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成了仁宗之子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23节

有人偷笑,刘成抽抽的嘴脸……还真是他写的,该不是他自觉这文章很高大上吧?

赵曦拿过来那张纸,想丢垃圾似的丢给刘成。

“看好了,这文章记下来不容易,你得看着。”

然后赵曦便开始背诵了。

三五百字,没几下子,所有人都盯着那张纸的,除了赵曦。所有人也是惊呆了的,除了赵曦。

“先生,可移步授课否?”

赵曦没再管这一群憨货和一个傻逼的呆样,使劲走出六亲不认的架势,很牛逼的出去了。

连跟着的王中正都感觉自己是爷了。

……

“曦儿,你今日可是背诵了千字文?”

“是的,娘娘。”

“曦儿,你可是背诵了刘成的朔风烈?”

“那是朔风烈吗?不是狗屁不通吗?”

“曦儿,不可如此。是不是五遍跟读后背诵了。”

“是的,爹爹。”

赵曦没想到老爹和娘娘居然在等他,等着他就是为了问这几句话。

“好好!天佑我大宋!曦儿,让娘娘陪你,爹爹还有公干。”

赵祯似乎也走出了六亲不认的架势,难得一张扑克脸的老陈琳,都可以看到笑容了。

“曦儿,跟娘讲讲……”

这事儿怎么传的如此快?皇后娘娘也就罢了,跟去的小太监肯定有多嘴的,问题是皇帝老爹怎么也知道了?

赵曦那知道,士子是最喜欢嚼这种舌头了。

第17章 刘成朔风烈

刘成绝没有想到自己会一朝成名。

在京师,即便是皇宫大内都是漏勺,更何况资善堂这人来人往的地方。

在赵曦跟随孙复继续讲解千字文的档口,整个京师已经把饭堂里的经过传遍了。

刘成的那首《朔风烈》也同时众所周知了。

“宗朴,刘成外放吧,你知晓他一声。”

濮王耷拉着眼皮,端坐在濮王府正堂,看着下面齐刷刷的十几个儿子。

唉!都不省心呀!这事是该这样吗?蠢货!

“爹爹,刘成他并没有……”

“没有什么?还当如何?丢人现眼!明日为父到审官东院看看,尽量帮他寻一合适差遣吧。”

……

濮王真有心把审官东院那小子拖出来踩死!

他何尝受过如此羞辱?官家子嗣不继,宗实寄养内苑,一直到官家连失两子。他赵允让无论到那个衙门,从来都不曾如今日这般。

话语上的恭敬,行事上的漫不经心,更甚者是今日……他濮王亲自上门,这审官院居然给刘成的差遣是代州雁门知县!

这就是在打脸了。

……

“刘成外放,知雁门县。”

“噗……”

韩琦刚含的一口茶,憋不住喷出来了,就因为范仲淹的这句话。

“范相,这……?”

韩琦以为这是范仲淹授意的。虽然此不关东府的事儿,可还是想提醒范仲淹,没必要跟这般小人计较。

“希文事先不知,审官东院例行呈报而已。”

这样低阶的官员变动,还够不着他参知政事插手。随手把审官东院的陈报递过来了。

“也好。如今鄂王爷康健,那边也该消停了。这次审官东院虽有恶作剧嫌疑,也算是提个醒吧。范相以为如何?”

“甚好!希文也会如此处置。”

赵曦自不知整个朝堂都在议论他跟刘成的事儿。

大早上便喊着一二一,一溜跑到资善堂,然后打发走了王中正,让他继续训练自己的仪仗……还别说,就这七八十来个人,大早上硬是跑出点声势来,就连这十来个憨货,似乎精气神也足了。

孙复昨晚几近无眠,鄂王爷如此聪慧,自不能依旧例按部就班。他需要有针对性的为鄂王爷制定教案。

所以,今天赵曦开始握笔了。

首节 上一节 23/11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唐朝好岳父

下一篇:明末不求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