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成了仁宗之子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1083节

“早年间,官家曾在护卫营描绘过一个大体的疆域图······”

吕公著边说边走向了沙盘······这时候,勤政殿的沙盘已经将北辽的疆域也囊括进来了。

“那时候我等也认为是妄想,如今看来官家所设想的也不是完全实现不了。不管是王道、霸道,在有了羊毛、棉布软性的统治手段后,加以战车、火器的硬性战力,只要能合理运用。公著以为,官家曾经的妄言,倒是真的有可能实现。”

吕公著的手指在沙盘上划过,内阁都顺着他的手指看过去······这是将所谓的西北十八部、回鹘、回纥乃至女真、安南,甚至吐蕃等全部囊括进去,一个东西南北都将近万里之遥的大疆域图。

内阁不可能知道那是赵曦的习惯而已,并不是设想。然而,就是赵曦随意的习惯,让现在的内阁诸位,真的有点热血沸腾了。

现在的这届内阁,都不是迂腐之辈,恰恰相反,都有建功立业、名垂千古的野心。只不过是考虑官家而已······

第889章 这战没法打

对北辽作战,河北道是绝对的战场,这一点没有异议。

由于有当初河东战役和平灭西夏战略方面的成功,导致了整个国朝朝堂臣工在谋划对北辽作战上,也考虑战略方面倾向性比较大。

这没有错,但是,不同的战事要有不同的策略。

华北平原,自燕山山脉以南,太行山以东,整个全部是平原地。而失去的燕云十六州,除河东路的四州以外,十二州依然还属于北辽。

这就注定,跟北辽的战事,战场是在华北平原上展开。

河东,阴山、太行、吕梁,三山将河东路分割成诸多的盆地,而云应四州也是盆地地形。

这样的地形是可以谋划围剿战略的。

西夏也如此。黄河、吕梁山脉、沙漠,通道是有数的也是局限的。

从沙洲往东,以及堵住西北方向的通道,并不需要太多的兵力。再从麟府、秦州、兰州、环庆等地,成几路围剿……

西夏的战略纵深有限,也就有了战略方面成功的基础。

即便如此,赵曦当初还将高遵裕部五六万军卒放进去做了诱饵。最终才使平灭西夏得以成事。

可对北辽,首先,北辽体制已经是经过百年运行,算是一个稳定的王朝。

其次,北辽的战略纵深非西夏可比。往北、往西,国朝根本没有足够的兵力来做围剿的战略。

想后世,千年以后的统一大战,那都是几百万队伍的事,仍然是非完全疆域的战事。

想在这个时代,以国朝百万军卒对北辽如此广阔疆域形成围剿……赵曦知道不可能。

而且,北辽骑兵的机动性,国朝现在还无法对抗。

这也是赵曦一直没有全面开战,一直在等北辽自身损耗的原因。

赵曦所想的,不仅仅是收复燕云…~

燕云十六州,那是一个天然的防御屏障,这也是历代中原王朝抵抗外族的防御线。

赵曦认为,收复燕云十六州,只是最基本的战略目标。国朝有相当的,忠诚于朝廷的骑兵,才有可能实现他的想法…~

有了羊毛、棉花的产业,恩威并施、剿抚并用,让草原的各部落归心,赵曦觉得并不是不可能。

实现这一目标的第一障碍,便是北辽这个日渐腐朽,却还能苟延残喘的王朝。

现在,终归还是差那么一点,还不够让那些依附于北辽王朝的部落彻底死心……

耶律乙辛谋反,整个北辽内乱……赵曦一直将此事当作催化剂的。

这时候出兵……赵曦真的不认为是好时机。

……

国朝没全力出战,这战真的打的不爽。

不仅仅是王舜臣、周侗、折可行这样想,就是种建中也感觉这战打的不畅快。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这是官家留在讲武堂的的战争理论核心。

种建中深刻领会了。

可现在的战事,根本就没法把官家的战争指导理论发挥。

最早的好水川之战,后来的河东,再到平灭西夏,官家的大战略,最终的战果,都实现了官家战争思想。

而这一次出战,让种建中感觉,似乎没有任何效果。

近二十万大军北上出征,战线向北推进了五十里,似乎很有效,可实际上,自出战以来,整个战场没有一次像样的战役。

搁以前作战,基本上是双方都在某个点,某个城池集结兵力,以一场,或者多场战役的胜负来决定整个战局。

然而,这一次,北辽明显改变了战术…~

北辽充分发挥了骑兵的机动性,根本就不跟国朝的队伍遭遇。

向北推进,时刻得防备着北辽骑兵的袭扰,偏偏当国朝用战车列阵时,北辽的骑兵便立刻远遁……

而国朝战车追击,根本没法跟北辽骑兵相比,总是追不到。

同时,在追击的过程中,北辽骑兵还时不时的有少量的骑兵袭击。

战事不顺,甚至是极度不顺。

消灭的北辽骑兵数,甚至对不起国朝消耗的火药弹的损耗。

这不是在打战,倒像是在躲猫猫……

首节 上一节 1083/11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唐朝好岳父

下一篇:明末不求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