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成了仁宗之子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1163节

人家很聪明,根本不攻击大宋的驻军,纯粹就是路过。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低敌意,还能避免大宋的烽烟传讯,以至于招来大批宋军的围剿追击。

“在河北道战场开始之时,人家瞅准时机退出战场。当我方所有注意力集中在中军混战和析津府的收复时,导致西面各路大军出现空档······就这里,逐鹿山。”

“随便找一个山坳隐藏,等待我方大军在清剿······思路清晰,时机抓的巧妙!”

赵曦在评论,几乎是还原萧垯不也的逃窜过程。只是,这感觉让整个中军宫帐里很不爽。

整个河北道大战,基本上是围三缺一的包围圈。说白了,大宋没法把北辽南京道的东北方向也布置兵力,也就放开了东北方向的出路。

这也是接下来朝廷继续出兵的方向。

可谁曾想,北辽会有人钻出大宋的包围圈,还是西北军、云州军、蔚州军三路大军的西北方向。

“官家,西北方向的将领失职了!”

倒不是推卸责任,只是有感而发。整个包围圈各司其职,在谁的防线上出了问题,自然就是谁的责任。

“不存在失职。当时的情况时,中军下达了必须按时形成包围圈的命令,北路的西北军和云州军,作战的重点是向东北进发,清扫析津府北边的所有障碍。”

“在大战开始,也就是北辽阵线混乱之时,北路军需要全线向北,拦截北逃的北辽大军。”

“而也是这时候,北路军已经没有了防御西线的职责。这一次出现纰漏,责任不在北路军。”

章惇很讨厌文彦博那种有事没事追究责任的措辞。怎么说呢,应该是新一代的将领,亦或是新一代的文臣,很不习惯这种有事就在背锅人的做法。

但是,近三万北辽逃兵穿过奉化州,也确实是西路出现了问题。章惇不得解释整个过程。

背后的话就是:责任在前线指挥部。

赵曦压了压手,制止了文彦博想继续争论的意愿。然后给王中正使了个眼色,让他把宫帐里的无关人员清出去,并让皇城司亲从官将守卫宫帐周边。

“此事没有责任,是朕有意为之!”

“诸位请想想,整个对北辽的包围圈形成后,只需要稳步推进,完全可以迫使北辽的所有势力兵马向东北逃窜,朕为何要在包围圈形成以后,调北路军向东呢?”

“堵截北辽大军北逃吗?任何一路大军,特别是单纯的骑兵队伍,不可能拦截北辽十几乃至几十万逃命的骑兵。”

“朕还不至于让自己的将士们去白白牺牲。”

“之所以调北路军让开西边,以至于出现空档,朕就是有意让北辽的能有部分军伍从西边逃窜。”

“现在基本明了了一点,北辽皇帝是在围剿大战之前,就已经离开了战场,那时候逃跑的路线,只有东北方向,也就是他只能逃向北辽的中京道。”

“北辽皇帝这样的行为就是抛弃了北辽的其他势力,抛弃了北辽这几十万的骑兵。能没人有怨气吗?”

“可这样的怨气,只要最终逃到中京道,在北辽皇族十万精锐实力的情况下,那些逃到中京道的势力,将不得不接受北辽皇帝的继续统治。”

“可逃向西边的不同,在选择跟北辽皇帝不一样的逃跑路线时,就意味着他对北辽皇帝失去了信心,有意另起炉灶了。”

“这样的萌芽,我大宋应该给与方便。”

“诸位,对于大草原的统治,除了羊毛经济的关联,就是以夷制夷,大草原的地形特定,注定了朝廷治理大草原的方式。”

“先不说彻底消灭北辽朝廷的问题,党项、吐蕃、契丹、萌古等各类草原部落,如何在平灭北辽后,保持他们之间的纷争和平衡,朝廷需要尽早准备。”

“朕之所以在部署包围圈时留这么一个后路,就是想让草原的未来不至于让如今国朝的番骑、辅助番骑以及招募番骑一统了。”

“接下来深入草原追击北辽残兵,乃至攻伐北辽流亡朝廷的任务,将重点由番骑、辅助番骑乃至招募番骑完成。”

“有些仇恨需要引导产生,也唯有仇恨才能构建草原未来的平衡,也只有这样,大宋才可以居于一个裁决者的层面。”

第953章 形势向好

裁决草原的手段,第一是军备,是针对辅助番骑和招募番骑的。第二是粮食,将针对整个草原的所有势力。失去了燕云,那些游牧民族的粮食势必走向一个匮乏短缺的境况。第三才是商贸,不管是盐铁还是羊毛,都可以起到调整整个草原的作用。

赵曦在平灭北辽的大战之前,就已经谋划了这些。

冷兵器时代,科技落后的时代,对于草原的统治,或者说羁縻问题,赵曦很早就考虑过。也是实在想不出什么更好的办法。

赵曦最终不得不采取这种圈养虎豹的方式······

养虎为患吗?问题是你养不养虎,虎终归是会成长。这样的问题,一直到后世很久,依然存在。

圈养,最起码可以左右虎豹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大宋对草原的控制,不敢说绝对统治。

都能明白官家的心思。不得不承认,官家这是真正的深谋远虑。

西北路大军留下漏洞,简直算是神来之笔。

众所周知,北辽皇帝早先逃跑了,必定会导致北辽朝廷的各方势力的怨言。而北辽皇帝之所以逃跑,是还想继续他的帝王生涯。

所以,北辽皇帝的逃跑线路,绝不可能是西北向······那时候或许北辽皇帝知道了大宋西北军发动了。不管是从继续帝王生涯的想法,还是对于大宋西北军的担忧,北辽皇帝只会选择北辽的中京大定府或者临潢府。

而西北的缺口,放出去的北辽逃命,在选择向西逃窜的那一刻,就存在了与北辽朝廷决裂的基础。

不管最终能否彻底歼灭北辽皇帝的势力,从现在开始,就树立了一个与北辽朝廷相对立的势力。

加上即将进入草原的辅佐番骑,招募番骑······以后的草原必将是一个混战的局面。朝廷留着番骑队,这支接受了讲武堂教化的骑兵队伍,加之相关牵制草原的非军事力量······很显然,朝廷在一定程度上完全可以影响整个草原的未来走向。

“官家,可是早已想到耶律洪基会提前逃跑?”

很震惊。官家的整套计划理清楚以后,诸位臣工很震惊。

文彦博虽然在官家还是少年时,他就感受过官家在谋略上的惊人,可像今天这样,也太过惊人了······这几乎就是未卜先知呀!

“不是。朕无法判断北辽皇帝会提前逃跑。朕当初在拟定大包围圈时,目的是在包围圈里能歼灭北辽皇帝。”

“之所以留下西北包围圈的缺口,本意是想让北辽有队伍能从这个缺口逃出去,从而在北辽的西北地区建立一定的势力,从而和北辽东北方向,也就是北辽祖地分割开。”

首节 上一节 1163/11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唐朝好岳父

下一篇:明末不求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