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重生之大唐中兴

重生之大唐中兴 第93节

由于天策军第二天就会班师回朝,临行前,孙辰忍不住找到孙烨,表达自己心中的不解。

孙媚是已经定下的寿王孺人,加上孙家现任当家人孙烨也是寿王府长史,所以孙家就算不想跟寿王,也没得选择,在外人看,他们家跟寿王府就是一条船上的人。就像郑畋,虽然跟寿王府的关系一般,但其长子却是在寿王府担任司马一职。

本来之前,孙辰对李晔的印象挺好,文武兼备,知书达礼,是有一股王者之风。若是李晔真的能登上那皇位,孙家也能跟着一起富贵,即便是中间受点磨难,都是可以接受的。可李晔从青城回来,居然带了一堆道士,而且还是炼丹的道士,这就让他很不舒服了。

难道这皇族中人,都喜欢追求那虚无缥缈的长生吗?

第109章 有使自南来(二)(三更)

对于自己二弟的疑惑,孙烨也不是很清楚,他看到李晔从青城山带回十个道士的时候,也有些惊讶,就跟现在的孙辰一样。不过他主动问了李晔,不过李晔只是说好奇道士的炼丹而已,并不是想服食弹药。

虽然孙烨对于这个说法并不满意,但见李晔也不像说假,只能信了对方。现在孙辰问起,他也不知道怎么解释。

“二弟,这个为兄也曾问过殿下,但殿下明言不是想服食弹药,只是好奇其炼丹之法。那是殿下,为兄也不好一直追问。”孙烨摇了摇头,解释道,“为兄观寿王也不像是沉迷于长生的那种人,可能殿下真的只是好奇,毕竟殿下年幼,对于这新奇之事,有些好奇也不为过。”

“可我怎么感觉殿下之前去青城山就是奔着这些道士而去?今天青城县令呈上来一封书信,信中便说殿下一到青城山就询问其是否知道懂得炼丹的道观。”孙辰并不相信那套说辞,骗骗其他人还行,但想骗到他们,还是差点事。

“有可能殿下想自污。”孙烨的随口一猜,倒是猜到李晔找道士的初衷之一。

当然孙烨不知道李晔找炼丹的道士,其实就是想研制出黑火药而已。可孙烨并不知道这个,就算是他听说过炼丹爆炸相关的事情,但也不会想到会把这种爆炸用到作战上。

要知道历史上,黑火药虽然在唐末被发明出,但实际上得到大规模运用还是在宋朝,这中间可是隔了上百年,现在的孙烨自然想不到这些。

“自污?”孙辰一愣,有些疑惑地看着自己大哥。

孙烨肯定得点了点头,认为很有可能是这样,“殿下并不像我们想象中因为年幼而什么都不懂的人。在到西川之前,殿下只是一个普通的亲王,虽然得到陛下的照顾,但没有掌握军队,也不参与朝政,在朝臣中毫无存在感。

但现在你看看,殿下有了天策军,而且可以参与朝廷大事上的决策。而且在朝中,影响力不如吉王,但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力,郑相对殿下就颇有好感,其他朝臣也在关注殿下。

这次平叛,殿下歼灭两万叛军,斩杀叛军首领阡能,而且还扩充了天策军。这样的情况下,二弟你觉得陛下会不会猜忌殿下?”

孙辰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突然想到一个事,不确定道,“之前歼灭阡能叛军后,天策军就不在南下邛州,难道也是因为这个?”

“这个我可以肯定得告诉你,的确是这样。”孙烨重重地点了点头,要知道李晔的这些决定并不是他、裴荣、郑凝绩告诉的,而是对方自己做的决定,“以天策军战斗力,借着大胜之势,很快就可以横扫邛、雅二州,可殿下并没有去做。

殿下若是普通人倒没什么,但殿下是亲王。加上田令孜等人在一旁进谗言,殿下的风头若是再盛点,陛下就算是跟殿下关系再好,也会起疑。”

“所以殿下不仅按兵不动,还故意去一趟青城山,请几个道士回来?”孙辰顺着自己大哥的话,分析道。

“应该是,不过殿下并没有承认。”相比于之前的不确定,现在孙烨肯定了这个猜测。

“如果真的是这样,殿下这一招可谓之高明。”孙辰的态度顿时转了一百八十度,“这是裴司马出的主意,还是郑司马给的建议?”

“都不是,据我估计,应该是殿下自己的决定。”孙烨摇头道,“现在,你还觉得为兄之所以建议鼎力相助殿下,还草率吗?”

“若是这样,孙家跟殿下绑在一起,也不是不可以。若是殿下能登基,到时候我们孙家也能水涨船高,不说跟关东几大世家相比,但也不会局限于这成都府周边。”说到这儿,孙辰的眼神中就带着一丝兴奋,到时候他们就是真的光宗耀祖。

“为兄已经过了知天命之年,以后孙家还是得靠二弟你和皓弟。”孙烨认真地说道。

自从过了五十岁,虽然还算健朗,孙烨就感觉自己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这个年代的人,活个六十多岁都算是高寿了。而自己的几个儿子中,长子今年都快四十了,依然没有取得进士之位;其他三个儿子,也都不怎么争气,一个进士都没有。小女儿孙媚倒是聪明,可惜是女子。

所以说在在他退下后,他的几个儿子根本无法掌管整个家族,要想维持家族的兴盛,肯定会把家主之位传给二弟孙辰。

“大哥说笑了,大哥的身体这么好,孙家有你掌舵,才能安稳、团结。”虽然孙辰的品级比孙烨高,但他这个刺史不比其他大权在握的刺史,他是一介文人,掌控军队就很难,这也缺少了一些底气。

而孙烨虽然只是个从四品上的长史,但却是亲王府长史,若是没有这层关系,孙辰的刺史之位都不一定能保住。蜀州靠近成都府,乃富庶之地,陈敬瑄早就眼馋了。所以孙辰知道分寸,有大哥孙烨在,他们孙家才能有现在,不然早就被陈敬瑄免职。

两兄弟当天晚上聊了很多,也算是第一次交心,既然已经决定走出那条路,他们也甘愿去冒险博一下。通过这次交谈,两兄弟也算是在这件事上达成一致意见,从龙之功的诱惑,实在是太吸引人了。

第二天,李晔便率领近万天策军班师回朝。

大唐中和二年十一月五日。李晔率领天策军凯旋回到成都府,成都西门,无数成都百姓翘首相盼,近十万人把城门口挤得水泄不通,道路两边更是站满了人,还好神策军出来维持着秩序。

李晔的这次凯旋,不单单是成都府的百姓前来迎接,李儇带着群臣亲自来到城门口外迎接李晔的凯旋。

李晔以15岁之龄,率领一万七千军队前去平定叛乱,其更是率领本部天策军亲自迎战阡能叛军,一共打了两仗,都亲自指挥军队。

第一仗,率领七千天策军和王府亲兵组成的部队,击败了罗夫子和罗混擎的八千叛军,毙俘七千之众;第二仗更是以六千军队大败一万六千余叛军,斩杀叛军首领阡能,己身伤亡不到一千,堪称大胜,并且解了蜀州之围。

若是之前,成都府对于李晔的了解只是一个颇有才华,但不务正业的亲王。李晔的几首诗词,在成都府倒也比较出名,虽然词难登大雅之堂,但李晔这一亲王所作,谁敢说难登大雅之堂?加上其传唱度最广的两首诗词,颇得女性喜欢,也让李晔成了成都府不少待嫁女子心中的梦中情人。

为此李晔还专门把两首词重写了一遍,送给了何东,何东直接把两首词裱装好,然后成了天香居的镇店之宝,而天香居也一跃成为成都府文人雅士首推之地。

现在不同,李晔虽然年少,但初征告捷,平定了西川军都没能平定的叛乱。对于这个寿王的军事才能,很多人也不禁佩服。

作为皇帝的李儇,也很高兴,亲自率领众大臣前来迎接,可见一斑。

第110章 有使自南来(三)(四更)

看见李儇亲自前来迎接,李晔有些惊讶,不过当即对着身后的将士吩咐道,“全军下马!”

李儇亲自前来迎接,李晔自然得给足其面子。虽然他已经决定自污,但不代表他就好欺负,而且眼前这场面,也不是他自污就能减少李儇对自己的戒备。与其藏着掖着,还不如弄出点声势,倒不是向李儇示威,而是给田令孜和陈敬瑄示威,同时也给朝中大臣看,谁才是大唐的最合适的君王。

虽然他不会去主动拉拢这些朝臣,但却可以借这个机会,让群臣看到自己好的一面。

待李晔来到李儇面前,便单膝跪下,“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晔一说完,其身后的将士便‘哗’的一声整齐划一的单膝跪下,高喊道,“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整齐雄壮的声音响彻云霄,让围观的君臣、百姓都很惊讶,甚至震惊。特别是李儇,开始也吓了一大跳,不过很快心中便有一股豪气涌上头顶,语气激动地说道,“寿王平身!”

“臣弟奉皇兄之命,征讨叛军。现邛雅二州叛军已灭,叛军首领阡能伏诛,现交回招讨使大印。”李晔起身,双手平举大声道。

“好!好!好!”在刘季述接过李晔手上的大印后,李儇连忙扶着李晔,看着眼前这稚嫩的面孔透出一丝刚毅,大笑道,“寿王辛苦了。朕果然没看错寿王,你是朕的福星,这次平定叛乱,寿王你功不可没,朕一定重重有赏。”

“皇兄,臣弟奉皇兄之命平叛,乃天经地义的事,不奢求赏赐。此次平叛,主要靠一众将士浴血杀敌,若是皇兄要赏赐,可以赏赐这些将士。”李晔已经是亲王,就算是赏赐,无非是田地和钱财,可这些李晔也不缺,还不如表明态度。

旁边的众人不禁高看了李晔一眼,对方这回答可谓之绝。不仅可以打消皇上的猜忌,还能拉拢下面将士,没见李晔话一说完,那些将士都很感激地看着李晔。

首节 上一节 93/10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处处开外挂

下一篇:至尊特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