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成了仁宗之子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613节

这下,东平郡王一家不行了!亏大发了!

可宗亲在国朝没什么地位,根本不敢去朝堂哼哼。

可后来到处打听,发现好像跟他类似的事很多,士大夫家里也不少,还都有怨言。

赵允弼不傻,见都只是在下面发牢骚,就知道事情不那么简单。

本来他准备吃个哑巴亏算了,他家也不靠那点田过日子,这时候不能去捋虎须。

别说是官家,就是王介甫也不是他赵允弼能招惹的。

再说了,新皇待他家还算不错,每有什么挣钱的营生,内苑的赵琴都会知会一声…~他可不知道这些赵曦根本不过问,是滔娘安排的。

后来,应该说是三天前,有人给他支招了。说他就是跟官家嚷嚷,也是占理的。

曾孝宽为显摆,在离朝廷截止日期还有小一个月时,就把咸平县的数据奏报了。

而他赵允弼家,家大业大,在咸平的耕田为不少,甚至还没仔细清点或。

本来想好好配合朝廷,认真清点结束后再给咸平县衙报一次的,结果听说曾孝宽已经报到朝廷了。

如今,曾孝宽因为衙门提前报走的原因,就要收了自家的田,就是当着陛下也可以申冤!

赵允弼真不傻,他也知道这是保守一派故意给革新一派添堵。

可又想了想,自己确实可以拿这个当理由。

关键是,很有可能在朝堂上,自己跟陛下喊冤,说不定会有文臣响应自己。

关键是,他真有可能能讨回些田地来。

枪头不枪头,赵允弼还真无所谓,就凭他对官家的了解,官家肯定能看明白的。

所以,赵允弼就真在朝会时哭诉了。

当然,哭诉时不能把事情原委都说了。

他只是一口咬定,自己还在清查田亩时,曾孝宽已经上报了。

赵曦听这族叔絮叨,确实也看清楚缘由了。

唉……这就是宗亲,地不地的真无所谓,只是这宗亲……废了!

在明知道是做枪头的情况下,却甘愿如此!

他不信这族叔这么大岁数了,看不透朝堂的局势。

就不能为赵家的天下用点心吗?

第461章 东平王 可满意

他大爷的……赵曦想骂人,可这赵允弼真是他大爷。

搁以前,就是老爹在位时,只要宗亲开口,几乎是整个朝堂的文官,绝对会众口一词的开始喷宗亲。

可现在呢?这边吕惠卿才开口说:曾知县广发告示,通知上报,何错之有?

估计吕惠卿还准备继续往下说,比如奏报朝廷之数,又如何可以随意更改?那是对朝廷的蔑视。

比如说,一县之告示,在该县就代表着朝廷等等。

可惜,他根本就没机会往下说,就有人打断了。

而话题,就由曾孝宽的做法开始争辩,然后延伸……

估计曾孝宽都想不到,他只是对待朝廷公务积极了一些,居然被朝会的争辩,上升到了朝廷诚信,以及以诚为本的学术高度,并且与上古先贤勾连了,甚至还涉及到了君王的言出法随……

还好政事堂的诸位没掺合……估计不是没话说,而是在等王安石介入,或者就这样看热闹。

新法出台了,结果还没实行,这麻烦就来了,谁知道新法推行后,这朝堂还会怎样乱?

官家,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君王怕麻烦…~这是老爹给他们造成的影响吧?

赵曦看了看陛下混乱的朝会……吵的那个热火朝天,那叫一个热闹。

该不是都还想吃御膳房的盒饭吧?

行,你们真行。

王安石不会参与。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并不是针对新法的争辩。

至于弹劾曾公绰……就宗亲的话,不管是官家还是朝堂,没人真当回事。

可一旦他掺合了,想恶心他和恶心新法的目的就真达到了。

唉……官家不建议把朝堂清干净了,可这样的朝堂,如何能专心改变国朝的现状?

韩琦正正经经的站着,眼观鼻,鼻观心,好像朝堂没一点声音一样……

政事堂没简单的人,就是六部九卿的主官,都一样,都知道这时候不适合把争辩的官阶提高了。

否则,原本无关紧要的扯淡事,也会牵扯到新法的推行上。

农田水利法的集议,政事堂没有保密,各有目的,把集议时的情况从各个角度讲述出来了。

不管立场和角度,有一点是确定的,也就是农田水利法是王介甫倡导,并经官家润色出台的。

首节 上一节 613/11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唐朝好岳父

下一篇:明末不求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