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曹魏臣子

曹魏臣子 第447节

他还给了三个理由。

其一,此番曹老大出兵,先是攻打关中马腾,再折回来攻打刘备。连番作战之下,兵卒锐气已失,再战下去军中就会有怨言滋生。

其二,刘备军龟缩到雁门郡,又藏兵于太行山之内,曹军就算攻下雁门郡,也无法改变以后疲于奔命去防御关羽部的事实。

其三,马超攻打关中正急。虽然有关中都督夏侯渊在抵御,夏侯尚也率兵去防御张鲁,但是战场之上,万事皆有可能。曹军必须要留有生力军,以防万一。

最后,他用一句话,就让曹老大直接作出了决断。

这句话是“魏公,彼匈奴唯利是图,反复无常,除此隐患正当时矣。”

是的,灭了匈奴的危害!

早在并州之战开始之间,曹老大就让曹彰、夏侯称引精锐骑兵绕后千里奔袭匈奴。

但是呢,一直迟迟无动静。

直到上个月他们的信使才送来了缘由。说什么,匈奴叛乱是左贤王刘豹发起的,曹老大派去管理匈奴事务的右贤王去卑被囚禁了。刘豹担心去卑的部众来救人,就一直屯重兵在老巢兹氏县。

曹彰的兵少,只能潜伏着,而且军粮就要耗尽了。

也就是说,曹军的当务之急,是去河东攻打匈奴!

既然军队都转道南下了,自然就是和刘备罢兵。顺带的,等匈奴事了,自然也会将眼光放在马超的身上。

第三四八章、期望乃绝望之始

曹刘两家,终于还是罢兵了。

死伤了数万兵卒及强壮的战争,让无数百姓背井离乡的战果,是双方都是输家。

对于曹老大而言,此战简直是一无是处。

不光失去了夺取陇右的机会,还扔了无数兵卒的命、消耗了无数钱粮,换回来的却是几座空城。

该死的大耳贼,将黔首百姓都迁走了!

曹老大心里愤愤,却对此无可奈何。只能任命曹休为并州的督军,引兵驻守在上党郡,将荒无人烟的太原郡和新兴郡废弃,变成双方的缓冲带。

嗯,功不抵过的于禁,被降连降五级,挂了个偏将军的职位,成了曹休的麾下。

而刘备,站在城墙之上看着曹军缓缓退去,也有些黯然。

他本来就不雄厚的实力,损耗了一半,结果只换来数万户的战果。无论从战略意义上,还是从钱粮消耗上,都是得不偿失。

但是呢,他脸上的黯然,就持续一会儿,又变得神采奕奕。眼神中,还隐隐的透露出,一丝被称之为期待的神采。

他这些日子和诸葛亮,对以后的发展与谋划,都探讨了好多。

也得出了答案。

他决定从代郡、雁门郡等地,大举迁移户籍进去太行山脉。效仿当年的张燕,屯田以供军队就食,好让关羽部如同一把利刃,始终悬在冀州的头顶上。

而荒无人烟的太原郡和新兴郡,他也有了打算。

是的,他已经派人去传信给匈奴左贤王刘豹,让他带匈奴五部来此地耕种及放牧!

明面上的说法,是他刘备既然和匈奴结盟了,那就是一家人,有利益就也应该共享。

实际上呢,却是想让匈奴来给他充当,抵御曹军的肉盾。好给他时间休养生息,恢复此次大战损失的元气。

而且他觉得,刘豹是不会拒绝的。

他也拒绝不了!

刘豹是靠夺了去卑的权,才掌控匈奴五部的。

为了让所有人信服,为了树立威望巩固地位,他必须给匈奴五部带来利益!或者是让人觉得跟着他,要比去卑更有未来。

但是呢,刘备与诸葛亮,没办法预料得到的是,他的盟友刘豹,就算是想来,都来不了了。

话说刘豹与刘备合流起兵后,便迅速将西河郡的朝廷官吏都拿下,稳稳控制后方后,便浩浩荡荡杀入了司州的平阳郡。

一路堪称势如破竹,直到和河东郡接壤的临汾县,才被闻讯而来的曹军给堵住了攻势。

再后来,当时在关中的曹老大,让曹真督徐晃等将领引前军来防御,双方就陷入了胶状。颇有点互不打扰的怪异。

曹军这边,是因为曹老大率领大军去攻打刘备了,给曹真与徐晃的命令是防御为主。而刘豹的匈奴呢,一方面是不善于攻城;另一方面是打着保存实力的小心思。

他和刘备结盟,是各取所需,相互利用罢了!

如今曹军主攻刘备军,他若是蹦跶得太狠,难免会引来曹军的重点关照。如此一来,岂不是变成了他损耗自己的实力,为刘备军做嫁衣?

无利可图的损耗兵马,但凡有点脑子的统帅,都不能这么干不是?

更何况,他自称为单于,还没有彻底让匈奴五部的首领承认呢!这个时候,应该抓紧时间排除异己,安插亲信巩固权力地位才是!

怎么可能让部下去无谓的死伤!

带着这样的想法,刘豹还拒绝了刘备派来请求出兵牵制曹军的意图。

所以呢,他也错过了,和刘备军一起瓜分并州的机会。

由于他的坐山观虎斗,让曹老大心无旁鹫的进攻刘备,最终变成了导致刘备军撤回雁门郡,让他品尝了唇亡齿寒的苦果。

魏公曹孟德,亲率大军返回河东,兵锋直指他驻扎的临汾县!

好嘛,他此刻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刘备军也不可能再次出兵牵制曹军。

首节 上一节 447/6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攻取天下

下一篇:明朝大太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