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成了仁宗之子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1156节

近十万骑的精锐,陛下应该可以拦得住宋国西北、云州和蔚州三军。

但是,若主战场做不到突破,陛下那边又能拦多久?毕竟,宋国依赖的是火器,即便是骑兵对战,一旦有火器的支援,宋国以火器开路,陛下率领的骑兵,也不可能无限制的阻挡住宋国西北、云州和蔚州的大军。

西北军还好说,那都是党项和吐蕃人,宋国不可能装备火器,但是,云州和蔚州军,肯定是宋国的主力军,是必定装备火器的。

这一战,真的很难打,只有在主战场真的突破宋国中军宫帐,才有可能逆转战场形势……

希望自己的以身作则,能让大辽的各方势力有样学样,能在大辽生死存亡之际,撇开朝堂那些肮脏的争端,全心为打赢这场战考虑。

大辽耗不起了!

内外战打了两年,战马耗费不说,就连将士们的赏赐都承担不起了。

到了现在,整个大辽境内已经收刮干净了,可军备物资依然短缺。

再打下去,都不用宋国进攻,大辽直接会分崩离析了!

萧垯不也很艰难……

……

“报……报官家,西北军、云州军和蔚州军已经抵达指定地点!”

大宋中军宫帐里,已经针对今日战况总结完毕。

根据今日北辽停战的情况,已经断定,北辽应该是难以凑足再次冲击中军宫帐的疯马了。

这预示着,预定明日发起统一总攻时,大宋将会占据优势。

唯一不确定的因素,便是西北军、云州和蔚州军是否能按期抵达……

正忧心时,奏报就来了。

“这怎么可能?”

诸位臣工首先是不相信。

据皇城司探知的奏报,北辽已经派了将近十万的精锐骑兵北上,就是为拦截西北、云州和蔚州军,以避免被大宋形成一定程度的包围。

即便是大宋这边以火器开路,也不可能如此顺利抵达指定位置。

其实,大宋中军这边,已经不指望西北、云州军能抵达了,蔚州军的大部,已经跟折可行汇合。

大宋中军已经准备连夜让折可行部,抽调五万精兵北上,在北辽大军的北部响应,做出大军围剿的假象,以动摇北辽的军心。

没想到会是这样……

“难不成西北、云州军已然消灭了北辽北上的队伍?不可能呀!按照行程,今日抵达,这几乎就是无阻拦的行军。”

“战车兵不是纯骑兵,即便是一马平川的草原,在有战斗的情况下,也不可能在这个时间点抵达指定位置。”

不仅仅是章惇这样想,所有人都这样想。

战车兵的行军速度,这些年朝廷已经有了绝对准确的数据。

沙漠、草原、平原、山地等等地形,朝廷都验证过。怎样的地形有怎样的行军速度。

包括有没有拦截的对比数据,朝廷也是有过验证的。

西北军不说,那是杂牌的纯骑兵,可云州军不同,那是战车兵、步骑以及骑兵混合编制军种……

现在抵达,完全是极速行军的速度…~

“会不会皇城司这边的消息有误?”

奏报肯定是不可能出错的,军伍之间的奏报,有其独立的渠道。

更何况,蔚州军的桥梁作用已经发挥了,不存在出错的可能。

剩下的只有皇城司探知奏报的错误了。

“皇城司的情报也没有错。不仅仅是皇城司,就是派出去的斥候,也验证过皇城司的奏报。”

确实,斥候也有关于北辽出兵堵截西北军的奏报。

到底是怎么回事?

“朕以为,有两种可能。第一,北辽在酝酿到包围。北辽先撤出五万到十万精锐骑兵北上,待我西北军、云州和蔚州军进入战场后,北辽主力战场的军伍转向,对我大宋西北、云州军形成夹击之势。”

“第二点,很可能北辽派出的精锐骑兵是同一势力的。这部分骑兵见双方优劣势的情况,见事不可为,便直接逃窜了……”

“不管怎样,现在的情形对我方是有利的。只需要按计划行动即可······明日卯时正,各路大军要舍弃防御,装备新战车,以战车兵和骑兵协同推进!”

大宋这边是这样的,而北辽那边却又是另一方景象······

萧垯不也寅时就站在中军营帐前等着,等着同僚们能尽快把战马送到。背后,是他强令从部落里抽调的战马千匹。

两年没有贴膘的战马,就是再爱惜,也都是一副瘦骨嶙峋的样子,仿佛风一吹就要倒下的感觉。连马鞍套在马背上都晃荡,根本没法契合了。

这就是北辽的现状。

这还是族人们一直挤出自己口粮,努力保留战马战力的,早先的一匹,甚至比这样的还惨······

已经接近卯时了,稀稀拉拉的过来几人,三五十匹的有,百八十的也有,还好总算是都带着战马来了,不至于不配合行动。

萧垯不也在想,今天,只要能凑足超过五千匹的战马,必定能冲破宋国的防线······只等卯时,各位同僚带着战马抵达中军大营,就可以着手安排今日的行动了······

“报······萧大帅,斥候侦知,在我大军北五十里处,发现大批宋军,近二十万······”

首节 上一节 1156/11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唐朝好岳父

下一篇:明末不求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