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曹魏臣子

曹魏臣子 第185节

“可。”

“恒希望元常兄保证,河东郡内,永远有恒部下足额军粮。”

“那是自然。”

“恒希望...”

“子初,过犹不及!”

这次,钟繇将手按在了陈恒的肩膀上,直接打断了他的话。

“最后一个条件,无伤元常兄的根本。”

“试言之。”

“恒欲从司州、关中之地,征辟本地郡吏数人随军。嗯,张既不在此内。”

“可,不超过两人。”

陈恒笑了,对着同样露出笑容的钟繇和卫凯拱了个手,指着餐几,“元常兄,伯儒兄,酒肉冷了,恒还未吃好。长夜漫漫,正好秉烛夜谈河东之事,两位觉得如何?”

“无耻!不过,子初真乃妙人也!”

“彼此!不过,元常兄与伯儒兄乃我辈之楷模也!”

顿时,房间里笑声大作,羞涩了呜咽的寒风。

所以寒风呜咽着离去,脚步匆匆吹到了徐州,试图冰冷另外一个房间里的人儿。

这个房间内,有四个人。

是曹老大和荀攸、郭嘉、贾诩。他们也烤着火熬着漫漫长夜,也在笑声不断。

因为今日攻破了屯兵在小沛的刘备,刘备只身逃走了。而屯兵在下邳的关羽,也被围困住了。徐州将定,开心也是应该的。

不过呢,曹老大笑着笑着,好像想起了个什么事一样,忽然对郭嘉冒出了一句,“不想刘玄德如此不堪一击。奉孝,若现今许臧霸、孙观列候爵位,子初渤海之计可行否?”

此言一落,郭嘉低头沉默,似乎在思考着曹老大的问题。

而荀攸的眼神却有点疑惑,他是不知道有这回事的。至于贾诩,没什么表情,只有火光映照在他脸上的忽明忽暗。

“回主公,某以为列候之爵可先许下。就算是多了北海郡、东莱郡也是好的。”

郭嘉想了一会,才对曹老大拱拱手,朗声而言:“只是跨海而去之谋,可待时而动。嘉依然觉得此计太过于凶险,不确定因素太多,一旦有差池,就是全军覆没。我军对比袁绍势弱,一切需谨慎行事。”

“是啊。孤曾经听闻海上风浪甚急,时常有舟覆人亡之事发生。唉,此事待臧霸拿下北海再说吧。”

曹老大一声叹息,下了定论。

看到荀攸抓着胡子似乎心有所悟,而贾诩依然如同老僧入定般沉寂。不由裂了裂嘴,给二人解释起此事来。

“公达,文和,子初之前给孤献过一策,从东莱跨海袭渤海郡......”

如果陈恒也在这里,就会知道自己的计谋,根本就没有执行!

许诺臧霸孙观封侯、让其攻下北海,是计谋实施的基础,所有后续的计谋都是以此展开的。

包括招降海贼管承!

北海城没攻下,管承不投降也是正常的!

因为,当日他离开曹操的书房后,郭嘉就将他的计谋全盘推翻了!

用的理由就是“环节过多,不容易实现,太过凶险”,打动了曹老大。

而且郭嘉在推翻了以后,还献上了袭并州之计。所以陈恒如今是在司州弘农,而不是在青州北海。

当曹老大解释完了以后,荀攸捏着胡子,脸上也没有了表情。

而贾诩好像还是在养神着。但如果仔细点看,就会发现他的眼角的几道皱纹,已经微微在靠拢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是发现别人破绽的表现。

夜,终究还是深了。

曹老大率先离去,贾诩紧随其后。荀攸与郭嘉却一直烤着火,一点离去的迹象都没有。

半响,荀攸还是开口了。

“奉孝,子初乃某亲自拉进颍川士人的。蔡家的藏书,汝也曾抄了不少。彼此已是共进退,但汝为何坏了子初之谋?能给某一个解释吗?”

第一六二章、贾诩的微笑

荀攸的问话,落地了好久。

郭嘉依然在沉默着,盯着忽明忽暗的炭火,如不是还在有一口没一口的抿着酒囊,仿佛就是一座石雕。

所以等候着答案的荀攸,目光也在慢慢变得陌生,犹如眼前的人不是多年的故交。

他也拿起了酒囊,缩在案几后,灌了几口后,看着屋外风雪肆虐。声音幽幽,如山泉划过石头的冷凉清冽。

“《孙子兵法·势篇》有云: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袁绍正是如此,以堂堂正正之兵压境而来,一力降十会。我军若是硬拼,就是找死。奉孝以为然否?”

“然。”

郭嘉苦笑,咧了咧嘴,终于冒出一个字。荀攸都在抽丝剥茧了,再沉默下去,就是侮辱了两个人的才学。

“《孙子兵法·军形篇》有云: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已,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必可胜。袁绍势大,我军势小。是故必先做到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寻求机会乘隙破敌。奉孝以为然否?”

“然。”

首节 上一节 185/6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攻取天下

下一篇:明朝大太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