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成了仁宗之子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509节

确实,司马光是通晓古今的人物,有根有据的,通篇都是在为将赵曦打造一个千古圣君考虑,从心底想以身作则,铸就一个大同世界。

这是一个有信仰的人,也是一个适合做学问的人,并不是一个政客。

他有理想,有抱负,有自己的理念,并且坚信自己理念的正确性。

跟这样一个不准备食人间烟火的圣人争辩,赵曦都觉得自己庸俗了。

富弼有点不明白官家这情绪的转换。

本以为官家会发火的,甚至会因此贬黜司马君实。没想到等司马君实长篇大论的结束了,官家的情绪又恢复了那种云淡风轻。

在富弼的概念里,官家从孩童时,就表现出了他一往无前的锐气,偏偏在即位后与政事堂的第一次交锋,如此圆润了。

这这么可能?

如果说皇位能让人转了性子,即便有,富弼也不觉得会是官家。

“你们怎样认为?”

赵曦不再接司马光的茬。这样的争辩,不管结果如何,都不会改变他的理念。

如其浪费口舌,还不如直接忽略,那怕让司马君实老先生认为自己被他说服了也无所谓。

官家屈服了?怎么可能?这是第一次交锋呀,倘若开了这个头,以后这类纷争会很多的。

不可信!除了司马光,富弼韩琦几个没一个心里踏实的,总觉得官家又要谋点啥。

“官家,司马君实所言也并非无道理,但矿城之于国朝的重要性毋容置疑。”

富弼是宰相,没人说话时,他得把话接过来。

不过即便是接话,也相当于是废话,两可。

“是否用兵,应根据事态进展而定。”

文彦博认为这才是官家所想的。

官家说了备战,而不是派兵,也就是说并没有决定策略,需要看安南的反应以及高氏的下一步行动。

“如此一来,矿城的十万子民处于危机当中,朝廷不能置之不理。”

“官家,老臣以为或许可遣使南下,不论是为段氏声援,还是为十万矿城子民计,都可以代表国朝一种态度,以此震慑高氏不可肆意妄为。”

很扯淡,震慑,从来就不是靠嘴皮子的。

不过欣慰的是,除了司马光,其余几个倒也没再高谈阔论,好歹有些务实的意思。

至于如何做,赵曦肯定是会出兵的,不管政事堂最终如何反对。

“官家,遣使大理与观望事态并不矛盾。朝廷可密切关注矿城与安南的同时,先行遣使大理……”

也算吧,韩琦说的并不影响最终出兵。

“听闻司马谏议有出使大理经历……”

“官家,边陲小国混乱之事,堂堂宗主国无须重臣出使,由鸿胪寺遣一小臣斥责即可。”

富弼听到官家提到司马光有出使大理经历,赶紧把话接过去了。

官家终归还是没圆润了,谋反主审就把司马君实放炉子上烤过一遍,这一次出使大理,又要烤司马君实了。

这是要往死里坑呀!矿城利益有多复杂,谁不清楚?

韩琦几人也是一阵冷麻……司马君实没长记性,官家也同样没留一点情面。

“哦……富相以为随便遣一小臣即可?”

“可以!”

“准了!不过有一点,也是底线:我不接受要挟,从今往后,我大宋不接受任何要挟!”

“就如司马谏议所言,君子之道,君子之为,没了气节,根本无从谈君子!”

赵曦说完,直接拿起了案桌上的奏折。

第384章 又谋划什么

范缜知道自己是替司马光扛雷了,可还没得推脱。

不说他与司马君实的关系,就说这差事,也不是可以推脱的……这不是擢升,推一下可以提升名望,这是关乎国朝的大事。

“富相,出使大理朝廷是怎样的章程,还请富相明示。”

范缜很清楚这是没名堂的事。出使?跟谁谈去?

国朝册封的大理王姓段,估计等不到他到了大理,段家就被高氏灭了。

而朝廷是绝不会承认高氏的合法性的,也就是说,他不能跟高氏谈。

偏偏矿城是被高氏围困了。

这根本就是胡闹嘛!

可这话他不能直接说富弼,这不是朝堂,这是富弼的内宅,说是来请教的,还不如说是来发牢骚的。

“子正,莫担忧。如其说遣使,不如说是缓解官家与君实的争辩。在我看来,最终朝廷还是会派兵……”

“富相,这……”

首节 上一节 509/11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唐朝好岳父

下一篇:明末不求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