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重生之大唐中兴

重生之大唐中兴 第104节

“杨布燮这是在威胁本王,或者威胁大唐?南诏乃弹丸小国,古有夜郎自大,今日若是南诏不识抬举,也不要怪大唐不讲礼仪。若是有袭扰边境之事发生,本王必率这天策军将士,横扫整个一切来犯之敌。

而且说句不好听的,现在的南诏还能组建多少军队?五万?十万?难道之前损失的青壮年,现在已经补充回来了吗?”

听到对方的威胁,李晔就忍不住心中的怒火,一个人口不到百万的南诏,居然敢威胁人口数千万的大国,也不知道谁给他们的胆子。或者说之前的教训还不深刻,所以让南诏依然有些大胆的想法。

杨奇肱或许不想激化矛盾,反而苦笑道,“杨某也不想看见两国继续处于交战状态,那样势必生灵涂炭,对于两国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

现在贵国叛军攻占长安,朝廷偏居一隅,两国若是和亲,对于两国也是好事,不是吗?”

看着这杨奇肱在那儿看似不想加剧矛盾,但话语中依然带着威胁之意。不就是看到此时大唐陷入内乱之中,南诏就想趁火打劫,不过对方若是真有趁火打劫的本领,也不会到现在还没动手。

要知道黄巢叛乱到现在,已经快接近尾声,起码收复长安在望。在王铎的指挥下,各路勤王大军正在赶往长安的途中,其中就包括李克用率领的一万七千余沙陀大军,加上已经降唐的朱温,以及诸葛爽、杨复光、王重荣、王处厚等唐军将领,众人麾下就有十余万军队。

若是能收复长安,李晔就能劝说李儇放弃和亲。比起和亲,李儇无疑更想回长安,而且长安收复,朝中赞成和亲的大臣也会大大减少,这也是李晔为什么拖着的原因,就是想等到长安那边传来结果。

由于交通不便,也不知道现在关中那边到底是什么情况,各镇大军是否已经抵达。

“杨布燮应该不知道吧,大唐的平叛大军已经就位,收复长安也是指日可待。要是有些人看到大唐内乱,就想趁火打劫,那本王只能说那些人打错算盘了。

大唐不会惧怕任何威胁,若是有人不长眼,大唐的铁骑将踏平不臣之地。”

李晔这话半真半假,不过在杨奇肱看来那就不一样了。看李晔这认真的样子,也不像是在说谎,难道这事是真的?若是大唐平定了叛乱,肯定更加不会把南诏放在眼里,和亲一事肯定会黄,但他来成都也快一个月了,也没听见相关的消息,所以拿不准李晔说的话可信度有多少。

看到对方的表情,李晔就知道自己最后那番话唬住了对方,心里也有些得意。虽然这个杨奇肱老奸巨猾,但依然被自己唬住了,不过若是南诏有这等之人,对于大唐来说也不是个好事。

现在的南诏皇帝隆舜昏庸无度,对于大唐来说是好事,现在的大唐无暇考虑外敌,一个虚弱的南诏无疑是个好消息,起码西南边境无忧。

不知道是不是李晔的话起了效果,后面杨奇肱跟李晔的交谈一直心不在焉。李晔自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示威机会,让其参观了天策军的训练,让对方意识到两国的差距。

最后,杨奇肱找了个借口告辞而去。李英旭则是凑过来说道,“殿下,这个杨奇肱倒是有些本领,眼光不俗,若是南诏的几个宰相都是这样的存在,对于大唐并不是好消息。若是可以,下官建议除掉这个杨奇肱,只有一个虚弱的南诏才符合大唐的利益。”

“李参军未免太小题大做了,这杨奇肱虽然见识不凡,不过还不是被殿下给镇住,可见有殿下在,其他人都是不入流之辈。”裴荣有些不满这个李英旭抢风头,忍不住怼道。

“裴司马说的对也不对,不过这个杨奇肱的确不是普通人,他能成为南诏的宰相,可见还是有些本领。不过现在不是对付南诏的时机,一个不老实的邻国,迟早就是祸害,先让他们苟活一段时间。”李晔说道。

“那殿下刚才说的收复长安一事?”裴荣好奇道。

“那是本王的猜测。”两人听见后,顿时无语,要不是李晔是亲王,都想给个白眼,“不过本王也不是随便乱猜,收复长安的确指日可待了。”

李晔把长安那边的局势简单分析了一下,裴荣和李英旭两人听后也若有所思,若是要跟前两年比的话,这次收复长安的希望的确很大,不过也不排除再次出现内讧,而出现意外。

。。。。。。

杨奇肱则是真的相信了李晔说的,所以一出天策军营,他便着急的上马车。

即便是李晔说的不是真的,但杨奇肱也不敢去赌,一旦赌输了,那和亲就真的没了希望。虽然之前他在李晔面前说了不少威胁之话,但唐人这个年轻的亲王也看出了南诏目前的困境,之前长达十余年的战争,让南诏元气大伤。不然以南诏的野心,怎么可能对陷入内乱的大唐,一点动作都没有?

“大人,我们现在去哪儿?”旁边的随从见杨奇肱这么着急,不禁询问道。

杨奇肱坐好后,放下门帘,大声道,“去陈敬瑄的府邸。”

此时也只有陈敬瑄能帮自己,对方之前收了自己给的钱和女人,现在总不能一点表示都没有吧!

说着,随从就驾驶着马车,挥鞭而去,后面骑马的随从也快速跟上。

第127章 和亲的波折(八)

“兹有西川节度使陈敬瑄,克己奉公,颇罄忠诚。。。。。敬瑄可拜检校司徒,受侍中,封梁国公!”

“臣陈敬瑄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陈敬瑄连忙上前接过诏书,恭敬地说道,脸上的笑容显露无疑。

陈敬瑄能不高兴吗?虽然这个侍中只是荣誉宰相,并不是实际宰相,但那也是宰相,而且同时还是检校司徒,地位比实际宰相要高。除此之外,陈敬瑄还被封为梁国公,加上田令孜的晋国公,这相当于一门两国公。

要是这个还不能让陈敬瑄高兴起来,哪还有什么可以值得高兴的?

李晔完全没想到这个朝会居然会宣读这样一封诏书,而且看一脸惊讶的郑畋等人,显然事前李儇并没有给几个宰相商量,大臣们显然是一脸懵逼,也就陈敬瑄和田令孜没有怎么惊讶。

至于为什么李儇突然授予陈敬瑄荣誉宰相一职并加封梁国公,也很简单,因为高仁厚平定了韩秀升、屈行从的叛乱,恢复了西川的东线补给通道。也不知道田令孜是怎么做的工作,让李儇突然龙心大悦,不与众大臣商量,就宣读了这封诏书。

诏书既出,能反悔吗?显然不能。

不过李儇这做法却是让几个宰相很不满,这不郑畋在陈敬瑄领旨谢恩后,便大步走出,对着李儇行了君臣之礼,一脸严肃。

“陛下,陈大人平叛有功,是该赏赐,授予梁国公即可,但臣以为荣誉宰相不应该高于实际宰相,不然臣等这些人以后是不是也要受陈大人的节制?”

“臣附议。陛下,陈大人即使有功,授予国公之位即可,望陛下三思。”一旁的箫遘也站出来说道。

谁都知道陈敬瑄能平定此次叛乱,靠的可是高仁厚,而不是他本人。虽然陈敬瑄贵为节度使,但并没有直接参与平叛,其实授予对方国公一职,在场就有不少反对声音,在李儇这个皇帝眼中,国公之位如此不值钱吗?只是平定一个小小的叛乱,就授予国公,要是再立点功,岂不是得封王了?

李儇脸色有些不悦,板着脸说道,“陈爱卿平定叛乱,难道就不该赏赐了吗?朕说的话就是金口玉言,难道你等想让朕做个言而无信之人?”

“臣不敢!”郑畋连忙说道,没想到李儇会这么反驳,他能怎么办?

“不敢就行,这个事就这么定了。若是你等可以立下大功,朕也不会吝惜赏赐。”李儇甩了甩手略微有些不满。

见郑畋等人吃瘪,陈敬瑄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想到南诏使团求自己的事,他便有了计较,便建议道,“陛下,虽然叛乱初定,但西川之地百废待兴,短时间不宜作战。南诏使团一行已经在成都已有月余,但我朝对于和亲一事依然没有决断,若是拖下去,岂不是有损我朝的威严。”

“陈爱卿,你的意思是?”李儇看了看陈敬瑄,微微皱眉道。

“回禀陛下,和亲一事本就是我朝提出,我朝作为礼仪之邦,既然已经说出的话,就不应该反悔,这样岂不是有损朝廷和陛下的威严?

而且南诏临近西川,之前就曾数次入侵。虽然几次败于朝廷之手,但南诏人贼心不死。若是朝廷拒绝和亲,再被南诏使团一行人添油加醋,岂不是会惹恼南诏,那样边境势必不稳。

现在黄巢之乱未定,若是西南边陲发生战事,朝廷势必无法全力平叛,甚至有可能被南诏大军攻入西川。”陈敬瑄一本正经道。

“陈大人作为西川节度使,难道就不能担负起守土职责?”郑畋嘲讽道。

“郑畋你。。。。。”被郑畋挤兑,陈敬瑄有些词穷,一时不知道怎么反驳,一旁的田令孜则是站出来说道,“郑大人未免太小气了,难道就因为刚才的事,郑大人就故意针对梁国公?梁国公此举也是为了陛下安全着想,若是南诏大举入侵,即便是我们可以击败来犯之敌,但也会生灵涂炭。

首节 上一节 104/10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处处开外挂

下一篇:至尊特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