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抗日之少年战将

抗日之少年战将 第162节

鬼子的服装都扒下来武装了张锐等人。

很快,他们潜入到日军的河防阵地中。

日军的河防阵地,已经向大桥两边延伸了各五百多米,还有巡河的警戒部队,防范不算不严格。

问题是,晚上,鬼子不敢随便使用探照灯和手电筒。

晚上,整个战斗已经沉寂下来,双方都想等着对手垮下去,鬼子只要钉住我军部队就行了,我军也在等待着张锐特种部队的逆转形势。

河防部队也很注意观察这边的动静,问题是,张锐有布置。

最初,鬼子使用探照灯扫描南面的河岸,想窥探这边的动静,张锐留下的神枪手部队,早早地埋伏等待,立刻用机关炮对着敌人狙杀。一梭子炮弹扫过去,鬼子的探照灯就碎了,人员也有伤亡。

等鬼子还击,这边人员早就躲避起来,结果,鬼子再也不敢胡来。

蔡岱旭负责全局,肖瑶配合张锐行动,看着手表,下令迫击炮朝北岸的敌人试探性攻击。

这是故意刺激敌人的,让敌人高度紧张。

日伪军在河防对岸,眼睛贼溜溜地盯着河水,晚上,借着星光灿烂,河水反光的地方发白。

鬼子最担心的是,国军部队泅渡偷袭,一旦将沁河北岸的鬼子击溃,野王城下的国军就可以解套,轻松撤离,一部分赶赴太行山口参战,袭击鬼子部队的后路。

河防部队是堵截战略的关键。

因为担心国军泅渡,日军隔一段时间,朝沁河上面打照明弹。

机警的日军却没想到,张锐等人早已经渗透过去了。

张锐等人速度极快,因为时间过久,鬼子的巡逻队能觉察后方出漏子,马上就能推测结果,加强防范。

进入鬼子阵地上。

此时,肖瑶指挥的部分部队,向鬼子河防防线上加紧轰击,重点是大桥北岸的鬼子据点,目的是吸引鬼子注意力,掩护张锐等人。

同时,一个排的部队也向河岸边缘进发,一个班级的士兵分散向大桥上冲锋,呼喊,做出进攻的架势。

动用兵力不多,可是,或明或暗,给鬼子的错觉是,有大批国军部队即将过河偷袭。

鬼子一面盯紧了这边,一面开枪开炮射击。

在乱战之中,张锐和陈叔宝的两支小分队,分别潜入了敌人阵地中。

敌人正在射击,或者观察,一面议论纷纷,或者在睡觉,张锐等人摸到鬼子身边,顺着鬼子挖掘的战壕动手。

驳壳枪上都安装了消音器,这才是张锐倚重的。

有什么武器打什么仗,如果张锐有真正的狙击步枪,根本不用这么费劲,直接远程将鬼子狙杀光了。

那东西难以制作,张锐已经将瞄准具的制作和步枪用消音器的设计制造原理和图纸交给了上边,要求研制,自己临时的,只能用普通消音器。

手枪用消音器,军统就有,第一战区洛城也有,三十个。

靠近了敌人,最近的用匕首,稍远的用博驳壳枪单发射击。

张锐喜欢匕首,无声无息,效率极高,但是普通的特种部队战士,不太喜欢,那种的心理压力过大,要防止鬼子觉察,难度很高。

现在,使用手枪就便捷多了。

只要根据战壕里鬼子的间隔,双方战斗时候的火光,就能轻易发现鬼子,张锐还能听着鬼子的呼吸声直接干活儿。

二十多个幽灵,潜入到鬼子防线上,用无声手枪,噗噗噗噗轻快地射击着,将鬼子一个个射杀。

很快,张锐这边,就射杀了五十多个鬼子。

他的小分队,分成两股,向东向西,同时进行,几分钟之内,西面的部队就返回了。

为什么?那边的鬼子已经被清空。

鬼子正在警惕着前面,后方也有警戒部队,根本不考虑后面,结果,自己被手枪子弹悄悄地击毙,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儿。

特种部队都是精明强干,心理素质强的小伙子,在张锐的亲自带领下,意气风发。

鬼子根本没有任何反应,就被张锐杀了过去,和陈叔宝汇合了。

他们将鬼子西段的河防部队杀光,至少一百五十多人。

随后,身穿鬼子服装的特种部队战士,再次离开前沿阵地,向着北面进发。

第138章 恐怖暗杀组

张锐放弃了对大桥附近敌人重兵集团的袭击,而是绕道进入东段敌人的身后。

大桥附近,现在集结了鬼子至少两个班级,也可能是一个步兵小队,集中据守在大桥北段半径五十米的扇面地带,以防范南面国军部队的强攻风险。

再次顺利潜入敌人的战壕,敌人询问,这边用日语回答。

敌人能询问,是因为到了战壕里,在潜行的时候,鬼子正注意河防呢。

少数几个警戒的鬼子兵,在长时间的警戒以后,被南边混战的场面吸引了注意力,对北面的警戒早就百无聊赖,松懈了。

张锐幽灵一样潜伏过去,拳击太阳穴,割喉,不会有一点儿响动。

肖瑶的迫击炮和机枪,也对着这边轰击和扫射了,鬼子不紧张?

肖瑶怎么精准的配合张锐呢?

事先有约定,杀光了西段的敌人,利用鬼子的手雷,朝着河岸下面投掷轰炸了三个,连续三个,这就是约定。

首节 上一节 162/88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最强终极兵王

下一篇:大明闲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