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重生之大唐中兴

重生之大唐中兴 第748节

而且跟这三司官员相比,明法科的士子更有前途,毕竟都是通过了科举,身份不同,升迁上自然要快上不少。

例如,乾宁五年的明法科榜首张清风。

其通过吏部选试后就被任命为三原县大理院主簿,结果这次改革后,就被提拔为大荔县初级大理院丞。

大荔县本就是这次推行改革的源头,而他被调到这里,未尝不是对他的看重,不然也不会让去这个地方担任院丞。

可以说,只要其在大荔县干出名堂,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张主簿。。。不,张院丞,恭喜恭喜!”

三原县,原三原县大理院院丞微笑着对张清风道着贺。

“王少丞就不要打趣卑职了。”张清风惶恐道。

王院丞也是明法科出身,不过却比张清风更早的考中进士科。

乾宁五年以前,明法科招的人并不是很多,但都成了这次改革的主力军。

就像王少丞,是凤州中级大理院的少丞。少丞是新设的官职,一般初级大理院没有,存在于中级和高级大理院,为院丞的副手。

凤州为下州,因此中级大理院的院丞便是从四品上的官员,而少丞则是正五品上的官职。

三年前,王少丞不过是从六品上的官员,一下到正五品,自然是高升,而且比张清风还要快。

王少丞的情况并不是个例,乾宁五年以前的明法科士子,最差的都是初级大理院的院丞。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缺人。

虽然考中明法科不代表审案子的能力就很强,但这些人毕竟是熟悉唐律的人。只要挺过前几年的困难期,随着后面历年的明法科士子成长起来,这样的窘境自然就会慢慢消失。

“张院丞,本官并不是说笑。你我二人也共事有几年,对你,本官也算是比较了解。

你的能力很强,如今正值圣上大力推进改革。虽说目前只是在三道一府推行,但是时机成熟后,肯定会在整个大唐境内推行,我们若是把握机会,未尝不能大展拳脚。

接下来的几年中,好好干。大理寺这边调你到大荔县,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有深意的,抓住机会,在大荔县好好干。”王少丞笑着说道。

“下官多谢王少丞提点!”张清风认真道。

对于王少丞和张清风这样的人来说,推行三级大理院自然是好事,但对于地方州县的主官来说,却不是好事。

以为从今以后,他们手上案件审理的权力就被剥夺了。

虽然关于治安、捕盗的事,还是归县衙这边管,但是只有抓人的权力,却没有审理案件的权力。

而且各级大理院都是直接归上级大理院管,不受地方主官节制,意味着地方主官对同级大理院的影响力不会太大。

手中权力被削,哪个刺史、县令会舒服?

但是三级大理院是圣上要求强制在三道一府推行,长安那边反对的声音就不大,地方的官员更加没法阻止这次改革。

这就叫有人欢喜有人愁!

看着忙碌的大理寺,很多人都能感觉到圣上推行的改革,这不是开始,也不是结尾。

从设立内阁,到弱化节度使权力,再到推行三级大理院,循序渐进,后面肯定还有一连串的改革举措。

而随着这次大规模的改革,朝中的派系也开始分化,是支持改革,还是反对改革!

第655章 夏绥之乱(一)

夏州,夏绥节度使府。

这天,夏绥节度使、夏国公李思恭因为生日,正在与家人欢聚一堂,而在宴席期间,李思恭突然晕倒。

这可把在场的一众人吓了一大跳,连忙把李思恭抬到房中,并让大夫前来诊治。

即便是节度使府上下找了不少大夫,李思恭的病情依然没有好转。

“国公醒了!”

听到这个消息,节帅府这才算是松了一口气,但看到李思恭那苍白的脸色和嘴唇,众人的心又悬起来了。

“夫君,你好点没有,你这昏迷多天,妾身都快担心死了。”李思恭的发妻卫慕氏来到床前,小心翼翼地把李思恭扶起做好,然后关心着。

“咳咳。。。咳咳。。。”李思恭很想用自己的力气坐起来,但是一点力都使不上,只能靠着后面的垫子,“老夫没事。”

“没事就好,没事就好,可把我们担心的!”

“老夫昏迷几天了?”

“已经四天了,要是夫君你再不醒,恐怕妾身还有昌儿等人都快要被拿着刀架在脖子上了。”卫慕氏哭泣道。

卫慕氏口中的昌儿就是李彝昌,是李思恭的嫡孙。

李思恭不是没有儿子,但是儿子李仁佑早逝,所以他只有一个孙子。

不过李彝昌年幼,现在只有七岁。

“祖父,祖母没说错,这两天有不少人都凶神恶煞的,好吓人!”李彝昌躲到卫慕氏身边弱弱道。

“怎么回事?”李思恭神色阴沉道。

“还不是因为夫君一直昏迷不醒,就有人眼馋这个夏绥节度使的位置。”卫慕氏趁机告状道。

“都是哪些人?”李思恭脸色有些难看,若不是他的身体有恙,他估计早已发飙了。

“东山部,还有下面几个汉人将领,态度都有些不对。夫君,你可要快点好转起来,不然妾身和昌儿,根本撑不住。”卫慕氏担忧道。

首节 上一节 748/10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处处开外挂

下一篇:至尊特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