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成了仁宗之子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206节

“殿下,如所言,侬智高已是丧家之犬,如何担负损耗?”

唉……总是这样局限。这样的观点应该是整个广南,乃至国朝一致认同的吧?

“战为何?因何而战?”

老话题,赵曦再次提起。

“侬智高劫掠广南,收刮州府财物,他有其目的。安南挑唆侬人,几次劫掠人口牲畜,并有意染指国土,也有其目的。即便是大理,敲边鼓,凑热闹,也为在广南之地分一杯羹。国朝因何而战?”

“为平息侬贼作乱,还广南安定!”

这话没错,这是朝廷调西军南征的目的,却不是赵曦的目的。

“平息侬贼,广南安定,此乃结果,也可以言之为目的。可试问诸位,此次广南之乱,国朝可有错在先?”

“无!国朝历来与比邻之国奉行王道,可无错为何担负战争导致的创伤?”

“百姓流离失所,州府狼藉一片,将士死伤不计其数……抛却西军南征耗损钱粮不提。”

“广南的战后重建,百姓的安置,将士的抚恤以及战功将士的赏赐等等,这些都需要钱粮。既然国朝无错,凭什么要担负损耗?”

赵曦本来是想给大伙阐述一下什么是战争,结果说着说着就有点激动了,一句接一句的,有点停不下来,越说越激动。

“事到如今,吾也不隐瞒心中谋划。此战,曦并无意杀掉侬智高,相反,曦建议狄帅任其逃脱。”

这话把一干人真的说愣了。朝廷南征,平灭侬贼,是既定的。虽太子殿下有临机决断之权,却不至于到改变朝堂决策的地步。

“殿下,此言老朽不敢苟同,且广南安抚使衙门有责督促狄汉臣完成此战目的。”

“殿下,学士所言,孙沔附议!”

狄青很尴尬。他是主帅不假,可太子殿下亲征,上升到战略目标上,他实际上受太子殿下节制,同时广南安抚使衙门也有督军之责。

这下不好看了,太子殿下与安抚使衙门有分歧了。

“学士,孙转运,且听曦说完。”

“问候安南,令其为多年以及本次搅乱广南之事,给国朝一个交代。这点无异议吧?”

没异议,这是大伙定下的,最起码得恐吓一下安南,趁西军南征,让安南收起那些小心思,也真正的能让广南有百年安定。

“讨回说法和公道,不是喊几句口号的事儿,需要将其打怕了,打服了,让其重新找准定位……国朝的附属国!”

“至于任由侬智高逃窜……说白了,就是想有个大军进入大理的理由!”

“殿下,万万不可!擅挑边衅,责任重大!”

就是这样,什么擅挑边衅?年年青黄不接时,西北两边的打草谷,咋没见人追责擅挑边衅?

之所以重责擅挑边衅,说白了就是害怕,担心招惹了别人把自己给打了。

“学士,诸位,听清楚了,王师并无擅挑边衅,是追逐侬贼,侬贼逃至大理了!且,大理与侬贼作乱之责,王师有理由去探望一番!”

太子殿下不是鲁莽之人,这一点,整个广南安抚使衙门都很清楚。可偏偏在这一点上就这样……

余靖有些想不明白。若说是为将来的锰矿安危,安南是威胁,至于大理,不说大理与国朝历来相安无事,就是真有点争端,大理的国力也没胆子真与国朝争斗。

太子殿下至广南,从未做过没有目的性的事。就如太子殿下所言,战争都是有目的的。

“殿下,帐内无外人……”

可以这样说最起码在广南锰矿的事上,都是自己人。

“若殿下另有所图,还请殿下明言,莫因不知所以,而奏请朝廷,导致坏了太子殿下大事。”

余靖这老小子,越来越懂我了!

“国朝需要铜!”

赵曦被余靖这样问的有些不好意思,可还是说的理直气壮。

没错,国朝需要铜,而大理有,所以就需要去大理走一圈,目的是鼓捣铜矿。

这借口很无理,可赵曦就是想告诉这干人,有理没理,在于你是否有实力。

铜矿可不是锰矿,还没见着效果。国朝缺铜,导致年年制钱,一年不如一年,甚至朝廷都丝毫不要脸面的做开了当十当五的铁钱。

而铜矿的收益……没人不清楚。

就这一个:国朝需要铜,还真把这干人说动了。

唉!都还是想凑份子呀!

“诸位,铜矿的收益,且不是广南安抚使可以包揽的。吾可以在此许诺,势必为诸位争取。”

“另,大理之于国朝,成都府运输艰难,诸位可着重于水运。”

第158章 老侬 你一定要逃走呀

内部取得一致,这战就好打了。

喊多少废话都没用,唯有把利益往外一扔,这些不屑于谈论钱财的士大夫,毫不犹豫的就站队了。

所以,与朝堂奏报的事儿,也就统一了。

广南作战的时机,也就不足半年的时间,也就是说,整个南征军,在广南待的时间,包括问候安南的时间,有点紧迫了,还有不到三个月,整个大军必须撤离广南转战大理了。

赵曦可不想在这深山密林里过大热天,也不能任由气候原因,导致王师的非战斗减员增加。

首节 上一节 206/11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唐朝好岳父

下一篇:明末不求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