现在并不是仔细探讨的时候。”

  “苏医生不妨把我的想法给马老师说一声……如果马老师不同意的话,我们就再想其他的办法。”

  “苏医生这次来汉市,肯定不止待一天两天的对吧?”方子业回。

  想要吸引一个院士,普通的idea肯定是不够格的,会让别人觉得你有毛病。

  一个普通术式的改良,你拿着去给裘正华老教授投诚,他肯定都懒得看你一眼。

  因为如果他愿意的话,这样的小改良,他一年就可以提出来十几个,不差你这一个。

  除非是原创,除非是对目前的新病种进行重塑的治疗研发,或者像是对肿瘤治疗的基本方式产生变革式影响的改良,才能对他们产生浓厚的吸引力。

  其核心就只有两个,要动摇到“基础”!

  基础版块、基础原理、基础理论的东西!

  因为基础动摇了,一切基于基础的上层建筑都得重新推翻掉。

  以新的基础所衍生的一切改良,都脱离不开基础理论,这样产生的影响更加深远,也会使得一个病种的治疗,产生翻天覆地地改变。

  甚至用脱胎换骨都不为过!

  ……

  十点左右,方子业几人自酒店里告辞。

首节 上一节 1295/14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

下一篇:重生后我只和坏女孩谈恋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