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重生之大唐中兴

重生之大唐中兴 第188节

“御史台的张御史,还有。。。。”

虽然李晔不知道这些人的名字,但却记得这些人职位和称呼,所以一下便说了四五个人。

听到这些人,郑畋有些犹豫,李晔眉毛一挑,“郑学政若是不方便,就算了。”

“这倒不是,只是下官不知道怎么是这些人。”郑畋摇了摇头,“张御史是韦昭度的门生,杜御史是京兆杜氏的族人,其他几人也多跟京兆府大家族有些关系。看来殿下是得罪了京兆府的这些大家族,不然他们不会一起弹劾殿下。”

“殿下,不会是因为商税吧。下官记得在商税施行之初,这些京兆大族的商队有些人不交税被没收了货物。”李英旭迟疑道。

“原来是这些人。”李晔眯了眯眼,只要知道是谁做的就好。

“殿下,目前局势对殿下不利,下官建议殿下此时不要去招惹这些京兆大族。

虽然黄巢攻破长安后,这些京兆大族损失惨重,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他们的底蕴还在,其族人多在朝中为官。此时殿下若是沉不住气,很可能遭到这些京兆大族的针对。”郑畋迟疑了一会儿建议道。

“本王知道,这笔账先记着,等以后有机会,再找他们算账。”李晔冷冷道。

后面几人说了一会儿后,李晔留下裴荣和李英旭,其他人都屏退了。

“跟吐蕃那边的联系怎么样了?他们是否愿意向我们出售马匹?”李晔沉声道。

山南西道原本跟吐蕃交界,不过成立了感义军节度使以及文州划入西川后,又不交界了。东川之乱后,文州无主,虽然没有被李晔夺取,但文州刺史以及一众官员却是投靠了李晔,所以实际上山南西道又跟吐蕃接壤了。

现在的吐蕃早就不是一百年前那个夺取整个河西,占领安西都护府的吐蕃。现在的吐蕃,已经四分五裂,大大小小的政权不计其数。

统治拉萨的事原吐蕃拉萨王系,统治地区相当于今天的拉萨、山南一带;阿里王系统治着今青藏高原西部的阿里地区;还有亚泽王系,雅隆秦昂达则城。

这是吐蕃王族的势力,主要就分为四派,相互征战不已。其他的还有一些跟此时唐朝一样的藩镇割据。

值得一提的是,此时的河西走廊还有着汉人政权,也就是归义军节度使,名义上属于唐朝。

归义军第一任节度使张议潮出生于吐蕃统治的沙州,因为不满吐蕃的残暴统治,选择了起义。正好此时吐蕃陷入内乱,张议潮率领的河西军队甚至一度收复整个河西,打通了与唐朝的道路,下辖11州。

咸通八年(867年),张议潮入朝,敕封河西十一州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吏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河西万户侯。

不过张议潮死后,归义军节度使就陷入了内乱,其继承人张淮深(张议潮兄长张议潭之子)无法维持河西局面,兰州等地相继失守,归义军节度使势力不断缩水,但依然是河西一霸。

虽然吐蕃再次占领了兰州等地,但此时吐蕃早已四分五裂,自然无力侵犯唐朝。

目前与文州接壤的宕州和岷州,甚至兰州都是由温末族群部落占领。

温末是吐蕃下辖的族群之一,属于吐蕃军中的奴户,主要来自吐蕃领土扩张期间象雄、羌族、回鹘、吐谷浑以及汉人,其中汉人数量不少,只不过长久在吐蕃的统治下,都已经吐蕃化。

由于温末族群庞大,在几十年前发生了大规模叛乱,吐蕃也因此遭到沉重的打击。

不过在论恐热(新旧唐书也叫尚恐热)和尚婢婢长达二十多年的大战中,不少吐蕃人也加入了温末。

在大中十一年(857年),吐蕃酋长率领河州、渭州的温末部落投靠唐朝。不过吐蕃下辖的温末族群依然很庞大,其中迁至拉萨的一支,发起暴乱,甚至让暴乱蔓延整个吐蕃,彻底让吐蕃这个强大的高原政权四分五裂。

宕州的吐蕃温末部落并不强大,只不过长年的战乱,让这些地方经济萧条,连基本的粮食这些都不够,加上温末部落跟吐蕃人的饮食习惯差不多,所以对于茶叶这些的需求比较大。

之前也有一些商人铤而走险跟这些温末人做生意,不过一个月前,宕州温末派人来文州,希望扩大交易。

这也让李晔看到一个契机。

天策军目前扩张的很快,马匹,特别是优良的战马严重奇缺。

宕州等地的吐蕃各部族都有饲养马匹,若是能加大贸易,换取更多的战马,自然是最好。

只不过李晔所需的战马太多,仅靠宕州一地的温末人根本提供不了,所以李晔派出使者前去与岷州等其他温末人或者吐蕃部落谈判,换取更多的战马。

在李晔的眼中,吐蕃的马匹虽然不是最佳的战马,不如之前的回鹘马,但是短期内使用却是够了。毕竟目前想要获得回鹘马也很难,若是能从吐蕃获得战马,也能解一下燃眉之急。

“殿下,宕州的温末人无法提供那么多马匹。他们只能提供不到3000匹马,其中可用作战马的只有千余而已。目前我们派出的人正在跟其他吐蕃部落沟通,相信很快就会有结果。”裴荣回答道。

“那就开通商路,必须把几个骑兵都的马匹配齐。可以的话,本王想在左右天策军各组建一支骑兵厢。这个事情就交给裴司马你负责。”

“殿下请放心。”裴荣点了点头。

裴荣和李英旭都知道自家殿下为什么着急,看来是今天的事刺激了对方。

裴荣二人走后,李晔便让张威把其侄子张雄叫了过来,看着已经能担当大任的张雄,李晔沉声道,“张雄,收拾一下,过两天去吐蕃。你的目的就只有一个,尽可能为本王筹集更多的马匹,尤其是战马。

告诉那些吐蕃人,若是他们愿意提供优良战马,本王可以向他们提供武器。”

提供武器,换作其他时候,他自然不会这么做。但这个时候也顾不上这些了,当然他也不会去扶持这些吐蕃部落,此时的吐蕃越乱,对于李晔和大唐都是好事。给他们提供武器,也是让他们厮杀的程度更惨烈。

李儇今天的态度,让李晔受了很大刺激。不过在晚点的时候,张淑妃却派人传信,让刘晨妍和孙媚几女去与其拉家常,缓和紧张关系的目的不言而喻。

只不过到底是李儇提出的,还是张隽宁这位淑妃自作主张,李晔就不知道了。

第205章 高仁厚的野心 (二更)

中和四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李儇一行在兴元府待了不到三天都启程经褒斜道返回都城长安。

自从三天前,李儇因为一时气急,打伤了李晔后。李儇在兴元府的三天里,李晔并未去李儇处,包括李儇启程回京之日,李晔也以身体不适,没有前去。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圣上和寿王的关系突然变得很僵,甚至寿王还带伤从圣上那里归来,但想到即将返回长安,很多人都把这个事暂时抛在了脑后。

或许李儇也知道自己有些冲动了,在张淑妃召见刘晨妍几女后,他还同意了昌宁公主和刘奎的婚事。并且晋升刘奎为左千牛卫中郎将,让其率军跟随李儇一同返京,然后与昌宁公主完婚。

对此,刘奎也请示了李晔,李晔考虑一番后,并没有反对。在一定程度上,让刘奎去长安,对他来说也是个好事。

李晔现在最大的缺点就是在朝中无人,之前因为商税一事,群臣攻击,而没几个有分量的人给他说话。刘奎去了长安,虽然是个中郎将,但千牛卫名存实亡,这只是一个虚职而已,得看回长安后,李儇到底给其安排什么职位。

不过即便如此,刘奎在长安,也让李晔在朝中有了自己人。

在他看来,李儇之所以如此,无非就是想缓和与他的关系。不过两人也知道,那裂开的伤痕,并不是这么容易修复的。

首节 上一节 188/10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处处开外挂

下一篇:至尊特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