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曹魏臣子

曹魏臣子 第16节

“听闻伯喈兄藏书冠捷陈留,想抄录几卷回去让恒儿拜读一下,不知可否?”

“伯彦兄太客气了,几卷书而已,邕哪有不允之理!只是不知道兄想要抄什么书?”

陈太公不说话,嘴巴往小陈恒那边一努,意思很明显,就是让小陈恒他自己决定。

蔡邕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被吊起来了,这个时代讲究父为子纲,陈太公竟然让才9岁的儿子自己决定,太稀奇了!

要知道能抄他蔡邕的藏书,还是被他批注过的书,这是多么宝贵的机会啊!岂能儿戏?

其实这真不是陈太公思想开明,而是完全拿这位小祖宗没办法。

这么多年来,小陈恒的学业都是陈太公亲自教的。这小子很聪明,记忆力也好,经常能举一反三。

但是就是有一个缺点,不喜欢四书五经,对经书基本上不求甚解!哦,《左传》例外。反而对一些杂书兴趣更大,每次找他解惑的都是杂书上的问题,而且还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

对这个现象,陈太公劝过很多次,完全没有效果。又不舍得骂、舍不得打,真心无奈,最后也就听之任之。

反正这小祖宗还是很好学、很聪慧、很孝顺、很有主见的不是?世界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人,要求还不是不要太高了。

如今选书也是,与其自己选出来他不读,还不如让他来选,至少他自己选的是能用功读的唉,谁人能懂老夫心里的苦啊!

“恒儿,你想抄什么书呢?”蔡邕捏着胡子,饶有兴趣的看着九岁小童稚。

“回蔡世叔,小子想抄《商君书》、《管子》和《史记》中的三十世家篇章。”小陈恒换了神态,恭恭敬敬的回答。

“额!”蔡邕的眉头一下子就皱了起来。

第十三章、小姐姐蔡文姬

让蔡邕感到为难的,并不是这些书他没有,而是这些书有些敏感。

《史记》还好说,当成历史故事来看也能说得过去。《商君书》和《管子》就不同了,典型法家思想的书,内容多有贬低儒家的地方。

汉武帝独尊儒术后,蔡邕本人也是儒家拥护者。让一个小孩子读法家的书,这可不是小事,说不定就走上离经叛道的路!

“恒儿,这些书老夫都有,但是不能借给你!”

蔡邕看到小陈恒想开口,就摆了一下手,“你先别说话,先听老夫说完。不是老夫吝啬或者出尔反尔,而是这些书不是一般的书,很可能会让你误入歧途。所以你必须老老实实的告诉老夫,你要选这些书的理由,老夫再决定能不能借给你抄录。别拿好玩这种理由来搪塞!嗯,就先说选《史记》的原因吧。”

好嘛,被揭穿了。

不过无所谓,小陈恒也没打算能骗得过去“回蔡世叔,小子想读《史记》中三十世家,理由和喜欢读《春秋左传》一样,是因为读史可以知兴衰,鉴往知来。”

“知兴衰!鉴往知来!”蔡邕一脸震惊,嘴上不停喃喃的来回复述。

这真是只有9岁的孩童吗?这样透彻的、一针见血的答案,就算是已经冠礼了的学子都不一定能说得出来!

不会是伯彦兄私下教导的吧?蔡邕心里有点怪异的朝陈太公看去,却发现他一脸目瞪口呆,下巴都快要掉到地上去

“蔡叔父,不知道这样的理由可否?”小陈恒见蔡邕半天没回答,有点紧张,小心翼翼的问。

“蔡叔父?”

“啊?哦!”蔡邕回过神来,不过还是不相信,“知兴衰,鉴往知来。这句话谁告诉你的?”

“没人告诉我,是小子自己想到的。这样的理由不对吗?”

“对!这个理由很好!”

收起惊诧的心情,蔡邕恢复到风轻云淡的表情,左手抚着胡须,心里想也许这世间真是有神童的!怪不得能八岁退千军呢,果然是盛名之下无虚士,今天可算是开眼界了。

“嗯,《史记》可以借给你抄了。想读《商君书》的理由呢?”

“想读《商君书》和《管子》的理由是一样的,学以致用。”小陈恒心情大好,连回答的声音都清脆了不少。

“学以致用?你可知道这两卷书的内容是法家的?”

“小子知道。”

“那你要怎么学以致用?”

“《汉书》有云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儒家讲究仁、义、德和礼,是恩,有恩者可使人;法家讲究务实、秩序、术和势,是威,有威者可畏人。恩威并施者,方能为人上人。”

小陈恒的话语刚落下,蔡邕的胡子就被自己猛然拔断了好几根。

这小子是妖孽!绝对的妖孽!

虽然汉武帝之后,儒法之争已经盖棺定论,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是治国的根本;而法家也被承认法律作为治世工具,正如小陈恒所引申的互为表里。

但是“有恩者可使人、有威者可畏人”是治家、治国的用人领悟、驭下之道,一个九岁的儿童竟然懂了!这不是妖孽是什么?难道天下真有生而知之者乎?

蔡邕感觉自己的心态起伏太大,心脏有点受不了,需要时间来调整一下。

而陈太公的感觉不同,激动得满脸通红,眼冒绿光,开心得恨不得抱起小陈恒啃一口,心里大感陈家后继有人了!

好一会儿,蔡邕才感慨“子真乃我陈留之麒麟儿也!”

这是蔡邕回到故里后,第二次对后辈做出了评语。

蔡邕这边过关了,抄书也不再是问题。但是抄书是需要时间的,所以陈太公和蔡邕商议了一下,最后由蔡邕提议让小陈恒留在蔡府一个月,等陈家家仆抄完书后再带回吾己。

本来是不需要小陈恒留下的,但是蔡邕对小家伙太过于好奇了,想留在身边好好观察一个月,看看这个小妖孽是怎么长成的!

陈太公自然是无不可。

开玩笑,留在蔡邕身边一个月,就等于蔡邕这个大儒、大名士亲自教导一个月,这样的机会打着灯笼也难找!

唉,就是心中有点不舍这九年来每天都要看一眼这个小祖宗,心里才能踏实,才能睡得着觉啊。

首节 上一节 16/6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攻取天下

下一篇:明朝大太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