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成了仁宗之子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371节

是事实,国朝现状的确如此。可不该说改善工匠条件不对……这似乎就是在否定赵曦所做的一切。

做了这么多,赵曦并不排斥改善办公条件,问题是,直接说不行吗?直接说了,有些条件都可以商讨,可你这是想干嘛?

先指责工坊城的错,然后给我一个改错的机会,就是把公廨都改造了?

想什么好事呢?赵曦没准备惯着!

“殿下……陛下,微臣绝无此意!”

“哪敢问崔郎中,到底是何意?如所言,工匠因奢华而不思劳作。可是有劣品盔甲?还是有废用之火枪?”

“陛下,诸位臣工,圣人曾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广而言之,所谓利其器,并非单指使用之器械。”

“身体、学识、饭食乃至生活环境,都是一个人劳作之器,不管从事任何行业的所谓器。”

“军卒之于征战,军备为其器,而个人军事素养也为其器,甚至妻儿老小的归属也为其器。而利其器,即为更新军备,提高素养,解决后顾之忧。”

“士人之于治政,圣贤书为其器,品德性情为其器,同样生活条件也为其器。”

“推而言之,工匠生活和工作环境的改善,便是利其器之为。何有奢华之说?”

有些牵强,也只能这样牵强了,没办法。

四民之中,以士人为尊,在朝堂,乃至在整个天下,都是认同的。

赵曦还没有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想法,那事做不得。

所以,只能是东拉西扯的跟先贤扯点关系。对错不说,好歹拉扯上了。

太子这番话……好像有点道理,或者说很有道理。

这不正好是恳请朝廷改善公廨的理由吗?

这样理解就对了!赵曦白呼这么多,不就为这一点吗?

赵曦是肯定不能提这个话题的,可他又不想这次的议事又变成扯淡。

所以,在反辩时,专门留了一空隙,等着人抓。

第277章 不是一人在战斗

文臣是玩啥的?就是玩嘴皮子的。

之所以一直没在朝堂提这档子事,就是没有个合适的切入口。

现在,太子殿下的言论里……

这下都来劲了。至于崔郎中涨红的脸,没人在意。

就是富弼也没在意崔郎中如何,他在琢磨赵曦的话……

从赵曦开口,那种带着嘲讽的开头,富弼就琢磨了。

太子殿下是什么人?他太了解了。从来不玩花活,更倾向于直来直去。倘若玩花活了……肯定又准备埋人了。

“陛下,太子殿下所言极是!欲善其事,先利其器,圣人诚不欺我。”

“吾等见工坊城之变,因而思国朝如今之公廨。官员治政,公廨条件也乃其器也!”

“吏部老吏因公廨地面之因而一病不起,户部公廨因水浸之害而废弃文书。确为其器不利。”

“如今,见识工坊城之状,朝廷税入结余甚众,为何不利官员治政之器?”

“还望朝廷恩准,着将作监修缮公廨!”

这就对了。赵曦不由的扬了扬嘴角……却被富弼看了一个清楚。

“陛下,诸位臣工,官员治政之器乃公廨,而将士守卫国土之器是军备以及边墙营寨……”

是了,这就对了!

富弼这时候已经明白了。

说起来挺混蛋。一个太子,为国朝修缮改造边墙,居然还得在朝堂上耍心眼儿!

富弼真的有些感慨,不仅是对朝堂,更是对太子殿下感慨。

不容易,着实不容易,也真难为他了。

“陛下,老臣以为,若朝廷度支可行,应以水泥加固边墙与修缮公廨同时进行!”

若这时候自己再不推一把,富弼心里会郁结。

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富弼说话的这一刻,让赵曦有了这样的感慨。

要说国朝臣工全是混蛋,肯定有冤枉的;可夸他们都忧国忧民,那也是扯淡。

国朝取士,不论出生,也就形成了所谓的寒门治政。

在赵曦看来,国朝的士大夫称不起寒门,或者说这个寒门的概念参照不同。

就国朝如今的识字率,纯粹的寒门是谈不到科举的。所谓寒门,只不过是相对前朝的门阀世家而言。

后世有句话:屁股决定脑袋。同样在这时代适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都有自己的利益出发点。

国朝如今的士大夫阶层,倒不如说是地主阶层政权化。在眼界和见识上比不了世家,但对利益的诉求上,却更甚于门阀世家。

首节 上一节 371/11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唐朝好岳父

下一篇:明末不求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