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重生之大唐中兴

重生之大唐中兴 第735节

所以家里面就老朽夫妇和几个儿媳、孙子这些人。”老者笑着道。

“不是听说朝廷下令免除了青苗钱,以后阿爷家里应该可以少些负担了吧?”想到免除青苗钱的事,李晔就忍不住提及。

“青苗钱?倒也是当今圣上登基以来做的第一个好事吧!”

听到老者说话的语气和内容,张威、裴荣、李简等人就有些不满,不过被李晔瞪了一眼,才缩了回去。

老者也注意到了张威几人的反应,但没有多想,继续说道,“虽说青苗钱没多少钱,不过免掉也不错,一年下来也能省下不少钱。”

“阿爷,你先忙,在下这里还要急着赶到州城去,就不叨扰阿爷了。”大致了解到一些东西后,李晔也就没有继续在这里停留的意思。

“小郎君客气了!”

在李晔一行人走后,老者看着那车驾,有些羡慕,然后笑了笑,“这小郎君倒是挺斯文的,跟三郎一样。不过三郎以后若是能跟这个小郎君一样,就好了。”

。。。。。。

“父皇,我们是不是可以在这里玩?”

作为从懂事开始就在皇宫长大的李佑,看到外面这些事物,就觉得很新奇,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感。

“妍儿,你带着佑儿去那边玩玩,不要跑太远。”

看着周围环境,李晔指了指一个空旷的地方,吩咐着。不过他身边并没有带多少人,不便走的太远。

这次出来,其实是去同州那边待一段时间。

之前本来是建议去华清宫,但李晔觉得太近了,所以选了稍微远一点的同州。

刚好这里也有一处中牧,不过却是皇家牧场,用于饲养皇室专用的骏马,在这里游玩一段时间再好不过。

而且同州距离长安也近!

“一路走过来,朕才发现,关中地区的壮年男丁有些少啊。”李晔感慨道。

一路走来,在农田里干农活的,基本都是上了年龄的或者妇女,很少看到青壮男子。

这其中的原因,也让李晔的心情有些沉重。

之前碰到的那个大爷家里情况还算好的了,其他的家庭大多都没男丁了,基本是死于战乱。

“陛下,这些并不是陛下造成的,陛下不必自责。都是之前黄巢为祸关中,导致青壮都被强征入伍,后面关中一直战乱,大量的青壮都死于战乱,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裴荣解释道。

“裴爱卿不必为朕辩解,有不少人也是死于朕登基以来的几次征战中,说起来朕还是有些责任。

看来后面几年,能避免征战就避免,最起码也不能像这次平定朱温叛乱这样的规模了。

还有两税钱,看来还得降低,光靠免去青苗钱,还是有些不行。”李晔沉声道。

“陛下,臣有一些看法。”一旁的李简突然说道。

“说吧,这里也没其他人!”

“陛下,其实在臣看来,陛下已经算得上明君了。假日时日,陛下必定能成为汉武帝、我大唐太宗一样帝皇。

但两税钱这些,虽然臣不熟悉户部的情况,但是在臣看来。若是短时间取消青苗钱,然后又降低两税钱,容易让百姓产生一种不好的心理。

而且减免的太多,对于国库的收入也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没想到李爱卿倒是对这些挺了解的!”李晔淡淡笑道。

“臣只是闲来无事的时候去了解的,陛下谬赞了。”李简小心翼翼道。

“锦衣卫在你的手上,倒也还可以,没有让朕失望。不过朕倒是听说了一个事,说是朱温身前最宠爱的一个妃子,叫灼灼的,是锦衣卫派去的?。

据说后面这个女子还被朱温处死了?”李晔突然问道。

李简大惊,不知道圣上怎么知道这件事,连忙道,“陛下所言极是。灼灼此人的确是锦衣卫派出去的,只不过这女子后面有些不听使唤,直到后来朝廷与叛军的局势明朗后才又听指挥,但其为何被朱温处死,臣也不是很清楚。

当时汴州的局势混乱,很多锦衣卫的探子都被波及,损失很大,而锦衣卫在汴州的负责人也身死。

只是没想到这件事居然惊动陛下,臣有罪!”

第644章 改革伊始(一)

“李爱卿不必紧张,锦衣卫在爱卿的管理下,倒也还算可圈可点,没有让朕失望。

而且在平定朱温的叛乱中,锦衣卫立下不少功劳。跟其他的将士不同,锦衣卫的探子基本都是生活在黑暗之中,见不得光,所以对于有功之臣,不能不管。

其他的将士都嘉奖了,锦衣卫这边等这次回去,让人拟一个功劳清单出来交给朕,然后论功行赏,无论是活着的,还是已经不在人世的,真不能让他们寒心。”

李晔沉声道。

“陛下放心,臣一定按照陛下的旨意,尽快把名单拟好。”李简连忙回答道。

“尽快就是!”

说完,李晔就没有在这件事上追问太多。

但是李简的心却是安静不下来,灼灼的事,圣上怎么知道的?难道是锦衣卫内部有人绕过他向圣上汇报?

想到这种可能,李简也有一种无力感。

不过对于灼灼的身后事,看来得把当初的承诺兑现了,虽然其已经身死,但其家人还在。

本来对于灼灼,锦衣卫内部也有不少不同的声音。

原因很简单,在后面,灼灼甚至可以说是已经叛离了锦衣卫。毕竟其并不是锦衣卫从小培养的,所以对于锦衣卫的忠心度并不高。

首节 上一节 735/10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处处开外挂

下一篇:至尊特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