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重生之大唐中兴

重生之大唐中兴 第1032节

“这么说,老三是被平壤都督府的唐军所杀?”大玮毅追问道。

他深知自己父皇对这个三弟的喜爱,若是这个事他表现的毫不关心,这都督的位置落到老二手上也不是不可能。

“三王子其实是被高句丽人杀的,唐军只是趁乱攻占了安州城。”来人犹豫了一会儿说道。

“不管是谁杀的,现在我的桓儿死了,都得给他陪葬。毅儿,你要想在我死后当这个都督,就率领军队去给你三弟报仇。”大玄明沉声道。

大玄明毕竟年龄大了,领兵出征肯定不现实,只有把报仇的行动交给其他几个儿子。

“父王放心,孩儿一定会为三弟报仇的!”

不过事情的发展并没有朝着大玄明和大玮毅的想法走,在大玮毅率领一万兵马前去征讨安州的时候。

在路上就传来了坏消息,椒州也被唐军攻破,守军大多战死。

正常情况下,大玮毅应该撤军才是,但其并没有撤军,而是想要趁机反攻,夺回椒州。

结果大玮毅一万军队在途中遭遇伏击,一万军队折损近半,最后狼狈逃回了沃州。

大玮毅率兵出征,结果狼狈逃回,这无疑在南海府引起了不小的震动,都以为唐军会大举进攻。

不过杨师厚并没有继续进攻,他需要暂时巩固已经占领的城池,然后迎接渤海国的反扑。

。。。。。。

“这个杨师厚倒是有点刷子,没想到平壤都督府成立数月而已,他就先后攻占了海州、黄州、安州和椒州四地。”看到平壤都督府送来的战报,李晔有些意外。

“陛下,平壤都督府虽然连克数城,但贸然跟渤海国开战,是不是有些不合适?渤海乃海东盛国,并不比我大唐立国初期的高句丽弱多少,若是此时开战,是不是有些不合适?”韦昭度有些不赞成杨师厚出兵渤海国南海府。

渤海国实力并不弱,人口有三百万,远比南诏、西州回鹘多,而且也有数量不少的骑兵,加上其境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当初高句丽可是耗费了隋唐五位帝王七十多年才拿下的。

“陛下,臣也以为此时不宜跟渤海全面开战,只需要先收复辽东即可。那个时候,有了辽东作为大本营,无论是攻打契丹,还是渤海,主动权都在我大唐。”兵部尚书徐世仁也不看好此时跟渤海开战。

枢密院和兵部都反对,让李晔有些始料不及。

“平壤都督府已经攻占了安州和椒州,总不能让他们让出吧?”李晔有些不太高兴。

韦昭度和徐世仁察觉出李晔的不悦,也有些为难,若是再强行劝谏,很有可能惹恼圣上。

这个时候,李振站了出来,“陛下,臣倒是有一个办法。”

第890章 重回辽东(二更)

“李爱卿有什么办法?”李晔问道。

李振拱了拱手,“此时跟渤海国全面开战的确不妥,但安东都护府故地肯定得收复。

陛下可以派得力之人出使渤海,商谈双方冲突以及辽东归属之事。

辽东本为高句丽故地,高句丽被我大唐覆灭后,此地便成为我大唐的领土。

安史之乱后,契丹强大,我大唐对辽东的控制就下降了很多。虽然如今辽东之地为渤海国领土,但渤海国并未在辽东进行过有效的管理,依然以高句丽和我的唐人的豪族势力为主。

既然辽东原本为大唐之地,渤海国又未进行过有效管理,此时让出辽东之地也是理所当然。”

“李大学士,渤海国会舍得把那么大一块土地让出来?”韦昭度有些不信。

辽东之地的人口占了整个渤海的三分之左右的人口,若是失去这里,渤海国的国力肯定会削弱不少。

所以在韦昭度看来,渤海国不会这么容易妥协。

“那就打!”李振淡淡道,“如今渤海国处于内忧外患中,国力衰退。

我们不需要这个时候去覆灭渤海国,只需要打疼渤海国军队几次,对方若是不想面临灭国的风险,肯定会乖乖让出辽东。”

李振这一说,在场这些人也有些迟疑。

对于李振的打算,他们看懂了,以打促和。

目前双方已经发生了冲突,而且收复辽东肯定会跟渤海国交恶,既然避免不了,那就只能打。

李晔思忖了一会儿,点了点头,“这倒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以打促和。

杨师厚攻占了渤海南海府两个州数个城池,渤海国肯定不会坐视不理。传令下去,给平壤都督府再拨三千兵马,骑兵一千,步兵两千。

另允许他在本地再招募两千士兵,让平壤都督府保持两万常备军队。

两万兵马,也足够杨师厚去面临眼前的困境。要知道当初薛仁贵统领安东都护府时,手下的兵马也就是两万。

告诉杨师厚,朝廷会维持平壤都督府两万兵马的编制,让他自己想办法处理目前的困境。

此外,召回李文忠。”

召回李文忠?

圣上突然把这个杀神召回洛阳干什么?

让他出使渤海?好像也不现实啊!

。。。。。。

“刘奎,你觉得朕让李文忠去辽东如何?”

紫微宫一处湖边小亭中,李晔询问着刘奎的意见。

如今刘奎虽然赋闲在家,但倒也没人敢忽视他的存在,只是如今也需要低调一段时间,以免被盖上一定功高盖主的帽子。

首节 上一节 1032/10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处处开外挂

下一篇:至尊特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