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重生之大唐中兴

重生之大唐中兴 第99节

不过很快他就被打脸了,因为随着抵达成都府地界,他发现前来迎接的唐人居然也是一个小孩。他只是知道唐人此次来迎接他的是一位亲王,没想到这个亲王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孩。。。不,年轻人。

而且一见面,唐人亲王就跟身边的段宝龙来了一场眼神的交锋。两人年龄相仿,又都是表面位高权重,但却没实际地位的人,加上段宝龙那挑衅的眼神,李晔不注意都难。

在得知段宝龙的身份后,李晔便明白对方是谁。历史上段宝龙的名声并不显,留存的史书记载他的也不多,他没有他的祖父、父亲和儿子有名。

当然最有名的还是他的儿子。对于段宝龙,后世的人知道的少,但是他儿子段思平,知道的就多了,因为段思平就是大理国的开国之君。不过按照李晔的记忆,段思平现在应该还没出生才对。

本来对于这南诏使团,李晔并不是很看重,不过见到一个段宝龙便让他不虚此行,很快南诏使团又给了他一个惊喜----郭琪以及其几个主要手下的首级。

当看到那木盒里经过防腐处理的头颅时,李晔很惊讶。他见过郭琪,自然对其有印象,虽然这头颅早已没有血色,但还是能认出来。

对于郭琪,在回成都府后,他打听过,高仁厚并没有抓到郭琪,但对郭琪往哪儿逃了也不清楚。郭琪并不是普通人,其发起的叛乱,差点让李儇死在叛乱中,所以李晔便询问这是怎么回事。

听杨奇肱说了,李晔才明白怎么回事,原来郭琪在雅州城破前,就往南诏方向逃了。由于黎州有数千边军驻防,所以郭琪等人从大山里绕过黎州,逃到了南诏境内,并投靠了南诏。

按照杨奇肱的说法,是南诏现任皇帝隆舜为了表示跟唐朝这边的和好诚意,便诛杀了郭琪等人。不过李晔倒是听出了一些其他意味,特别是在说到诛杀郭琪的时候,段宝龙脸上的不满,想到对方的身份,便明白了一些事。

可怜这郭琪数次从朝廷军队中逃脱,但最后却死在了南诏人手中,这也是命啊。估计对方想着是投靠南诏,没想到南诏为了讨好朝廷,直接把他杀了,作为诚意,看来南诏为了这次和亲成功,也算是够拼的。

随后,李晔便把南诏师团带到了专门的迎宾馆,虽然这迎宾馆不如长安的大,但装下南诏一行数百人还是没问题。不过在把这些南诏人带到迎宾馆后,李晔就把一行人扔给了鸿胪寺和宗正寺的人。本来这种迎接外宾的就是该鸿胪寺管,这是古代的外交部,因为南诏一行人是来和亲的,宗正寺也沾边。

马上要过年了,李晔可没空搭理这群人,自然当了甩手掌柜,让鸿胪寺和宗正寺去招呼着。

。。。。。。

夜色降临,热闹的成都城渐渐安静下来,尽管今天到上元节都取消了宵禁,但除夕夜作为传统节日一家人团圆的日子,坊市的商人也都回去,即便是取消了宵禁,大街上依然没什么人。

百善孝为先,即便是远方的游子,今夜也会赶回家里与家人共度这除夕之夜。若是在21世纪的小县镇、农村,此时都已经响起了鞭炮的声音,而这个时候,没有鞭炮一说。虽然有爆竹,但这个时候的爆竹只是烧竹子而已,节日气氛并不是很浓,唯有那街道两旁的大红灯笼宣示着新春来临。

行宫里,灯火通明,一盏盏宫灯早已高高挂起,橘黄色的灯光所带着的喜庆,冲散了行宫的落寞。大殿里一片欢声笑语,优雅的曲子从古筝、琵琶上的指尖流动,曼妙的舞姿在舞女们的跳动下呈现在众人的面前。

李儇算不上一个合格的皇帝,也算不上一个合格的家长,但这除夕夜依然把在成都的一众宗室召集到行宫,即便是一些在血缘关系上远的不能再远的宗室也被请入了宫中。即便如此,不大的宫殿依然没有装满,可见皇室的凋零。

作为一个已经延续了两百六十多年的皇朝,照理说宗室应该很多才对。可武则天时期,李氏皇族就差点没被灭族,后面安史之乱、现在的黄巢之乱,很多宗室死于战乱中,逃到成都的宗室十不足一。

或许是因为有了子嗣,李儇的亲情观增加不少,这才有了这次除夕夜的宗室聚会。

照理说,作为除夕夜,有着美妙的舞蹈、悦耳的琴瑟之音,还有眼前桌上美味的食物,都应该很高兴才对,可有一人神色忧愁,这就是安化公主,一个过年就20岁并且还未嫁出去的公主。

第119章 行宫除夕夜(二)

今天的安化公主打扮比较漂亮,一身浅红色的宫裙,身姿婀娜,秀外慧中。由于李晔等人的大皇姐早逝,所以安化公主就相当于长姐的存在,虽然其母妃出身并不高,但在几个皇弟、皇妹心中的印象很好,都忍不住跟起亲近。

可本该心情愉悦的欣赏歌舞、吃着美味佳肴的对方,此时脸上则是浓浓的有仇,让人看了有些心疼。

一旁的金华公主和仁寿公主虽然有些看不下去,但却没有来安慰。这两位公主和昌宁公主的年龄一般大,也就相差一岁而已,也都到了可以嫁人的年龄。

虽然不忍心二皇姐嫁到南诏那蛮荒之地,但若是真的和亲,肯定会嫁出去一个公主。若是安化公主不去,就是从下面三个公主中选一人,昌宁公主有喜欢的人,还是寿王的胞姐,肯定不会让其去的,也就只有金华公主和仁寿公主。

两人的母妃也不是什么尊贵的身份,要是轮到她们,根本容不得她们拒绝,所以这个时候她们不会去自找麻烦。这就是皇室,有句话说的很对,皇室无亲情,有的只是利益而已。就像之前李儇对李晔很器重,但现在也跟当初对吉王一样,慢慢疏远了。

跟金华公主和仁寿公主不同,昌宁公主不忍心看着二皇姐如此忧愁下去,便径直来到对方身边,柔声劝道,“二皇姐还是在位和亲一事担忧?其实二皇姐不必太担心,我听老七说,五皇兄对于和亲属于那种不支持也不反对的态度,现在老七也参与着这个事,一定不会让二皇姐你嫁到南诏去的。”

说到嫁人的事,昌宁公主就想到了在天策军中任职的刘奎,对方为了等她也一直未婚,不过两人的婚事能不能成还不好说。毕竟刘奎并不是什么世家子弟,而她则是大唐公主,这身份的差距注定两人的是困难重重。不好好在有李晔在一旁撮合,不过现在李晔也被五皇兄疏远,两人的事就少了一个有力的助力。

当然她这还不着急,可眼前的二皇姐过年后就二十岁了,放在民间那都是老姑娘了,可一直被和亲一事给耽搁了。这一切都怪那个高骈,提什么和亲,对方是渤海郡王,朝中重臣,他的建议就连五皇兄这个皇帝都不能忽视,没见田令孜都对高骈没辙吗?

可安化公主被传出要与南诏现任皇帝和亲一事后,其他大臣家的子嗣,肯定就不会考虑安化公主了,所以对方就这么被耽搁了下来。让好好地一个公主,硬生生变成了一个大龄女子。

安化公主强打起笑容,看着真二八芳龄的七皇妹,“昌宁,寿王他能行吗?现在五皇兄对他。。。。。”

说着安化公主看了看对面正在闭眼欣赏乐曲的李晔,心里也没底。

昌宁公主劝道,“二皇姐,现在除了老七能帮你,其他人也帮不到你。老七素来聪明,肯定有办法的。六皇兄虽然也好,不过他在五皇兄面前根本说不上话,也只有老七了。”

之所以昌宁公主跟安化公主关系好,除了亲情之外,两人的处境也差不多,婚姻注定了多磨难。

“不说我了,我这个事没那么容易,你跟那刘都头怎么样了?”或许是不想自己的事情影响其他人的心情,安化公主很贴心的转移话题,也不想去想这烦心之事,暂时忘却这烦恼。

昌宁公主白皙的脸蛋儿微红,有些害羞的看着安化公主,扭捏道,“二皇姐怎么提起这个了?他只是一个都头,家境也一般,若是没有五皇兄的赐婚,也很麻烦。”

说到后面,昌宁公主的情绪也有些低落,她虽然有喜欢的人,但情况并不比安化公主好多少。但说服李儇赐婚,这何其之难,而且还是有宗室的反对,这都是她需要考虑的。

“麻烦算什么?你比皇姐好,起码有个喜欢你而且你也喜欢的人。”安化公主自嘲道,这也是作为皇室公主的悲哀。

虽然唐朝比较开放,但现在不是盛唐时期,而且她是一个公主,自由恋爱什么的,根本不可能,一般都是赐婚。而且她们在其父皇在世时,都很年幼,而且不得李漼的喜爱,她们的婚事也就没有下文。后面又遇到一个不务正业的五皇兄当皇帝,成了宫中没有存在感的人。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鱼玄机《赠邻女》中的两句诗算是写出了她们女儿家的想法,或许只有同为女儿家的鱼玄机才懂得女儿家的心思。皇室本无情,作为皇室的公主,她们的婚姻根本由不得自己做主,其中掺杂了多少利益纠葛,想要得到一段真正的感情何其之难。

刘奎或许是因为昌宁公主的身份,但其从长安带着昌宁公主从叛军手中逃脱,可谓是共患难。而对方为了等她,也愿意一直不考虑结婚一事,能遇到这样的人,安化公主也挺为自己这个妹妹高兴的,起码比她好,而且有盼头。

就在两女在那窃窃私语的时候,大殿里却是传来嘈杂声,原来是高兴的福王想让李晔当场作首诗词,虽然李儇对这个不感兴趣,但这会儿也没坏众人的兴致。寿王在作词方面的能力,他也有所听闻,也想借这个时候看看寿王能做出什么诗词。

由于是除夕夜,李晔倒也没推辞,反而想让这个除夕夜的节日气氛更浓一点,他很享受这种家庭的气氛。看到人群中意气风发的寿王,安化公主也在思考,正如昌宁公主所说,现在她能否摆脱和亲,恐怕也只有靠对方了。虽然希望不大,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

。。。。。。

相比于行宫中的热闹非凡,迎宾馆里虽然灯火通明,大红灯笼也是高高挂起,可是节日气氛还是差了点。倒不是因为民族问题,虽然南诏现在的皇帝是蛮族,朝中也有不少少数民族,但汉族也不少,而春节也是他们要过的日子。

不过对于这个春节,以杨奇肱为首的使团众人虽然有心过这个节日,但想到此行目的,对于唐人这盛大节日,也都没了多少兴趣。

第120章 和亲的波折(一)(二更)

“布燮大人,这唐人是什么意思?难道他们想反悔不成?”

今天是除夕夜,一大早,鸿胪寺就送来不少美食美酒,可看着这些美味佳肴,想到此行的目的,南诏一行人都没有了胃口。

杨奇肱夹了一块吃食,嚼了嚼,看着怒气匆匆的随从,淡淡道,“唐人本来就想毁掉这个和亲,有什么稀奇的?我们来的目的不是抱怨,而是促成和亲。虽然说唐人现在无意和亲,但也没有明确拒绝,所以我们还有机会。”

首节 上一节 99/10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处处开外挂

下一篇:至尊特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