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重生之大唐中兴

重生之大唐中兴 第107节

要不是场合不对,一旁的李英旭都想撇嘴了,自家殿下真的太会演了。都这么久了,他自然了解对方,什么叫永久休战,若是可能,对方肯定会灭掉南诏,把其纳为大唐领土的一部分。对方可没少在他们面前表露这个想法。

之所以李晔今天态度大变,那是有原因的。

第131章 田氏的阴谋(三)

虽然李儇没有下令取消和亲,但由于长安收复,大臣中认为回到长安后再举行和亲比较和亲,方可以彰显大唐的威仪,虽然现在的朝廷已经没有多少威仪可言,但不少大臣都支持这个观点。

李儇对于和亲,倒是不怎么看重,和不和亲都没关系,现在长安收复,他的注意力都在长安那边,和亲的事,也就不怎么上心了,加上一众大臣都认为回到长安后再提和亲,他也就同意了。

虽然和亲未取消,但李晔却知道和亲起码得拖两年,什么明年会长安,想都别想了。此时长安破烂不堪,王公贵族的府邸损毁严重,就连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李儇命王徽为大明宫留守、京畿安抚制置修奉使,负责修缮宫阙,维护京城秩序。

现在朝廷除了名义上是大唐的最高权力机构,但号令已经不行。藩镇备专租税,不在向朝廷上供,此时朝廷只能依靠少数几道来维持日常的财政支出,所以维修宫廷什么的,哪有这么快。而且现在长安刚刚从黄巢大军手中收复,一片萧条,说白了就是找到那么多人也难。

和亲明显要被拖下去,李晔自然没有必要去挤兑南诏。正如其他人所说,过分得罪南诏并不是好办法,现在长安刚刚收复,朝廷内患不断,若是真的跟南诏打起来,还是朝廷吃亏。

所以现在就得好好安抚住南诏的情绪,并把主动权掌握在朝廷这边,只要朝廷不说取消和亲,南诏就得这么一直耗着,也不敢主动放弃。

虽然对李晔的话有些不相信,但杨奇肱此时也不好去反驳,他宁愿相信唐人不是故意的,看着眼前这年轻的唐人亲王,他神色有些复杂,“那寿王殿下来杨某这里是干什么?”

“没什么,只是听说杨布燮身体抱恙,加上奉吾皇之命,来给杨布燮解释一二。和亲的事,今年肯定是不可能了,不过我大唐也没反悔的意思,若是杨布燮愿意等,可以后面随同朝廷一起前往长安;若是不相等,可以留下一部分人在这里,布燮可以回去向贵国国主汇报这个情况。”

看到一脸笑意的李晔,杨奇肱突然有一股朝着对方脸上来一拳的冲动,不过想想还是算了,他自然不会在唐人地方,对唐人的亲王不利。

确定杨奇肱没什么大碍并把事情通知到位后,李晔就离开了迎宾馆。

“现在和亲被拖延,安化长公主短时间内也不用担心嫁到南诏,为何殿下还闷闷不乐?”一从迎宾馆出来,李英旭就发现自家殿下脸色一下阴沉下来,这让他很是疑惑。

“没什么。”看着长安方向,李晔叹了口气。

此时的李晔已经有些着急了,没办法,相比于他还是禁锢在这无法发展的西川之地,唐末五代时期的那些枭雄已经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那些小角色就别说了,就说朱温和李克用,两人现在已经成势。

收复长安后,军功居首的李克用被任命为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河东节度使,手下拥有数万精锐沙陀军;同时,朱温也被封为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历史上朱温就是依靠汴州起家,最后代唐建梁。

除了这两人,其他的李茂贞、王建、钱镠、秦宗权也都开始出现在李晔的眼中。

而此时,李晔还在这西川之地,虽然有着天策军,但天策军不到万人,作为皇帝的李儇还处处提防他,西川节度使陈敬瑄和田令孜又视他为眼中钉,欲除之而后快。即便是李晔有着超前的知识,但却没有地方让他施展。

想到这里,李晔便下定决心,想办法离开朝廷,去求得一个发展的地方,大展他的满腔抱负,不过能否如意,并不是他能决定的。

。。。。。。

相比于李晔此时的着急,远在长安的李克用此时十分高兴。

在人群中,那位身穿精良铠甲、英武不凡的将领正是李克用。这位后世的晋王此时还只是一个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正处于意气风发的阶段。

李克用,李国昌的第三子,原本姓朱邪,其父李国昌因平定庞勋叛乱有功,被赐名为‘李国昌’。李国昌本为沙陀族的首领,对于唐王朝也不是很忠心,因为平定庞勋叛乱有功,后面愈加跋扈。

咸通十年唐懿宗李漼转任李国昌为云州刺史、大同军防御使,李国昌装病拒绝出任,随后其子李克用杀大同军防御使段文楚,占据云州(今大同),开始反唐。

此后沙陀军击败唐军,占领代州以北地区,成为唐朝北部边境的大患。直到广明元年(公元880年)招讨使李琢会同幽州李可举、云州赫连铎大败沙陀军,李国昌和李克用父子被迫流亡鞑靼。

如果不是黄巢叛乱,可能李克用还会一直在草原上漂泊。由于黄巢叛乱,北起军使陈景思无法指挥动沙陀降军,于是李克用这才被重新启用,直到现在大败黄巢军队,攻破长安。

“恭喜李将军。”负责宣旨的太监不禁笑着说道,接过对方递来的进献之物,“陛下对于李将军可是很看重,陛下让奴婢给李将军带话,希望李将军再接再厉,追击黄巢贼军,若是能取得黄巢首级,陛下定会重赏。”

“多谢杨公公,烦请杨公公转告陛下,臣一定会取黄巢的首级献于陛下。”李克用当即保证道。

看着李克用在那谈笑风生,其他人也都只能是羡慕的份,击败黄巢大军、收复长安,李克用率领的沙陀军居于首功,这点他们也不得不承认。

而被封为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河东节度使的李克用此时也意气风发,甚至有些晕乎乎的,当然这是高兴的原因。没想到自己也成了宰相,当然他对这个并不看重,他看重的是河东节度使一职,这才是实打实的奖赏,可比什么虚无缥缈的检校司空有用多了。

不过看着这长安城,李克用也有些留恋,虽然被战乱破坏,但此时的长安城依然是大唐最雄伟的城池,要是这座城池属于自己就好了。虽然这有些大逆不道,不过他李克用也不是没有反过唐,所以对于唐王朝并没有什么归属感,若是可能,再反一次也不是不行。

当然他现在还需要率军去追杀黄巢,黄巢的首级可是加官进爵的好东西,要是慢了,可就被其他人夺走了。

第132章 寿王的婚事(一)

“阿父,你觉得寿王成婚后,朕把他派到哪里去镇守比较合适?”

在好好了玩了一番斗鸡之后,兴致正高的李儇问着旁边的田令孜。

陪着李儇的田令孜突然一愣,心里大喜,不过脸上却面不改色,“寿王殿下在陛下身边不是正好吗?陛下怎么想着要把寿王派到外地去镇守。”

“阿父,你怎么帮寿王说话了?”李儇好奇地看着田令孜,有些不解,不过也没追问,继续道,“寿王也到了成婚的年龄,若是其成婚后,倒也不是不可以留在朕的身边。不过寿王跟阿父你的关系不太好,加上阿父之前说的那些,朕也有些担心,可寿王毕竟不是外人,朕也不想做的太刻薄,正好他喜欢带兵,就打算让他去远点的地方帮朕镇守边疆,这样眼不见心不烦,倒也少了很多烦心事。”

“陛下,可寿王若是坐镇一方,要是有异心,岂不是更糟?”田令孜担忧道。

“阿父,你这是怎么回事,一会儿帮寿王说话,一会儿有怀疑他有异心。朕知道你们二人不和,朕在中间也有些为难,不过寿王几次救驾有功,跟其他王爷不同,所以朕也不能亏待于他。

后面寿王离开朕的身边后,阿父你也不要老是逮着寿王不放。”李晔有些不悦,虽然他有意疏远李晔,但他并不想把李晔置于死地什么的,把李晔打发走,只是因为不胜田令孜等人的挑拨。

田令孜心头一颤,连忙点头道,“陛下说的是,是老奴小气了。老奴也是为陛下着想,不少人说老奴专权,可老奴乃一身体不全之人,可寿王毕竟是亲王,所以老奴也不得不提防着寿王,以免他对陛下不利。”

“阿父的忠心,朕还是知道的。和亲一事肯定得等到回到长安后再说,不过寿王到了成婚的年龄也该考虑他的婚事了。你觉得让寿王去哪里合适?湖南,荆南,还是江南地区?中原地区就算了,那些地方太乱了。”李儇显然还是挺看重李晔的,也没给李晔挑那些太偏远的地方。

听到皇帝说的这几个地方,田令孜心里大概明白什么了,虽然对方想把寿王外放,但对寿王依然很看重,并不想安排那些偏远、穷苦之地。

虽然这跟他的想法有些出入,不过既然是皇帝主动提出,这些地方也都远离朝廷,对他来说也不是不能接受,而且这些地方的藩镇将领也不是善茬,对于寿王想来也不欢迎。到时候他想个办法,然后许以重利,让他们帮忙除掉寿王即可,到时候也怪罪不到自己的身上。当然这只是最坏的打算。

“据老奴所知,寿王殿下擅于军事,去湖南、江南等地恐怕也不符合他的要求。既然是镇守地方,何不让寿王去黔州、安南等地,南诏对这些地方一直虎视眈眈,若是寿王去坐镇,想必也能为陛下分忧,而且寿王也会很乐意。”田令孜建议道。

“黔州、安南?那可是蛮荒之地,寿王年幼,去那里恐怕不太合适,以后寿王回一次长安都很麻烦。”李儇摇了摇头,安南、黔州什么的,在他印象里都是偏远之地,那是用来发配那些有罪的大臣的地方,在他眼里,寿王可不是罪臣。

“陛下何不询问一下寿王的意见。”一旁的杨复恭笑着道,然后瞥了一眼田令孜。

见杨复恭出来捣乱,田令孜心里很是不爽,不过想到前线立了大功的杨复光,他也只能忍了,强打起笑容,“陛下,杨枢密使说的有道理,可以听听寿王的看法。”

“行,就问问寿王再说。不过这事倒也不急,等寿王大婚过后再说不迟,明天把宗正寺少卿等人叫来,看看有什么良辰吉日,把寿王的婚事定下来。”李儇点了点头,倒也没注意杨复恭和田令孜二人的矛盾。

首节 上一节 107/10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处处开外挂

下一篇:至尊特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