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成了仁宗之子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223节

不是安南吗?怎么又是交趾?

“殿下,安南为前朝都护府名,国朝沿用。太祖曾封黎氏为安南都护……”

看着余靖跟赵曦解释,这安南的使臣好像还有些不屑……大宋已经不是当年的大宋,就这太子……凭自己三寸不烂之舌,应该可以讨回朗颂、高邦二城吧。

“李卿何事而来?”

呃……赵曦的这话,让这李逸宸懵了。何事而来?你们现在是在我李朝的城池里,问我何事而来?

“太子殿下,下国交趾,自开朝,便遵大宋为尊,不曾忤逆。即侬人智高作乱,下国也多次进言上国,欲出兵相助。”

“不知为何,上国入吾国境,攻吾援助上国之军,破吾边城,屠吾百姓?实令吾满堂寒心。”

“逸宸此番觐见,乃向上国询个明白。”

文人都这德行?还是说安南的文人是这样?

赵曦宁愿相信这就是个啥也不知道的棒槌。

能理直气壮的责问,除了对安南撺掇侬智高一无所知,就剩下绝对不要脸了。

“下国?”

不就是装傻充愣吗?爷也会。

“殿下,确为下国,即藩属国。安南之王位继承,需国朝诏封。”

余靖挺配合,就真当赵曦啥也不懂,一点一点的解释。

估计都憋着笑。不明白太子殿下要怎样演这出戏,只能是就这样随着来。

“既为藩属国,是否该有岁贡?”

“理应纳贡!”

“哦……如此说来,这交趾也好,安南也罢,自太祖开朝便年年朝贡了,不曾断绝?”

“若真如此,倒是某鲁莽了。对此般忠诚下国,施以武力,实属不当。”

“狄帅,这就下令,全军撤出安南境……泱泱国朝,不可因侬人作乱,而怪罪于安南。所谓冤有头债有主。”

赵曦一番话说的,情真意切,还真有点悔过的意思。

“殿下,安南都护,自庆历年后,未曾于国朝纳贡。且……”

余靖本还想历数安南多年祸害广南之过,却见赵曦摆手了。

几个意思?

第171章 都不是省油的灯(日更奉上,感谢书友打赏。)

帐得一笔一笔算。

赵曦可不想余靖把安南祸害广南的事一并给说了。

一次性把所有的债都倒出来,不说这个什么正旦使做不了主,即便是那个大太子也会吓坏的。

慢慢来,不急,缴获的粮草还能支应些日子,天气也还能适应。

“李使臣,汝口口声声自称下国,多年来并未履行下国义务。可是欺吾大宋容人?亦或是以为吾赵曦不喑世事?”

“生子不孝,尚且可棍棒教训,以小见大,自称下国而不履职,有何立场责问?”

好说,既然你说是下国,那咱就以藩属国的关系来论。

“上国太子殿下,若吾交趾补足岁贡,是否撤军?”

果然如商量的结果一般,这大宋这般折腾折腾,无非是一个钱财,一个面子。

李逸宸好像很不乐意继续纠缠,甚至都不想与余靖接茬,就跟这小年轻的太子交涉。

“这是基础!是基本义务!唯有补足岁贡,方可讨论撤军之事。”

没说撤军,也不提不撤军,只告诉你,先把这笔账算了,咱们再谈。

至于这李逸宸理解成什么,那不是赵曦该操心的。

嗯,这李逸宸也算干脆,茶水……这个没有。大概就那么个意思,茶水还没凉下来,人就走了。

安南似乎很着急!

能不着急吗?大太子倡导挑唆侬智高作乱,并伺机取大宋广南。

本来还想作为自己登基之前的功劳,不料整个北部全被打残了,还失了两座城。

如今正值王位继承关键时刻,他必须尽快了结此事,好回升龙府继承大统。

所以,隔日,这李逸宸又来了,浩浩荡荡的带着车队。

这都什么玩意儿?

赵曦翻看着这李逸宸带来的物事……没一样实用的。

倒是齐全,从家伙什到金石玩物全有。就是没钱……也不是,好像金玉算是钱了。

甚至连马匹、乌龟,甚至一些稀奇古怪的动物都有。

还好,没直接驱使大象当朝贡品。

首节 上一节 223/11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唐朝好岳父

下一篇:明末不求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