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重生之大唐中兴

重生之大唐中兴 第140节

虽然裴荣并不是在场最年长的人,但他从考上进士,就没离开过关中,考进士之前也在长安,所以对于王徽的事迹有所耳闻。

倒不是王徽没能力,反而王徽的能力不差,只是在做人上,有些小问题,得罪的人很多。所以仕途也很波折,不然好好的大明宫留守每当多久就被贬到这可谓是山南西道最差的一个州担任刺史,那也是有原因的。

“那现在集州那边情况如何?李洪和陈治安是否控制住了集州局势?”李晔沉着脸问道。

“回禀殿下,集州那边并没有大的变故,虽然刺史王徽不太配合,但陈治安已经就任巴集二州团练使。有着李洪将军在,王建那边并没有出格的举动。”李英旭回答道。

“那就好。”李英旭的回答,让李晔还比较放心,局势幸好没有恶化,不然就有李晔头疼的了。

陈治安就是之前的利州团练副使,在平定李振、韩建等人行动期间,表现不错。李晔也不是那种容不得人的,所以便给了对方一个机会,去担任巴集二州团练使,也算是提拔,而且有远离利州这个其主场所在地,两全其美。

除此之外,之前他的寿王府府上的亲事府典军赵雄则是被他派去担任阆州团练使。按照级别,阆州团练使比亲王府典军稍高,但明升暗降的意味很明显,不然也不会打发到阆州去担任团练使。

就算是刘奎,那也是在利州,而且其是从都头一职上提拔起来,是真正的升职。

由于李晔的王府中,亲事府只设有一个典军,赵雄一走,李晔便把林克提拔为亲事府典军。至于帐内府典军依然是黄伟。

按照唐朝的规矩,亲王府的亲兵主要分为亲事府和帐内府,若从关系来说,自然是亲事府与亲王更加密切,不过帐内府却是亲王府手下兵力最多的。

之前在成都,有着天策军,李晔自然没有必要去扩编自己的亲兵。但到了利州,李晔就不用那么顾忌了,天策军是用于作战的军队,而亲兵则是负责保护他和他家眷的力量,自然不能太弱。

“殿下是否在为王建等人担忧?”一旁的裴荣试探地问道。

“的确,王建这几千人,实在让本王难以放心。现在对方虽然投靠本王,但这支力量实际上并不听从本王的指挥,若是其被人收买,反而会成为本王的心腹大患。”李晔点了点头,神色稍稍缓和,但担忧之色愈加浓重。

“殿下何不拆分王建部?”裴荣建议道。

“裴长史这个建议恐怕很难,之前王建答应投靠殿下的要求就有不能拆分王建三人的部队。”李英旭摇了摇头。

“那只是为了劝降王建用的伎俩。王建三人虽然行动一致,但裴某就不信三人毫无其他想法,只要他们想法不一样,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让他们自己乐意被拆分。”裴荣自信地说道。

说到这儿,李英旭突然想到一个事,连忙说道,“殿下,裴长史此举或许可行。在王建军中待的时间,下官发现王建和晋晖的关系比较要好,但是张造却与这二人并不是特别密切,反倒是像因为利益才走到一起。

或许,张造是一个比较好的突破点。”

“张造?我记得他是龙州人吧?”李晔不确定道。

“回殿下,此人正是龙州人!”李英旭点头道。

“原来是这么回事。”

“殿下,之前李振曾说过王建和韩建的关系也不是很密切,只不过因为鹿晏弘的压力才相互靠拢。韩建说他能说服李师泰归附殿下,若是能成功,或许可以让二人在一厢任职,这样也能相互牵制。”一旁的郑凝绩则是建议道。

“这个建议不错。果然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我们这些人起码比臭皮匠要强吧!”见心中的担忧一下迎刃而解,李晔的心情也好了不少。

“殿下乃亲王,怎么能是臭皮匠,只能孔明再世。”裴荣笑着说道。

“好了,还是说说正事。既然问题迎刃而解,那就好办了。就让王建担任这个前厢指挥使,孙家孟调任前厢担任副使。若是韩建能劝说李师泰归附,他也被任命为前厢副指挥使。

前厢下的五都,四个步军都交由王建和韩建二人,其中韩建可以兼任都头,晋晖和张造可担任都头,剩下一人让王建自己推荐一人。骑兵都则是选取一合适之人担任,必须是天策军出身,这一点由裴长史去负责挑选几个候选人员出来。

至于张造,让其接替孙家孟担任左厢副指挥使。

还有就是前厢调至歧坪驻扎。”

按照众人的建议,李晔很快就拿出了一个方案,若是这个方案通过,李晔就能尽可能把一下吞并忠武五都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不过一下吞并这么多人,对于天策军也是个不小的挑战,起码这前厢,短时间想要取得李晔的信任很难。所以李晔把其放在阆州境内的歧坪,而不是利州和集州境内。

第163章 阆州之行(一)

“张都将,这对你来说绝对是个好机会,跟着王建你并没有前途。王建这次虽然被任命为指挥使,但他算是要挟殿下才得到这个位置,就算是殿下不追究,其他将领也会对王建不满。

王建能当上指挥使,那也是殿下任命的,撤掉他也是一句话的事,他能给你多大的平台?

而殿下不同,殿下现在也是需要人才的地方。你去前厢,最多是担任一个普通的都头,你和晋晖,谁更让王建相信?毫无疑问是晋晖。

殿下知道你素有才能,对朝廷又忠心,所以打算给你一个机会,在左厢担任副指挥使,你依然可以统领你的本部军队,而且你还可以推荐一个你信任的人担任左厢第二都都将(也叫都头)。

这如何选择,相信张都将应该知道取舍吧!”

集州,再次来到集州的李英旭便按照李晔的吩咐秘密见了张造,企图说服张造同意留在左厢担任副指挥使,从而分化王建三人。

张造听到李英旭这话,有些意动,不过想到之前王建说的不能中离间计,他又有些犹豫,毕竟王建也帮了他不少。

这个时候,旁边的副都将张虔裕当即站出来劝道,“都将,李参军说的有道理。王都将跟晋都将关系密切,同等情况下,王都将肯定会偏向晋都将。

之前都将和王都将交好,无非是不想被鹿晏弘吞并,报团取暖而已,并不存在背叛与否。而且为殿下效力,就是为朝廷效力,这也是都统大人生前一直告诉我们的,我们这么做有什么不对?”

张虔裕出来劝说张造并没有让李英旭感到惊讶,因为这都是之前预料好的,因为张虔裕收了两千贯,已经被买通,这个时候自然要帮李英旭说话。

本来张造就在由于,结果被张虔裕这么一说,他便开始倾向于接受寿王的任命。张虔裕不仅是他的副手,还是他的族弟,更是他最为信任的人。

想到这儿,张造便下了决定,“李参军,张某愿意接受寿王的任命,这条命,以后就是寿王的了。不过我希望寿王可以履行承诺,让张虔裕担任左二都的都将。”

“自然没问题。殿下那都是说一不二的,这点李某可以保证,李某也恭喜张副指挥使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你不会后悔今日的选择的!”李英旭大喜过望,心里担心的石头总算落地了。

虽然李晔多让出了一个都将之位给这个张虔裕,但这个左二都是之前孙家孟担任都将的那个都,虽然张虔裕担任都头,但这个都对于李晔的忠心是不用质疑的。

虽然到了利州,武学堂的招生受到影响,但前三期也一共有着两百多人顺利毕业,第四期也有120人,现在已经正式开学。第三期的学生更好碰上天策军新一轮扩军,最低的自然还是任命为火长,但三分之一的被任命为队正或者副队正,充斥在天策军各个营中。

即便是张虔裕去担任左二都的都将,若是其想做违背李晔命令的事,也得看看下面的军官是否答应。

用一个副指挥使外加一个有名无实的都将,换来张造与王建决裂,这个买卖很划算。

由于李晔已经下令前厢调至阆州的歧坪驻扎,张造接受李晔的任命后,就没有跟随王建一起同行,而是率部留在集州,加入左厢序列。这个消息自然就传到了王建的耳中,让王建当场就很生气。

“这个张造想干什么?看不出这是寿王的离间计吗?他若是想当副指挥使,我大不了给他到寿王面前争取,他至于这么做?”王建在自己的军帐中破口大骂道。

“没想到这个张造这个时候来这么一出,一个副指挥使就把他收买了,我晋晖看错他了!不行,我得去找他算账去,问问他想干什么?”王建都这样了,脾气更不好的晋晖自然更没什么好话。

首节 上一节 140/10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处处开外挂

下一篇:至尊特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