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成了仁宗之子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354节

“祭祖时,两千厢军让五千禁军溃散;万尹山演习,两千护卫营可三进三出;更别说五千侬兵搅乱整个广南了。”

“看现象,这是军备的问题,而究竟呢?究竟其原因,是整个国朝都在沦落,都在享受,都生活在自己编织的谎言里。”

“每个人都在自我暗示,告诉自己……我们生活在太平盛世!可谁又能想到,我们的盛世,是靠卑微的妥协换来的!谁又曾想过,国朝是属于四面环敌!谁又曾为后世子孙有过考虑?”

“是故,曦以为,子民当自强,国朝当奋发,国朝男儿当自强!”

赵曦没醉,否则他会说国朝缺狼性,而不是他硬逼着自己说的当自强。

有些理念,不能他需要慢慢的灌输,有些施政方略,需要一个逐渐的过程……还需要特定的环境和人物。

就比如今晚!

这样的范围,这样的环境,这样被将军令带进去的气氛……

可惜,有相公们在,护卫营那种嗷嗷叫的情绪,始终是没有放开。

或许是真的被赵曦的慷慨激昂挑动了情绪,似乎这几位为国朝也有太多的委屈。

所以,接下来是赵曦听故事的时间……

从太祖的封桩库,说到太宗因赏赐不及时而导致的高梁河惨败,再说到先皇亲征的所谓檀渊大胜……

然后,然后就是这老哥几个,开始说本朝……

一切都是泪!

连一个忤逆的西贼,都不曾有让人振奋的战绩,谁还敢轻易言兵事?

这也是为何区区一个侬智高,便不得不让狄青出征的原因……国朝的军卒已经废了。

由此,由说到了国朝的三冗……

扯远了,真的扯远了。

越说越远,从国朝三冗又说起了庆历新政……还好,没说老爹什么难听话,只是单纯的惋惜庆历年的功亏一篑。

接下来,就全是说赵曦了!

挺不好意思的,是真的不好意思。

哪有这样当着面硬夸的?

是另辟蹊径,为国朝解决三冗提供了参照……可你们这样当面跟庆历新政比,还那样自觉的贬低自己……很不合适的。

南征是为国朝南疆打来了百年的和平……可这跟娶个大理公主没关系吧?好像多娶一个媳妇,也成了功劳一般。

什么解决了国朝缺铜之大难,什么建立了汴梁的另一条生命线,什么创立了国朝精兵遴选之法……

赵曦才发现……自己确实挺牛逼!

“殿下,这也是吾等压着朝堂弹劾殿下奏折的原因!”

嗯?弹劾我?赵曦这句话听的很清,甚至比刚才夸自己的那些话还要清。

他特别想听到,到底是谁找他的茬了,又是因为何事找他的茬。

所以,赵曦又给仨老头斟了酒……

“殿下,新旧币兑换是第一次。那一次,所针对的,基本是真的商贾,或者说投机之商贾。”

“这一次不同,几乎将整个地主全装了。朝廷臣工,谁家不是靠着田地存活?又有谁家不在扩张田地?”

“一次灾年,不仅仅是家里施舍慈悲收买人心的机会,更是收拢田地的年成。如今怎样?都看着堆放的粮食发愁!”

“那是粮食!没人敢浪费,可如此这般,各家只能看着粮食,守着粮食哭穷。”

“除了粮食,什么也没有了!即便是接连降价,已经降到了赔本的程度。可需求能有多少?”

“百姓买粮,没人会囤积,只是按照日常用度采买。所以,都穷了,相当于整个国朝臣工都穷了。”

“殿下,与民争利的措辞不是一个人陈述过,是很多很多的奏折。”

与民争利?好大的帽子!老哥仨说的很坦诚,可赵曦听得很恶心。

施舍点粥,然后把百姓的口粮地糊弄了,那就不是与民争利?

赵曦没用过一次皇权,甚至州府郡县的权利都没怎么借用。

玩商贾之道嘛……这时候说自己与民争利?

赵曦真想问问,谁能如此的恬不知耻!

酒喝的高了,话还真是有些掏心窝,或许说这几位早想这般絮叨一次了,或者说交心更契合。

只是,没看到太子殿下的愧疚和感激,反倒是有一种勇往直前的狠戾。

“殿下,商贾说是国朝税入之本也不为过。吾等将奏折留中不发,也是知太子殿下用心良苦。”

“只是……只是听闻如今粮商从相国寺借印子钱,都不曾借到。商贸萧条,也非太子殿下所愿吧?”

“如今,殿下有酿酒之法,因粮食之因而为推而广之的新酒,如今也可施行。只是希望殿下可收购商贾之存粮,以确保国朝商贸兴盛。”

收购粮食,本就是赵曦准备好的后手,问题是……

“相国寺不借印子钱?”

“非也,听闻相国寺融了新币为佛像镀金身……按说不应该耗费至相国寺困顿的。”

首节 上一节 354/11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唐朝好岳父

下一篇:明末不求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