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曹魏臣子

曹魏臣子 第506节

不得让魏王曹孟德上演兔死狗烹的桥段?

难道拼死拼活的,将关隘攻破,是为了将自己一帮人都带上绝境?

再傻,都不能做不是!哦不对,是为了魏王曹操的名声,不能做这么不是!

然后呢,抱着只刷存在感的魏延,和孟达玩起了捉迷藏。将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的骚扰战术发挥得淋漓尽致。

也让孟达不厌其烦。

思来想去一番后,很精明的就去了封书信,给在白水关外和夏侯渊缠斗的马岱,将问题和责任都扔了出去。

书信里说这么说的某所统兵卒仅三千,而贼将魏延部入寇兵卒约两千。某若全军而出,虽有信心退敌,然,恐怕关隘被贼所趁。若不全军而出,则无法退敌。两难之间,某不敢自专,还请将军决断。

说白了,就是要击退魏延部,还是听从庞统的命令,马岱你来做决定吧!

马岱接到书信后,也无法指责孟达的滑头,毕竟孟达说的也是实情。蜀中的人心安稳,和守住葭萌关同样重要。

然后呢,马岱就很无奈的做了个决定。

他率兵回来葭萌关了。还让白倾氐王杨千万、兴国氐王阿贵和武都氐王雷定,先不要和夏侯渊大战,等他汇合孟达解决了后方威胁后,再返回来一同作战。

这三个氐王,自然不无不可。

再怎么说,都不能让马家军置身事外,自己带族人单独去找曹军拼命不是?

好嘛,魏延的目的,算是达到了。

所以呢,得到消息的曹老大,觉得上天还是眷顾他的,还大声夸赞了一句“魏文长,有奇计,乃良将也!”

嗯,他记得魏延。

当年关中大战的时候,魏延和胡遵被陈恒派去夏侯渊的麾下作战,在攻下安定郡和抵御烧当羌中,立下不少功劳。

而此番,不按套路出牌骚扰敌后,迫使马岱率军回去,等于让他更加放心的进攻定军山。

是故,曹老大觉得汉中之战,更加不会有意外了。

因为督军多年的夏侯渊,敏锐的抓住了战机!

氐人各部,本来就互不统领,将他们拧成一条绳的马岱离去后,又变成了各自为战的局面。也正式,分个击破的良机!

他让阴平氐王强端,进军牵制住了武都氐王雷定;让夏侯霸和郭淮领军去牵制白倾氐王杨千万,自己则是亲率大军去攻打兴国氐王阿贵。

力战一月有余,在马岱赶来救援之前,破之,屠兴国。

自此,武都郡之内,皆归曹军所有。

也让曹老大再无后顾之忧,豪情大发的,将原先驻扎在阳平关的军队,绝大部分都调去定军山,与曹洪一起攻打汉中。

常言道否极泰来,乃天道也!

其实呢,反过来,泰极否来也同样是天道。

魏王曹孟德的好运气用完了,接下来,就轮到坏消息接二连三的登场了

第三九二章、汉中战云卷天来6

自古屠城伤天和。

长远的报应,是落了个残暴的名声,导致人心向背。现世报,是会引发瘟疫。

此番曹军攻打汉中,一共屠了两次城。

河池氐人被屠,是因为曹老大出于战略上考虑,要杀鸡儆猴,在陇右之地播种魏国的威严和锐不可当。

而兴国氐人被屠,关中都督夏侯渊是不得已为之。

曹老大在攻入武都之后,便将武都郡的黔首百姓都迁往关中,充实户籍和避免战争误伤。

但是呢,在大战开始之前,这些可怜的黔首,就已经被马岱和氐王们用明晃晃的刀子,搜刮了粮食和财物。

若是想让这些黔首,心甘情愿迁居而不闹出乱子,曹军就必须沿途的吃食,还有在关中安置的粮秣。

所以呢,夏侯渊就觉得兴国氐人死得不冤枉了。

他这些年镇守关中,自家知自家事。关中自从董卓的残暴到曹军和马超征战,连年战火遍地,残破不堪。

昔日无比丰饶的八百里秦川,变得百里无鸡鸣。

想安置武都的黔首,还真拿不出那么多粮秣来。但兴国氐王阿贵有,在战争开始之前囤了好多粮食!

屠了这些氐人,是为了让其他人能活下去。

夏侯渊是这么觉得的,也是这么做的。

更何况,接受了这些兴国氐人的投降,也不知道怎么安置。战争还没有结束呢,粮秣本来就吃紧,也没有多余的兵力看着他们。

想将他们迁回去关中去,也够呛。

这些氐人本来就不服王化,迁移的路途中、和迁到关中后,可没有汉家百姓们那么听话。与其费心费力的不讨好,还不如屠了!

还能省些口粮。

当然了,作为久经战事的统帅,曹老大和夏侯渊都很注重预防尸体引发疫病。他们在屠城后,掘地三尺搜刮一切能用的东西,还放了一把火。

只是层层叠叠的尸体,怎么可能烧得干净。

武都郡氐汉杂居,半农耕半游牧,盛产的不是牛羊,而是西北的狼群。这些在冬季猎物困乏的狼群,闻到了血腥味,成群结队来享受人类自相残杀的盛宴。

首节 上一节 506/6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攻取天下

下一篇:明朝大太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