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成了仁宗之子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209节

“皇旗?”

王师在距离安南营地两三里的地方扎营了,在瞭望塔可以大概看到对面的营盘。

“安南大太子亲政……”

安南皇子统称太子,从老大一直往下顺延。赵曦没究竟余靖又是怎样知道这是大太子的,心里琢磨着,该如何打这一战。

边境陈兵,安南所图已是明摆着的事儿。

之所以侬贼被击溃,安南仍无动静,不排除侬智高坑安南的可能。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广源城里会有安南细作的原因了……

就看侬智高能丢下族人,在忽悠族人出战的同时逃窜,这种坑盟友的事儿,不是做不出来。

“怕是场恶战了!”

狄青看着对面的营盘,大致能判断出整支队伍的作战能力和风格。很显然,这支安南队伍并不弱。

安南自黎氏王朝因争夺王位内乱,被李氏取而代之……这安南李氏王朝的开创者,职位与国朝太祖等同,皆为殿前司指挥使。

自开创李氏王朝,国内叛乱未断,军卒边一直处于征战之中,未尝懈怠。故,安南的军卒并不弱于西军。

说句不中听的,若侬智高作乱之始,安南便直接入境,国朝的广南之乱绝不会如此轻松平息。

先让侬智高试手,反倒给国朝平息广南省了不少的劲。

“学士,如今转运衙门,王师军卒装备留存几何?”

战役,并不是势均力敌就必须对等的牺牲军卒性命。最起码赵曦不这样想。

“殿下何意?转运足可以满足南征王师三月用度。”

孙沔直接肯定回答了。广南现在几乎没什么军卒,或者说差不多全在这儿了。

侬智高这一乱,让整个广南禁军,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而广南禁军的用度,朝廷并未删减。

别说是王师用度,就是再翻一倍,他孙沔也完全能支撑。

第160章 声东击西

都以为赵曦是担心打成持久战后,广南路转运衙门在后勤保障上,会有所不逮。

谁也想不到,赵曦现在脑子里是在检索……他检索他记忆深处那一场与安南的战争。

谅山、高平、老街,这些名字不停的出现……

(未避免麻烦,下面提到的地名会是那种不准确的音译)。

“学士,孙转运,曦在此恳请诸位,不论是许以钱粮还是田地,务必于三日内,筹集两万侬人,一万也可。”

“令其着国朝军卒装束,并在此营区活动,给对面造成王师陈兵于此的假象。”

赵曦这话一出,全愣了。跟明显,太子殿下这是要抽调西军离开前线……

这如何能成?双方陈兵对峙,王师把精锐抽调一空,一旦开战……那将又是一场广南之乱。

“殿下,此事……”

“回帐再议!”

广南的官员吓怕了,太子殿下的意图谁都能猜出来,就在这瞭望塔上,就准备对殿下据理力争了。

余靖算很了解太子殿下了,殿下绝不是冒失的人,绝不会丢下广南而不顾,去直接西征大理。

帅帐摆放着边境图,也有部分沙盘。

仓促间,他人可能会想到太子殿下是着急西征大理,而狄青不这样想,狄青似乎明白了赵曦的想法,抚着胡须有些踌躇。

太冒险了!若是他,即便是余靖,面对安南陈兵的现状,也只能是就这样兵对兵将对将的硬干。

可是,太子殿下不一样,他有所有文臣武将所不具备的临机决断之权。

虽然冒险,不得不说,成功的概率很大。

若殿下谋划能成,整个广南,绝对会安享百年和平。所以,他只是看着,甚至不在意太子殿下这是准备越权,对战事指手画脚。

“诸位,曦想问,若安南李朝意欲染指国朝广南,所调所募之兵将,是从升龙府长途行军至此,还是就近州府筹集?”

赵曦不觉得有人会想他西征,只以为大伙就是不想让西军离开战线。

“出征时,应有少许兵力自升龙府行军至此,大部应为州府调集。”

余靖很客观,并没有想其他人那样疑惑,疑惑殿下说这些跟调离西军有何关系。

“永平寨!”

赵曦直接指着地图上的边境。

“安南边境州府有朗颂、高邦,以及劳概,远至泰源。如今,安南于边境陈兵三万余,势必会造成朗颂等地驻防空虚……”

这时候所有都明白赵曦的意思了……声东击西!

不得不说,太子殿下这……真的是天马行空,无迹可寻,就如万尹山演习那般,根本不以常理出牌。

说实话,只要是个男人,绝对避免不了有热血的一面。国朝之所以如此厌战,究其原因,其实是被战争打怕了。

胜率不低,偏偏一败总是惨绝人寰,死伤无数。从而让国朝有一种厌战甚至反战得思想,说白了更像是逃避,苟且偷生而已。

这次西军平息广南之乱,胜利是一场接着一场。太子殿下又画了饼,让这些文臣,特别是广南的这些文臣,似乎看到了战争的红利。

首节 上一节 209/11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唐朝好岳父

下一篇:明末不求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