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成了仁宗之子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482节

这还是原来的官家吗?

国朝不杀士大夫!这是祖宗法度。

很想争辩,可赵祯在表达了杀字以后,直接闭眼了。

赵曦很平静,即便是老爹这时候继续仁慈,他也不会在这事上妥协。

有些人必须杀!

“国朝不杀……”

“司马参政是想说祖宗法度吧?国朝不杀士大夫对吧?对于这一点曦倒是有些疑问。”

“祖宗法度不让杀士大夫,是不是就意味着士大夫就有了免死金牌?就可以肆意妄为?”

“我想问问诸位相公,诸如张元、景洵之流,倘若被我朝俘虏,那是杀还是不杀?”

“那不是国朝的士大夫!”

司马光,挺倔,挺有个性。

“士大夫谋反,与叛国之流可有区别?倘若谋反尚可留命,那欺男霸女,贪赃枉法,营私舞弊的士大夫又该如何处置?”

“贬黜吗?诸位都是在朝堂多年的老臣,这贬黜真的算是惩罚吗?”

这时候的分辩,肯定不能提什么人才不人才,更不能说亲近不亲近。

能上的台面的措辞,就是一个祖宗法度,偏偏这个祖宗法度是有漏洞的。

这时候借用,很明显不具备说服力。就是祖宗,也绝不会同意参与谋反的士大夫可以逍遥法外。

“官家,殿下,如此大范围斩杀士大夫,与国朝既定国策相悖。老臣以为,可分类处置……”

富弼的这话有别的意思,赵曦理解。

相对于那些陈年旧事,这一次真正参与袭击自己,介入谋反的并不是太多。

敲边鼓的,被胁迫的,以前已经深入参与,这次不得已而为之的,甚至有些仅仅只是知情不报,有些只是亲戚亲家的。

各种情况都有,而专案组因为有皇城司和护卫营的参与,一个都没落下,根据证言证词,全数捉拿了。

富弼这是担心,太子殿下会借用官家的一个杀字,一个不留的全宰了。

对于谋反,特别是那些深度参与,或者是核心成员,富弼也认为必须杀。

封太子,定大统,这已经是很久的事了。

并且,太子殿下所表现出来的能力,绝对称得上是千古帝王之资。都这程度了,居然还执迷不悟,因自身或者自家的利益,不顾国朝大局,铤而走险,的确不可饶恕。

只是,对于情有可原的……如此大范围大规模的斩杀臣工,在国朝确实有点过了。

这不是前朝,时时在血腥中,国朝之所以有盛世文华,主要是因为这是一个平和温顺的朝代。

富弼是真不想因为这个,毁掉了国朝根基。

这事没办法明说,还不能多说。

言多必失,政事堂这帮人,还没有到不顾及官家身体承受力的地步。

富弼已经说到极限了,在拉扯,都担心把陈年旧事翻出来,那样导致官家病情恶化…~这仇可就大了。

所以都看向赵曦……

看我有什么用?这是我老爹定的,我肯定不会去改变老爹的决定。

然后,又一致去看官家。

可……由太子定。

仿佛松了一口气,就在赵祯艰难的表达出这个意思后,所有人似乎在同一时间长出了一口气。

“官家,殿下,还有一事,对西夏开设榷场,并放开青盐交易之事,臣以为应仔细斟酌。”

司马光这突然来这么一下,让赵曦愣了,特想笑。

惯下的毛病,这还没怎么呢,就想拿捏住自己推行的政策,来跟自己讨价还价了。

还真是个写史书的料。

“富相、韩相,文相,如何认为?”

说真的,司马光这冷不丁的一句话,就是把他们几个也惊着了,都相当震惊的看着司马光耿着的脖颈。

司马君实还是太不了解太子殿下了,太子殿下根本就不是接受威胁和拿捏的性子。

可在这场合,政事堂的文臣是一体的,必须保持一致的立场。

“榷场可设立,青盐交易之事,确实需要斟酌,谋定而后动方为上策。”

富弼很委屈,可又不得不开口,这算是他最大限度的和稀泥了。

“我知道了。”

赵曦看了看韩琦和文彦博,估计他俩也会是这说辞。

也罢,我知道了。

第364章 背锅的人

首节 上一节 482/11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唐朝好岳父

下一篇:明末不求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