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曹魏臣子

曹魏臣子 第59节

陈恒称呼他为公台兄,而不是陈从事,意味着他已经不再将他当成同僚了。一个称呼,便将两个人之间划了一道深深的沟壑。

半响,他才有点郁郁的确认了一句,“子初知道了?”

“呵呵,公台兄,恒认得城墙上的吕字。”

曹操手下,可没有一个姓吕的将领。

“那,子初怪吾否?”

你大爷的,难道我还能感激你不成!

差点被一句话撩起怒火来的陈恒,先是深深的呼吸了好几口气,才将心境平复下来,叹了声,“事已至此,恒还有何好怪的。”

又是一阵沉默。

陈宫整理了衣冠,郑重的给陈恒行了个礼,“不经子初首肯,便擅自做主,将子初牵扯进来,是宫之过也。然宫并无恶意,乃为子初未来打算耳。”

陈恒默然。

入职州牧府的大半年里,陈宫对他不是一般的好。手把手的教他处理政务,还积极帮他拓展人脉,简直都抵上半个陈太公了。

将陈恒拉来濮阳,也正如他所言,为了未来考虑。毕竟,整个兖州几乎都叛了。如果不是了解历史轨迹,谁都认为曹操马上就玩完了。

“子初,可愿与吾共襄大事否?兖州仅三县归曹孟德所有,温侯大势已成。宫窃以为子初之才,绝非止于一州,假以时日,必然位列三公九卿。宫不才,愿为子初仕途,兖州别驾之下,官职任凭子初自挑选!”

陈宫侃侃而谈,连大礼都扔下了。

引入吕布当兖州牧后,他当仁不让的成为了别驾,在兖州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扔下的条件是在他之下,陈恒可任选官职。

恩情不得不说很重,诱惑不得不说是很大。而且他觉得陈恒不会拒绝,毕竟对方是传承了百年的世家子。

世家之追求,不就是出仕吗?上可报效天子,但求青史留声,博得生前身后名;下可庇护家族壮大,但为子孙计,千里觅封侯。

只是他真能如愿吗?

第四十八章、不相为谋

陈宫说完了以后,便静静的等着陈恒的回答。

而陈恒看着对方眼中殷殷期盼,不由心里叹息。

道不同,不相为谋。

更可况,你们是注定了要失败的啊!吕布根本就不是当主公的料,虽然勇名冠绝大汉,但最后还是被曹操弄死了。

“公台兄之好意,恒心领了。然,恒不能从之,还请恕罪。”

陈恒的拒绝刚落地,陈宫就急了。

“为何!子初莫是担心曹孟德会屠戮你陈家?陈留太守张孟卓也已经奉温侯为主,宫敢保证己吾无兵事!”

你保证得了吗?还张邈呢,他自己的全家最后都被曹老大屠了好吗!

陈恒又忍不住心里吐槽了一句,“并非如此。先考与曹兖州相善,恒不能悖逆,不然他日九泉之下就无颜相见了。”

“子初糊涂!”

拿孝悌当挡箭牌的陈恒,换来的是陈宫的跺脚训示,一脸的恨铁不成钢“自古忠孝不两全!更何况若子初先父还在世,也必然赞同宫今日之事!”

不等陈恒发问,陈宫便变得很激动,直接扔出了理由。

“昔日兖州牧刘岱兵败身死,兖州无主。宫看那曹孟德首倡讨伐董卓义举,以为他是心怀汉室的忠义之人,便游说州中官吏迎他为主。哪料到曹孟德一朝权柄在手,便原形毕露。先是一言见杀边文礼等大儒,后又屠戮徐州无辜百姓,实为暴虐屠夫!与董卓无异,端的不为人子!人人得而诛之!”

说到这里,陈宫已经咬牙切齿,让唾沫肆意飞翔。

“边文礼,四海知名,乃大儒也!惨遭屠戮,何其无辜!子初亦是读圣贤书之人,岂可因小义,而弃大义!”

那是他嘴贱,吃饱撑着没事干把曹操骂了。陈恒心里接了一句。

好嘛,他不得不承认,老曹同学这件事是做得过分了。对待读书人,就应该用读书人的办法嘛,将边让扔进牢房里呆一段时间不就好了?

边让作为名士,把名声看得比性命还重要,进了牢房不得自杀啊!

到那个时候,曹老大再去假惺惺的嚎两声掉几滴眼泪,说声对不住什么的。不但可以把心里怒气发泄了,还能博个好名声不是?

多完美的结局!

嗯,如今的陈恒,已经一肚子的男盗女娼,哦不对,是很腹黑很有心计了。

当然,想归想,陈恒也不会傻到将心里话扔出来,不然传承陈家两百多年的道貌岸然都白装了。

“公台兄所言,恒不敢苟同。恒并非是在为曹兖州辩护,屠戮大儒和徐州百姓,曹兖州确实是太过了。”

陈恒先是一个拱手,直接就反驳了对方,“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公台兄将其与董卓相比,亦太过了!况且如今我大汉风雨飘摇,国已不国,恒窃以为能安汉室天下者,必曹兖州也!”

嗯,虽然他儿子曹丕后来把汉室给篡了,但曹老大确实将大汉朝寿命延长了几十年啊!

陈恒在心里补了一句,然后接着说,“公台兄所言大义,不过是着眼一州,数人耳!恒所知大义,乃大汉安危耳!自古瑕不掩瑜,何必苛求曹兖州之短,而掩其长也!”

好嘛,将家国天下的大义说得冠冕堂皇,发聋振聩。说白了还是因为知道,历史上曹老大的大腿更粗一点。

陈宫沉默了。陈恒的一番言语,无论从孝悌还是家国天下上,都站住了脚跟,让他无法再反驳。

好一会儿,他才叹了一口气,脸色落寞,“子初,是真不愿与吾再共事?”

“先贤有言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恒不才,愿效先贤之言。”陈恒毫不犹豫的回绝了一句,然后便拱手深深的躬身。

“恒自入州牧府后,便受公台兄之恩义,不能报之,实乃人生憾事。但愿有来生,恒必然衔环结草报之。”

首节 上一节 59/6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攻取天下

下一篇:明朝大太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