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成了仁宗之子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179节

可就这么一次性杀掉三十多人……赵曦更倾向于留着一部分做个敢死队什么的。

狄青自主帅,赵曦就是有想法,那也得保留。这时候,必须维护主帅的威信。

余靖时不时的瞟赵曦……老小子这是想让赵曦拦一拦。

“曙之失律,亦靖节制之罪。宣徽使可否一并治罪?”

余靖这话诛心了,也是看太子殿下置身事外而着急了。

他是文臣,还是经略安抚使,俗称经略相公的。别说是狄青,就是赵曦也不能任意治罪。

“经略使乃文臣,军旅之令非经略之责。”

狄青也不傻,干脆利索,泾渭分明,直接把余靖撇开的一清二楚。

话说,若没余靖和孙沔同意,这陈曙能出兵?敢出兵?

应该说整个广南西路都希望陈曙能建功,不说全歼,那怕是稍微阻碍一下侬贼的势头也好。

到那时,西军前锋杨文广与广南军的对比,足可以令广南军大大的露脸一次。

可惜,陈曙一样是败局,比杨文广更惨,几乎把近段广南募兵全给送去了。

关键是令整个平叛的士气彻底打到了地下。

不管出于正军纪也好,还是说论战败之罪……这个不行,若跟这个挂钩,连杨文广也得拖出去了。

不管怎么说吧,狄青就这样狠辣,搞的平叛的主力一到广南便血淋淋的。

……

“余学士,一别经年,曦甚是想念……”

总不能平叛的两位主事者都黑一张脸吧?狄青这边杀人,赵曦只好堆笑脸了。

其实他也想杀人,还是杀文臣。

相比较陈曙等人违抗军令出征,那些弃城而逃的文臣更应该死去。

可是不行啊!这老狄下手快,他俩人不能一到广南,就把整个广南的文武全给惹了。

没办法,赵曦不得不堆着笑脸陪广南的文臣去。

希望狄青能理解……很能理解,在赵曦与余靖施礼寒暄时,狄青送来的是感激的眼神。

“十余年了,殿下成年,靖也是老朽了。”

余靖心情不爽,可还是得跟太子殿下招呼。言语中略有埋怨之意。

“学士壮年,如何为老朽?曦初临广南,可否移步相请?”

这场合,待会儿还是血淋胡擦的,赵曦看不看无所谓,余靖肯定是不想看的,闹心。

果然,余靖一伸手,连狄青那边看都不看一眼,直接领太子殿下移步了。

“哗啦啦……”

整屋子的文官一个没留,都随余靖和太子殿下走了。

王中正和李宪跟着去,谁也说不出啥来,可这曹霖封四人就挺尴尬了。

自己的主官跟文臣去热络去了,自己得留在军营里呀。

可西军的主帅刚刚斩杀广南的钤辖,自己的主官就去亲近……这感觉让他们很别扭。

别扭的不止是他们,就连吕公著、韩缜几个也别扭。

他们是跟着太子殿下一起去陪文臣了……跟后方一个德行,吃喝玩乐。

本以为太子殿下会拒绝,并痛斥在战时还吃喝的蛀虫,可是殿下没有,很欣然的接受了。

最让吕公著等人难受的是,太子殿下还尽拉扯着那些弃城而逃的官员,那叫一个亲热。

从张仲回开始,接着是李琚、张序,再然后李植、丁宝臣,就连新近弃城逃到桂州的柳应辰和宋克隆都没丢下。就跟侬贼一路破城的顺序差不多。

这还是在船上扬言要杀人的太子殿下吗?这样子看上去,太子殿下特理解他们弃城而逃的行为。

唉……莫非太子殿下以为使功不如使过?有意将这类人纳入自己登大宝之后重用的臣子?

此次广南之乱,弃城而逃者朝廷肯定会有些说法,贬官是肯定的。也就是说,这帮人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是不可能回朝了,甚至说很可能贬于下县,磨堪增加。

待到官家百年,太子即位,有了这番磨难,幡然醒悟也未必不可能。

太子殿下若存在这番心思,也算是情理之中吧?

吕公著等人窃窃私语,尽量去理解太子殿下此时的行为……不然,殿下的这般作为真的说不过去。

想想未来有可能与此类杂碎同殿为臣,吕公著几个也是很无奈的。不耻为伍呀,偏偏殿下有此意……

王中正,包括李宪可不这么想,因为太子殿下此时的笑容,跟祭祖时配合张微时没两样。

他俩是想着这几个人啥时候该倒霉了。

“元珍,此次行为冒失了,朝廷责难难免。吾以为,尔等且不可待朝廷论断之时,应主动为之。”

被太子殿下这般善待,就这帮弃城而逃者真的是受宠若惊了。

也如吕公著所想,他们觉得太子殿下就是使功不如使过的想法。心里那个感动,那个期盼,那个无法形容就甭提了。

首节 上一节 179/11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唐朝好岳父

下一篇:明末不求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