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重生之大唐中兴

重生之大唐中兴 第194节

张雄讲解的很详细,甚至还做了记录,可见对方早就知道李晔会吐蕃会很感兴趣。而李晔也从张雄口中知道了吐蕃目前的情况,虽然不全面,但有了一定的了解。

“殿下,小人认为松州是一个很好的牧场,饲养几万匹战马绰绰有余。而且松州目前也比较混乱,各部落的实力也不强,最强的也就几千骑兵而已,若是殿下可以拿下松州,就不用担心战马不足的问题。”

“哦?”李晔颇为惊讶地看着张雄,“你就这么确定本王是这么想的?”

张雄神色一紧,硬着头皮道,“此次殿下让小人去采购马匹,可见殿下对于战马很需要。但是小人认为,这样的交易毕竟成本太高,而且也不稳定,何不自己养马,这样殿下也就没有了后顾之忧。”

“你倒是挺聪明,不过这个事不是你的分内之事。”听到这里,张雄有些失落,不过随后李晔的话就让他笑容满面,“但是后面你在跟吐蕃人进行贸易的时候,记得打探松州周围吐蕃部落的情况,特别是马匹、青壮数量,还有相互的关系。”

“是,殿下!”

吐蕃人也属于游牧民族,以表面上的军队并不能估算其真实实力。游牧民族有个特点就是全民皆兵,只要能骑马拿刀的男子都可以上战场。

所以在古代,游牧民族可以动辄数万,十几二十万的骑兵出现,而中原王朝就比不了。

第209章 国库 剑州

“义父。”

“建儿,你怎么来了?”看到是韩建,田令孜有些疑惑。对方不在华州好好待着,怎么跑到这里来了。

“有个事情,孩儿觉得有必要向义父汇报一下,若是晚了,恐怕会引起祸患。”韩建沉声道。

回到长安后,韩建变为任命为华州刺史兼潼关防御使,镇守潼关,作为田令孜另外一个假子李师泰则是被封为同州刺史。

此时的京兆府,除了京兆府本身外,就剩下华州和同州两州还在朝廷的掌控之中。

在京兆府周围,南面是山南西道;东南方向是商州,目前是杨守亮在这儿。

除此之外,在京兆府周围,李昌符占据凤翔(李昌言因病去世,其弟李昌言接任节度使)、朱玫占据邠宁这都是不怎么服从朝廷管辖的,而在潼关以东地区就别说了。

别看现在朝廷回到长安,但是实际上管辖的地方也就京兆府周围,也是之前黄巢祸乱的地区。所以一回到长安,田令孜就任命自己的亲信担任华州和同州刺史。

“什么事?”

“孩儿听说这段时间下面的将士因为赏赐减少,军中将士有些不满,孩儿担心长久下去,会引起军中的叛乱。”

韩建不是危言耸听,这样的事情又不是没有出现过,仅在成都的时候,就因为赏赐一事,黄头军就叛乱了。

现在刚回长安,若是再次出现叛乱,会相当麻烦。所以在得知军中开始不满后,韩建便前来向田令孜汇报,以免事情发展到不可控制的地步。

“什么?”听到这个事田令孜不禁想起了黄头军叛乱一事,那次可差点让他去阎王爷那里报道。

军中将士为什么不满的原因,他也清楚,可是赏赐要是不减少,国库都得没钱了。

此时的朝廷只能靠着京兆府以及周边几个节度使的税收维持,像凤翔、邠宁、鄜延等地又不是什么富裕之地,而且这几地的节度使并没有把税收全部上交。

东西二川以及山南西道在之前就把税收上交了,李晔更是拿出七十万贯给朝廷,这也在半个月前全部到位。

可即便如此,国库也没钱。因为其他地方的税收根本就没有上交,所以此时朝廷搬回了长安,但是跟小朝廷没什么区别。而且就连西川都减少了上交的税收,其他地方就更别说了。

税收不多,但目前却要维持整个朝廷中央的官员俸禄,还有数万军队的饷银。

仅仅是神策军,为了维持统治,回到长安后就准备扩充,可是因为没钱,目前只扩充不到一万人。

即便是有李晔上交的七十万贯,目前国库里的钱也只剩下不到六十万贯。这点钱看似多,可要维持这么庞大的朝廷,显然是不够的。

而且昌宁公主马上就要大婚了,按照李儇这个皇上的意思,不说办的红红火火,但起码不能失了皇家的威严。

现在到处都要用钱,可是田令孜却没有任何来钱的途径,自然就只能减少士兵的赏赐,等后面的税收上来了再说。可没想到只是刚刚减了赏赐,下面的将士就开始不满,这样下去可不是好事。

“义父,是不是国库没钱了?”韩建试探道。

田令孜虽然没有正面回答,但其表情证明韩建猜对了。

“山南西道有钱,上次能拿出七十万贯,何不让他再拿出一些钱?”反正韩建也把寿王得罪死了,所以继续玩死里得罪也无所谓了。

“这不是长久之计,山南西道毕竟不是富裕之地,寿王刚刚拿出七十万贯,这个时候不宜太过逼迫其。要是逼反对方,反而是个麻烦事。”田令孜摇了摇头,并不赞同。

把寿王逼反,他还真的拿寿王没辙。只要寿王死守几条蜀道,他就只能看着。到时候还会再次中断与东西二川的联系,东西二川的税收也押解不到长安,所以暂时田令孜并不想太过逼迫李晔。

“义父,孩儿知道有个地方很富裕。河中节度使王重荣独占安邑、解县,每年也只献一部分盐以供国用,大部分盈利却是收入囊中。

据孩儿估计,这两县的盐池,每年获利可能高达百万贯,甚至更多。若是能获得这两县的盐池,收归国有,这样国库空虚问题就可以得到极大的缓解。”田令孜的另一个义子匡佑说道。

百万贯?听到这个数字,田令孜心里一跳,若是这样,这一定要据为所有。

在以前,历任河中节度使都只是每年上交三千乘盐给朝廷,剩下的则是用作军饷。所以对于河中的两地盐池到底有多少盈利,朝廷也不知道。

听了自己义子的话,田令孜便想起河中从黄巢之乱开始,打了这么多年的仗,而且胜多败少,若是没有强大的财力支撑,怎么可能坚持到现在。看来这王重荣的确在盐池上获利不少。

“想要让王重荣把盐池上交不是一个简单的事,这些节度使,现在都不太听从朝廷的旨意。”田令孜沉声道。

“义父,孩儿有一计。”韩建连忙道,这让匡佑对其很不满,“义父可以先礼后兵,先以朝廷的名义让王重荣上交盐池,若是王重荣不从,就下旨调离王重荣,让义父的心腹去担任这个节度使。”

“王重荣不会这么听话的。”匡佑示威似的拆台道。

“那就以朝廷的名义下旨集结凤翔、鄜延、泾原、邠宁等地的军队讨伐王重荣。相信他们肯定也对河中的盐池很感兴趣,孩儿就不信王重荣可以扛住诸镇大军的进攻。

这样义父不仅能获得河中,而且还能削弱诸镇的实力,一举两得。”

田令孜顿时眼前一亮,满意地看了看韩建,“这个办法不错,一定要把河中的盐池弄到手。要是王重荣识趣,咱家可以让他换个地方当节度使,若是对方不从,那就不要怪咱家不客气了。”

田令孜自然知道韩建为什么这么积极,估计也是贪图河中节度使的位置。这并不是坏事,只要对他忠心,这节度使让对方当又有何妨?不过当务之急,是得想办法拿到河中盐池才是。

李晔不知道历史的进程,道目前为止,没有因为他发生多大的改变。主要的原因,还是他现在的实力还无法影响历史的进程。

不过田令孜想要收拾王重荣一事对他来说却是好事,起码他暂时可以清净点。

首节 上一节 194/10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处处开外挂

下一篇:至尊特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