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重生之大唐中兴

重生之大唐中兴 第167节

历史上,唐朝中后期一直在藩镇割据和削藩中度过,到最后还是被藩镇割据结束了王朝。

无论是牛勖,还是杨师立,在之前都遇到下面的军头不听指挥的情况。若是能团结一心,两人也不会落到现在的境地,一个成为丧家之犬,一个被部下逼死。

所以李晔直接想到了监军制度。

或许有人觉得监军制度不好,无论是文官监军、武官监军,还是太监监军,都有着各自的缺陷,甚至因为监军不当,引来一些悲剧。

不过李晔很认同一个观点,那就是:监军可能会引来悲剧,但是不监军,连引来悲剧的机会都没有。到时候不是军队发生兵变,就是被人剿灭,所以监军制度肯定是必须实行的。

可是实行怎样的监军制度,李晔还有些犹豫。毕竟以上三种监军制度都有着各自的缺陷,目前唐王朝就是实行的太监监军。

李晔知道的最好的监军制度莫过于后世的政委制度,不过这种制度也不能完全照搬到这个时代,肯定会水土不服。而现今的监军制度缺陷太大,必须改进,所以李晔也在思考应该实行怎么样的监军制度。

对于合适的监军制度,李晔也比较着急,随着后面天策军新一轮的扩编,若是拿不出切实可行的监军制度,后患不小。

。。。。。。

“请国公大人降罪,罪臣韩建未能守住剑州,辜负了国公大人的厚望。”

成都,晋国公府。本来应该在剑州的韩建正单膝跪在没有胡须的田令孜面前,神情悲切,语气恭敬,甚至比之前见李晔更要夸张。

坐着喝茶的田令孜看着面前跪下的韩建,也没有说话,而是慢悠悠的品着茶,不知道在想什么。田令孜的态度让韩建顿时压力很大,额头上,大滴汗珠不断滑落。

此时韩建也很紧张,现在的他可谓没有退路。

本来之前他选择投靠田令孜,趁着剑门关防守薄弱之际,从侧面偷袭剑门关,从而拿下剑门关和剑州城。

就在他准备坐山观虎斗的时候,王建和刘奎联袂出兵,把他赶出了剑州,没办法的他便逃到了绵州。后面高仁厚攻克梓州并抓获了杨师立大部分家眷,他便主动请命押解杨师立家眷赴成都。

现在他和李师泰二人只有不到千余兵马,实力大减,而且又背叛了寿王,若是田令孜反悔,他们真的只有死路一条。

现在的他只能祈祷田令孜说话算话,所以才主动请缨,并亲自来到田令孜府上请罪。

看着态度谦卑的韩建,田令孜很是满意,其实在对方来请罪的时候,他心里便有了打算,只是想压压韩建,让他知道谁才是真正做主的人。

在韩建说完后,田令孜快速来到韩建面前,扶着对方双手,大手用力,把其扶起来,微笑道,“韩将军请起。韩将军破剑门关,助朝廷平定杨师立叛乱有功,何罪之有?若是让朝中大臣知道,又得说咱家欺压忠良了。”

田令孜的态度让韩建大吃一惊,顿时喜极而泣地说道,“国公大人就是韩某的伯乐,知遇之恩,韩某没齿难忘。从今天开始,韩某这条命就是国公大人的。”

第187章 郑畋被贬(四)(二更)

“郑相,郑相?”

郑畋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出行宫的,失魂落魄的他步履蹒跚,整个人就像失了魂一般,任凭萧遘在身后怎么呼喊,他都没听见。气得萧遘直接来到其面前,挡住去路,他才反应过来。

“萧相?”

郑畋神色平淡,一副波澜不惊,不过给人却是一种不好的感觉。

“郑相何必如此?难道这件事就必须让郑相承担?我看是那田令孜故意找的借口,就是不想让郑相坏他的好事,萧相怎么能妥协?”萧遘语气有些激动,也没管这是什么地方,毫不掩饰自己对田令孜的不满。

“萧相不必如此称呼郑某,现在郑某已经不是宰相,当不起萧相的尊称。”郑畋苦涩地笑道。

在一刻钟前,田令孜拿出一封奏折,说是凤翔节度使在奏折中所说,麾下士兵发生骚乱,如果陛下与郑畋一起回长安,这些士兵就会造反。

现在的李儇也不是多年前那个不懂事的皇帝了,也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无非就是现在郑畋担任宰相,李昌言担心郑畋回到长安后,秋后算账,找的借口而已。

加上田令孜一直把郑畋视为眼中钉,李昌言这封很巧合的奏折没有田令孜的因素,根本说不通。

李儇已经意识到,田令孜正在剪除其政敌,先是王铎,其次是李晔,现在又是郑畋。把这些威胁田令孜的人要么发放,要么贬职,其中王铎更是在赴任途中被藩镇之子所杀。

田令孜正在一步步架空李儇,现在他这个皇帝的命令,根本出不了行宫。而朝中大臣,剩下的几个宰相要么保持沉默,要么无权,就像萧遘,影响不了田令孜把控朝局,所以才能幸免于难。

在田令孜的逼迫下,郑畋无奈选择了主动辞职。虽然郑畋并不算孑然一身,李儇为照顾其功劳,封其为检校司徒、太子太保,不过田令孜仍然不允许郑畋留在朝中。

最后,李儇无奈只能让其去兴元府,在其子郑凝绩的照顾下养老。不出意外,只要有田令孜在,郑畋的政治生涯基本上就到此结束了。

多年的努力,如今落得如此结局,郑畋心里会是什么想法,可想而知。他也不怪陛下,毕竟对方现在也受制于田令孜,不是他不想除去田令孜,而是现在的田令孜掌握禁军,权势滔天,无人敢撄其锋芒。

“那郑司徒后面是怎么打算的?”萧遘心里不禁叹息,今天这一幕,谁也没想到会发生。

“能怎么打算?收拾收拾,去兴元府度过这余生吧!”郑畋摇了摇头,“萧相,郑某走后,这朝中就靠你支撑了?现在天子势弱,权宦专权,若是有机会一定要除掉田贼,否则大唐危矣。如今的大唐已经经不起任何折腾了!”

“萧某一定记在心里。”萧遘重重地点了点头。

一会儿后,郑畋在仆人的帮助下,颤颤巍巍地爬上了马车,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行宫,眼眶中渗出些许热泪。。。。

。。。。。。

“本王欲在天策军下成立一监察机构,主要用于监督军队,确保将领的忠诚。东川郑君雄、以及韩建事件,让本王夜不能寐,未来一段时间,天策军会再次扩建,若是将领不加以节制,本王心里难安。”

当着一众心腹,李晔并没有遮遮掩掩,确立合适的建军制度势在必行,若是不趁着现在确立下来,后面的阻力会更大,效果也会更差。

李晔话音一落,在场的文武官员便表情不一,甚至议论纷纷。总的来说,文官对于监军制度并不反对,脸色不太好看的自然是武将。只不过现场并没有太多的武将,包括手握兵权的李洪、刘奎、王建、欧阳靖等人都在外镇守一方,并不在兴元府。

在场的,文官就是裴荣、孙烨、郑凝绩、李英旭、徐世仁以及李振,武将就刘麒和林克,而林克并不是参加这次讨论,而是保护李晔的安全而已。

“殿下是想实行监军制度?”孙烨起身问道。

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天策军的监军制度有名无实。天策军肯定是有监军的,之前本来田令孜想派监军过来,只不过未能如愿,李儇任命了其亲信王仲先担任天策军监军,只不过被李晔架空了。

李晔好吃好喝把这位监军供着,对方也不干涉李晔的事情,所以这个监军除了有个头衔,有名无实而已。

“是也不是。”李晔微微一笑,然后便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对于建立什么样的监军制度,这段时间李晔也算是绞尽脑汁,最后把古代流行的太监监军、文官监军和后世的政委制度结合起来,想出了一个自认为还可以的监军制度。

按照李晔的意思,在天策军设立监察署。设署丞一名,地位等同大将军,不接受大将军的管辖,直属于寿王李晔。由于李晔目前本身兼任大将军一职,所以有些特殊,但是制度还是如此。因此在左右天策军各设立一监察署,署丞位同两位中郎将,直接听命于李晔的号令。

首节 上一节 167/10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处处开外挂

下一篇:至尊特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