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成了仁宗之子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538节

虽然山民的梭标和竹箭打在盔甲上就听个响,关键是杀不死人恶心人。

吕公著更烦!自己第一次做主帅领军,本来应该是摧枯拉朽般的战事,因为这些骚扰,愣是打成了持久战。

怎样对得起官家的信任?怎样完成朝廷的任务?

都这时候了,还扯这些没用的,争吵个屁!

关键是,燕王还看着呢!

赵曙不掺合这些争吵,爹爹临行前叮嘱过,让自己多看多听少说……不过赵曙也觉得可以直捣贼人巢穴。

别说是老护卫营的军卒了,就是他们这一批新人,随便一都也可以拿下这些山民。

不明白吕帅怎么就不决断了!

吕帅是爹爹信任的人,应该有他的考虑,或许有另外的密令也说不定。

若是官家领军会怎样?

吕公著这些天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

跟随官家征战几次,从来没见官家有作难的时候,好像一切都在官家的预料之中,任何事都胸有成竹。

可这些山民的骚扰太烦人了!

“大帅,汴梁来人……”

“嗯?何人?”

“禀大帅,乃我皇城司探知,携大理段王亲兵百十人。”

啥意思?皇城司带着大理段王的亲兵来帅帐?

什么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官家就是,那怕是自己不奏报大军的困境,官家一样可以料到。

这不,已经派来了解决困境之人。

“大帅,官家有令,段王亲兵在抵达大军营地后,任何人不得限制其行动。尽可能的为段王亲兵提供后勤物质,以确保其行动。”

“大军是否推进,又如何推进,由大帅根据段王亲兵的情报为参考,只能是参考,一切还以前线大军安危为重!”

这是口喻,吕公著清楚,这语气确实是官家的话。

他也知道接下来该这么做了。

第405章 投其所好

段思廉在大理,比他条件好的绝对没有,他也算学习过宋国的经史子集了,可这些日子跟着冯翰林学下来,他才明白,他连个皮毛都没学到。

专注的他连吕惠卿都懒得陪同了。

相比于学习经典,段思廉觉得跟吕惠卿尔虞我诈就是在虚度年华。

他就不明白了,宋人有这么好的条件,为什么还醉心于那些琐事。

“吕馆伴,你也是状元?”

段思廉学了些经论,便有意无意的跟吕惠卿辩经,才发现吕惠卿的才学一样惊艳。

“段王说笑了。惠卿不过是及第而已。惠卿同期有二苏,苏轼、苏辙。有二程,程灏、程颐。有二章,章衡、章惇。还有二曾,曾巩、曾布等等”

“我嘉佑二年之大才数不胜数,任何一人都远胜我吕惠卿千里……更何况我大宋百年文华?”

嘉佑二年,确实是值得骄傲的一个年份。

吕惠卿作为嘉佑二年及第的一员,也是与有荣焉。

这就是大宋,这就是上国。

仅仅是一个科考年,如雷贯耳的人名,他段思廉就听到过很多。

更何况大宋经过了养士百年?

有如此众多的大才,何愁国力不兴?

可叹我大理,偏安一隅不说,还整日沉迷于内斗。

唉……

很好,吕惠卿见到段思廉的神情,他感觉很好。

不需要着急,只需要在段思廉心底种下一粒种子,它总会发芽的。

看来冯当世也是费心了。

“段王,惠卿虽然不才,在汴梁士林也略有小名,若段王有意,惠卿可引见段王参加一些饮宴。”

“想来以段王之身份,虽不至于趋之若鹜,仰慕大理风光者亦或会有。”

不能操之过急,吕惠卿告诫自己。可看到段思廉那向往的表情,还是忍不住加了一点料。

话很含蓄,希望段思廉没有把寓意想歪了。

吕惠卿也知道,这样做可能出现很大的意外,甚至可能会导致不可掌控。

朝廷的谋划,肯定不会大范围扩张,这也是为什么朝廷会让冯京冯当世来段王府授课了。因为,他是富相公的女婿。

想到这,吕惠卿又一阵压不住的自赏……自己应该是唯一的非相公知晓朝廷谋划的。

首节 上一节 538/11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唐朝好岳父

下一篇:明末不求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