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成了仁宗之子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254节

“殿下,如今朝廷支出皆有法度,筹建火器监之钱粮,朝廷暂时无法支撑,可暂时搁置……”

“边境承平数年,火器之威力杀伤火大,有违天和,不做也罢。国朝存续,以及与边陲蛮夷之交,应施以王道而非霸道,得道多助……”

“殿下,军器监不可外设,是乃祖制,万不可外遣。且,曾相公《武经总要》也可于军器监制作,为何耗费钱粮外遣军器监?”

“令正此言差矣,吾之火药配方与殿下护卫营之配方不可相提并论。鉴于火药习性,公亮以为,殿下条陈所述为至理。”

曾公亮算是对火药习性熟悉并了解的,陈述很中肯。不过他也只是提到火药习性的问题,对于钱粮……这确实是个问题。

“殿下,诸臣工所言非虚。如今朝廷寅吃卯粮已是陈例。钱粮不足用,近年制钱又优劣不等,导致朝廷无钱可用。彦国以为,殿下可先行开采铜矿,并制以钱币,充盈朝堂左右库藏后,再论军备之事。”

谁能想到,繁花似锦的国朝,一个个钟鸣鼎食的士大夫,却守着一个寅吃卯粮的朝廷。

赵曦几乎不过问钱粮的事,也听滔娘嘀咕过,说老爹和娘娘有时候赏赐什么,都得从东宫支取。

本以为是小媳妇爱钱财,如此看来,这朝堂还真的是没什么财货储备了。

赵曦是真不想一下子都推出来,并不是要藏着掖着,是担心又要争论不休了。

可富弼说道这程度,鉴于对富弼的认同,赵曦不得不……干脆一锅烩也算。

所以……

“这……”

富弼看着赵曦递给他的钱币……他也算金石爱好者,也曾收集过历朝历代的制钱,可从来没有殿下给他的这般感觉。

这已经不是单纯的钱币了,几乎可以称之为鉴赏品了。

“金银铜?价值如何?兑换如何?”

“铜币如同国朝制钱,一文;银币一贯,即千文;金币兑换银币一贯,铜币百万……”

赵曦无意玩什么当十折五之类的把戏。钱币就是信用,需要的是认同,而不是它本身的价值和精美程度。

至于别人怎么看,怎样用,最终赵曦会让事实告诉他们,什么才是最正确的钱币价值,怎样储备和使用钱币才是正确的。

人是很奇怪的动物,并不是你告诉他什么正确,他就认为是正确的。特别是自命不凡的这些士大夫,谁也自认为不比别人差,赵曦不喜欢说教,特别不喜欢跟爱犟嘴的人说教。

看着新币在朝堂诸公手里转圈,再看看一个个贪婪的神色……

都想什么,赵曦能猜出个大概来。不就是又准备堆自家库房里吗?好,很好,会让他们懂得的。

“殿下,此币如今可能量产?国朝各处钱监可否铸币?何时朝廷可支用?”

看看,看这一个个着急的。

“陛下,诸公,此乃样币,是经苏教导多次配方,并以护卫营制甲之法所制,可经年不腐不朽,即便于潮湿之地,也可储存多年。”

不是喜欢藏钱吗?这钱你可以藏,保证不腐烂不生锈……

“但若要批量生产新币,势必需要相应的作坊。同时,由于新币制作涉及到护卫营盔甲,以及火枪虎蹲炮的配方和工艺,鉴于国朝军器监不出汴梁城的陈例,国朝各钱监暂不适合制作新币。”

“曦呈于朝堂之条陈,是为军器监筹建搬迁,实之为新币工坊……也就是汴梁钱监而为。乃集盔甲、火药、火器、制币,并传统兵器融于一体的大型作坊城。”

不是都喜欢为难吗?看着新币好,赵曦也无意让大伙都为难一些。

舍得舍得,看看朝臣会如何选择吧。

第194章 猜不透(第二更)

这该是赵祯最喜欢的朝堂议事形式了。

整个朝堂的发展,都如曦儿与他所言,几乎是按着曦儿编排的在上演……

得矜持,赵祯不得不做出一副相当疑惑的神情,甚至看到新币都得略显惊讶。曦儿所言极是,倘若自己稍有不慎,很可能朝堂又生变故。

为难,从来都是臣工为难自己的,最起码赵祯自亲政以来,未曾让臣工为难过。

他总是会设身处地的为臣工想,都是为国朝操心,赵祯不想为难他人。这样的结果就是,自己被为难的时候就多了。

曦儿这样做……也不算为难臣工吧。只要没有尽快兑换新币的想法,也就不会在是否新建军器监的问题上为难了。

新币不出,现在流通的钱币也一样能使用……

人们都有向好的概念,面对美好的事物,不可避免会有拥有的想法。

对于良币驱逐劣币的前景,所有人都是共识的。

但筹建搬迁军器监……还是交给相公们吧。这时候总不能说可以直接筹建钱监的话,即便真有人可以无耻到那种程度,在朝堂上还是做不出来的。

更何况,太子殿下完全可以将两者混为一谈,也确实将两者混为一谈了。

没人知道这到底是不是一回事,一切都是太子殿下一人所言,即便问苏颂苏子容,估计也也是一样的回答。

“殿下,少量制作,逐步推行吧!”

富弼很清楚,刚才还群情激昂的朝堂,为何一下子冷下来了。

他也觉得新币推行后,可以改观国朝混乱的货币现状。问题是新建搬迁军器监……看看朝廷的库藏,还是算了吧,现在的朝堂根本没这个财力。

富弼想到这,心里又有些埋怨官家了。庆历年,多好的开局,范相公顶着世人的辱骂,一心为国朝,却落的个老年了还颠沛流离……

若当初官家能一如既往,能将新政坚持住了,如今朝堂绝不会是这般困境。

想到这,富弼不由的看了赵祯一眼……

嗯?难不成自己露馅了?不应该呀?虽然自己知道结果,可对于过程的新奇,赵祯还是真的存在的。

首节 上一节 254/11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唐朝好岳父

下一篇:明末不求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