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成了仁宗之子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59节

赵曦听了半天,小滔娘都眨着眼睛很奇怪的看着他……三郎居然偷听?

听了半天,没听到一个他熟悉的名字……也不对,全是骂范仲淹的。

据说老范声望相当高呀,这又是咋了?

库房亏空了,不碍你库管的事儿?米麦对不上不管你看管的事儿?那碍着谁了?

赵曦也是服了!还以为老范冤枉那个了呢,原来全部罪有应得。搞不懂,她们怎么就敢如此理直气壮的在娘娘这儿求情了!

总算是走了。赵曦摇醒已经睡着的滔娘,施施然走到了正堂。他很想跟娘娘说一声:莫参与朝堂之事。

“曦儿,可知诰命因何如此?”

曹皇后虽然略显疲惫,不过问赵曦话时,却有点自豪的调侃。

“孩儿不知。”

他那知道?四岁的娃,朝堂根本就不是他该去掺和的,连娘娘都不该。

“皆因汝之记账之法。相公们在所有司衙推行汝之记账之法,记账新法令诸位相公很轻易知晓盈亏。故对诸多不应职差遣和本官均做了处置。”

什么?我嘞个去!赵曦愣了。这事居然能这么干?

那怕在后世,无论哪国哪家,也都是循序将近,而不敢一刀子下去把人全剁了。

要说自己丢出去记账法,没有让朝堂推行的目的,赵曦自己也说不过去。

可他没想着老爹会下这么大的狠心,有如此大的力度……这得有多少人抗拒呀?

水至清则无鱼。这个道理赵曦明白,不至于相公们不明白。记账法赵曦本来就留着余地,可那也得运行一段,都熟悉了才能发现并应用。

这不该是小范围试点,成熟后推广吗?

我的老爹,你这是要干嘛?

“爹爹可还好?”

曹皇后再一次惊讶了。赵曦的回答,让她感觉到,这孩子对朝堂的智慧,比他老爹,甚至比那些喊叫着新法的相公们更高明。

第42章 宫墙外的世界

赵祯现在能怎样?乱呗,脑子彻底乱了。他知道会有麻烦,没想到会是如此大的麻烦。

赵曦问娘娘的那句话,就是已经料想到了他老爹的处境。

所谓改革,就是一次利益再分配,古今一样。

在新政实施阶段,赵曦的本意是借着朝堂新政,自己就这样夹带着这记账法,能在大宋朝有个试点……

只是没想到,这国朝的相公们居然对新生事物全盘接受。

赵曦从心底有点不好意思,这样把爹娘老子设计进去,真不是他本意。

“汝爹爹自不愿见如此纷乱之局。现时皆处置六品以下之本官,朝堂相公并未罢休之意,似意欲推而广之。”

这才到六品呀,慈明宫已经被诰命占领了,若是老范硬扛着到了二品三品,那该是这样的情形?国夫人?郡主县主吗?还是说延福宫被朝廷大员们围着?

“娘娘,孩儿以为此记账之法尚不完善,应择无关紧要司衙验证,知其适用朝堂诸衙时,推而广之不迟。”

政事,最大的特征是妥协,这不是战事,需要一往无前的勇气。

国朝积重已久,绝不能图痛快下狠刀子。

老范你立身正,清正廉明,可不能觉得整个国朝官员体系都如你一般。

有些事,得慢慢来。

目的是打倒敌人,而不是同归于尽。如此下去,怕是敌人没打倒,自己就先被坑了。不能这样玩的。

赵曦很不想掺和朝堂的事,自己年岁限制了自己发挥是一方面,关键是他不想让士大夫阶层过早的了解他的朝堂智慧。

孩童聪慧跟政事智慧是两个概念,在士大夫的印象里也是两个概念。

“曦儿自可与汝爹爹讲明。”

“娘娘,孩儿若与爹爹说起,爹爹自会与朝堂相公言之。孩儿尚幼,不宜与朝堂相公之前论及政事。”

“曦儿聪慧世人皆知,政事又如何?”

“娘娘,不同的。我朝祖训,与士大夫共天下。此言已注定皇室与士大夫制衡之局面。孩儿不宜与爹爹当朝之时论及政事。况,孩儿年幼,恐因此再生事端。”

赵曦没办法了,就是在娘娘面前,他也不想过于妖孽了。可自己耍大了,一个小把戏,耍的收拾不住了,只能是小范围,只在娘娘这儿再妖孽一点了。

确实妖孽了!当曹皇后听完赵曦这番话,又一次盯着赵曦看。她已经很久没如此惊讶的盯着这孩子看了。

原本觉得曦儿聪慧是很正常的事儿,而今天她突然发现,曦儿居然对政事和人性也如此透彻。

“曦儿,可是从书中读得?”

“回娘娘,以史为鉴可知兴衰。”

白呼吧!希望这样胡乱扯淡能蒙哄了这个六宫之首的女人。

叫停了!新式进账法终于还是被叫停了。

此议题一出,在朝堂几乎是一边倒的局面,甚至连老成持重的杜衍都声援暂停。

范仲淹不甘心,意犹未尽,可新政的所有执行者,除了他,不管是富弼、韩琦,还是欧阳修、王素、余靖,没一个人出来声援他。

首节 上一节 59/11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唐朝好岳父

下一篇:明末不求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