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曹魏臣子

曹魏臣子 第684节

太和六年,公元232年。

骠骑大将军曹洪,薨。

江东孙权遣使递降表,愿以吴侯身份,为大魏镇守扬州。

天子曹礼让朝中大臣共议,大将军陈恒驳回。言孙仲谋已沦为冢中枯骨,不足为虑,亦不能让其留在扬州,日后为患。

天子曹礼许之,再次回复孙权,让其投降后离开扬州,说封爵为公如故。

孙权再度拒绝。

天子曹礼大怒,令征东将军满宠、豫州刺史王凌从东线攻吴郡;王昶督马谡、邓艾各部攻南线。水军大都督徐盛策应。

太和七年,公元233年。

狡狐陈恒身体抱恙,天子曹礼令人迎回洛阳养疾,为之昼为减膳,夜为不寐,中使医药口食之物,相望於道。

恒每遣使表疾病消息,天子辄召见,口自问讯,入赐酒食,出送布帛。自大魏元勋功臣疾病,受天子礼遇者,无人出其右。

诸葛亮趁势大举入寇,魏延与郭淮抵御,败。

丧兵失辎重,未失城池。

为时两月有余,狡狐陈恒病情转好,乃请命前往冀州督战。天子曹礼屡劝,恒意固,不能止,涕零曰:“老臣时日无多,此生报武帝隆恩,唯有马革裹尸还也!”

天子设宴,执手涕泪而别。

席间,谈及授予陈恒为大司马,恒以死固辞,不受。

天子感慨良久,乃止。升迁其嫡子陈修为司隶校尉,掌京畿;迁夏侯荣为中护军,掌禁军。

当时,天子曹礼位于黄河畔,目望大将军陈恒车驾北去,谓旁边随驾侍中陈矫,曰:“大将军忠贞,可谓社稷之臣乎?”

陈矫掩面,私语对曰:“大将军乃朝廷之望也;社稷则未知也。”

天子笑而不语,不以为意。

陈矫黯然,不复言语。

陈修得知,乃翌日登门拜访,直言将欲上表天子,征辟陈矫次子陈骞为司州别驾从事。

陈矫默然。良久,长叹不已后,许之。

至此,大魏朝中百官,再无人诽议大将军陈恒之事。

太和八年,公元234年。

江东被围攻半年有余,世家大族们乃聚拢家中私兵部曲,开城门迎曹军。

王昶及马谡连克庐陵郡、潘阳郡,兵围丹阳郡;扬州刺史邓艾,攻入会稽郡;徐盛、满宠及王陵兵围孙权于吴郡建业。

孙权命江东世子孙登,出城降。自己紧闭吴王宫,悲呼无颜再见已故父兄,引火焚,亡。

时人皆哀之。

天子曹礼下令厚葬,为之立吴侯庙,分别供大汉破虏将军孙坚、讨逆将军孙策及吴侯孙权,嘉父子三人勇烈。

封孙登为济阴公,食邑五千户,于兖州济阴郡就国;封陆逊为卫将军。其他江东诸多旧臣,皆有升迁。

大将军陈恒得闻,乃命嫡长子陈修征辟陆逊之子陆抗为僚佐。

又上表天子,调任邓艾为并州刺史,行北中郎将,与征北大将军郭淮守戎并州;调任夏侯称为骁骑将军,驻扎冀州渤海郡,领冀州刺史。

天子曹礼皆许之。又以灭吴之功,再议升迁陈恒为大司马,恒固辞。

加食邑万户,依旧固辞不受。

时人皆感慨之。

幽州汉室得闻江东灭,丞相诸葛亮心忧,因多年事无巨细皆亲躬,成疾,渐笃。又以曹魏大举调兵往冀并两州,乃止住攻势,战事消歇。

是故,大将军陈恒得以归洛阳。

西域王马超已薨,继位者马秋得知江东灭,乃上表重申两家和好,每年上贡之物有所增加,并开始上缴一部分凉州赋税。

太和九年,公元235年。

天子曹礼,崩。

无子,朝中重臣乃议新君。

或有提议迎齐王曹睿入主,或有曰迎东海定王曹霖为帝。

三公皆不语,私下问大将军陈恒之意。

陈恒以曹睿乃天子之兄,兄继弟位不妥,又以曹睿子嗣皆夭折、无一成活为由,否之。又言曹霖性情粗暴,多有残害闺门婢妾,亦不是明君所选。

后,乃迎接任城威王曹彰之孙、任城王曹楷子,曹悌继位,奉先帝曹礼之后。

曹悌之大母,乃江东孙贲之女也!

故,江东降臣,皆感恩大将军迎立曹悌,纷往效命之。

曹悌得立,岁不满十,朝政皆归大将军陈恒及三公所执。太皇太后徐氏,依霍光故事,以大将军迎立之功,录尚书事。

未几,陈恒以昔日刘表坐谈丧失荆州为例子,斥夏侯玄、何晏等人谈玄务虚,皆罢免之。

夏侯玄,乃夏侯尚之子;何晏,乃魏武帝养子,皆亲厚于曹爽也。

首节 上一节 684/6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攻取天下

下一篇:明朝大太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