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成了仁宗之子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1154节

战车确实是坚固,然而,即便是再坚固,也扛不住那些点燃了尾巴的战马,无所顾忌的碰撞······

不说处于战车上的战车兵扛不住,就是战车也接近散架了。

战车和战车之间的衔接,几乎已经全部断裂了,这时候衔接在一起的不是部件,而是战车被撞了以后的扭曲形态。已经不是衔接,而是车辕不正常的缠绕。

还好,始终没有被冲破。

北辽的疯马很多,可真正冲到战车阵前的并不是太多,从远程开始就有火药弹覆盖,一直冲到阵前的火枪射击,能冲到阵前的,十之不存二三。

也就是这点比例的疯马,都让大宋有点无措了。

想想,或者说不敢想象,如果北辽一开始就用这样的方法,说不定大宋根本就不可能有如此纵深的推进,也不可能斩杀近十万北辽骑兵。

尽管官家想到了应对的办法,就是并排放置战车,但是,战车已经无法发挥原本的作用了。

用官家的话:现在的战车就是障碍物,是构筑防线的物资。

确实,战车上现在没哟物资,全是石块泥土······官家说这样可以增加战车的分量,加固战车对疯马的防御······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自从军卒们从战车上下来,用石块泥土填充了战车,发现疯马撞击战车后,晃动的幅度小多了。

甚至有些火枪兵,爬上了装满泥土石块的战车顶,就站在车顶射击。就连手雷手,也有样学样,登高投掷······

原本大宋是进攻方,现在倒成立防守一方。这时候,战车的轱辘已经都卸下来了。

战车车厢车体废了,但是轱辘还没废。朝廷将战车轱辘都运送会汴梁了,只要防住北辽疯马的战术,等不了多久,新的战车就会抵达战场,重新整装,继续北上······

没人觉得这一战会败······没看见官家还在巡营吗?

从大宋由攻转守,北辽没能推进一步,防线还死死的守在疯马撞击之前的那条线上。

整个大宋的士气依然高涨!

其实,这时候压力最大的是折可行和周侗。种建中和王舜臣还好点,毕竟都属于中军,承受的北辽攻击烈度跟官家的营帐防线一样。

或者说,本来就已经混合在一起了,全部属于中军。

当然,这是种建中和王舜臣故意这样做的······官家的安危比这次战事的胜负更重要。

折可行和周侗不行。本来还想抽调兵力支援中军,被官家严令拒绝了。

能理解,官家说了,两翼的作战任务比中军防守更重要,需要全力向中军靠拢······这个靠拢不是从我方防线以内靠拢,而是需要打击北辽的两翼,对北辽置于中间的大军形成围三缺一的形势。

不容易呀!哪能那么容易?

北辽既然下定决心要突破中军,自然会部署重兵防备两翼的围剿。

同样的方法,同样的烈度,两翼的折可行和周侗,却要在疯马撞击的情况下,完成进攻的作战任务······这比防御难多了。

幸好,北辽针对两翼的疯马,相对于中军要少的多。北辽对两翼,作用是牵制堵截,避免两翼的折可行周侗部向大宋的中军围拢。

即便如此,四五天的时间,两翼依然推进艰难,五天时间居然只推进了五十里不到。

又一日战事结束了······

“折可行和周侗是怎么回事?中军如此危机,两翼推进还这样缓慢?这是置官家安危于不顾呀!”

文彦博老也老了,没想到还得在前线担惊受怕的。别说其他,就是每天披甲,对于老头来说就是折磨。

所以还是有些怨气的。

本以为这一次随官家亲征,就是一次战场秀,没想到战会打成这样。

完全没有了战争开始时的那种悠闲,每天都提心吊胆的。

“文阁老,并非两翼推进不力,而是战略需要。况且,北辽既然集中兵力冲击中军,岂会不考虑被两翼包围的可能?”

“事实上,两翼的战斗烈度不比中军差,甚是还要强。中军虽然面对的冲击力度大,但是,中军只需要防守。而折可行和周侗部,不仅仅是防守,还要尽可能的往中军推进。”

“官家的战略,两翼向中军推进,并不是要解中军之危,而是要实现,在最终发起总攻时,尽可能的减少各路大军之间的漏洞,尽最大可能的歼灭北辽作战力量。”

章惇也知道曾经的内阁文臣是什么意识,这时候见文彦博发牢骚,倒是多了几句嘴跟他解释。

怎么说呢,文彦博的废话,他可以忽略,甚至说官家也不会介意。关键是,文彦博所说的话,挺诛心的。

不顾及官家安危,这对于一个臣工,还是武将而言,这样的罪名可不小。

没见狄青脸色都铁青了······

虽然方略是官家拟定的,可真的要是中军被攻破了,文彦博的这句话那就是责任追究的依据。

都是讲武堂出来的,章惇跟折可行等人情义还是有的。

“文相,此类言论莫要再提!两翼的压力本来就大,几次请求要增援中军。朕之所以几次拒绝,是为下一步做准备。”

“若因为这样的言论,影响了两翼的行动,导致最终包围存在大的缺口,朕必将追责!”

“中军防线破不了。冲击五日,战损不足一成。而北辽的战马能有多少?连续五日来,正如狄帅所言,北辽的疯马一日比一日少,烈度一日也比一日弱。”

“文相,若是披甲觉得累,朕建议你无须披甲了······真要北辽冲破防线了,文老即便披甲也无用。”

赵曦很讨厌这种临阵相互找茬的行为,一直以来也在改变这样的风气。现在内阁是改变了,可这文彦博老头······真是懒得跟他计较。

说实话,这两天宫帐内确实挺压抑。多少年了,大宋还很少出现这样被北辽压着打的情形。

现在的战况,确实让人憋屈。

所谓这战损不多,其实就是没有参战。

首节 上一节 1154/11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唐朝好岳父

下一篇:明末不求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