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成了仁宗之子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628节

“第三,银行业的朝廷官员俸禄,将高于同级官员的俩到三倍。但凡从事银行事务的官员,必须签订入行的行业法令。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可以杀!”

“银行业铺开,谁都可以看到未来的前景,对国朝经济的影响深度也是可以预见的。所以,为避免贪渎行为,必须制定详细的惩罚措施。”

“杀一人,灭一家,甚至到诛一族,都可以。当贪渎到影响一县一州,甚至影响国朝经济秩序者,根据不同的情节,给予不同的罪罚。”

“此事议定,政事堂要会同一赐乐业人,拿出具体筹建银行的章程来。总行分行的架构,总行分行的责任和义务,人员配置和利润如何分配,密押票据和内部汇通等等。”

“在这一点上,可以借鉴成都路交子的一些做法。具体的细节随后议,现在咱们需要定一下,这银行是开办不开办?”

这大方向大原则已经初步定了,还问什么开办不开办?

官家现在也是越来越无耻了。

况且,有这么大的利益放在哪儿,谁不想粘点腥。

就是王安石,好吧,老王还纠结这跟青苗法是两回事呢。

对于赵曦而言,他关注的是,相公们同意不同意可以杀的罪罚。

他需要有一个认同的借口,也好撕开杀文官的一个口子。

不能杀士大夫,这对朝廷官员来说就是可以肆意妄为的凭仗,也是赵曦在很多事情上缩手缩脚的原因。

只要有个口子,就不愁牵扯上。

第472章 闲不下的王安石

其实,对于银行,赵曦也是半把刀的水平。

不过有一赐乐业人天生的金融天赋,有自己对后世银行业一知半解的见识,有成都路交子的基础,再加上对国朝架床叠屋官制熟悉的朝臣。相信政事堂可以制定出一套凑合能用的银行制度。

奏本终于少了,毕竟没有青苗法这事了。

银行又是新生事物,想评判都无从入手。

替人保管钱,居然还得倒贴…~能想通印子钱,可这一点想不通。

所以,都在静观其变,或者说等着政事堂有具体细则出台。

国朝是优待士大夫,朝臣的俸禄也相当可观。可惜,总觉得他们有点乍富后的膨胀,一个个除了划拉耕田,剩下的就知道享受了。

聚会、饮宴,时不时到樊楼会一会小娇娘,还经常性的买几个小妾和丫鬟。

日子过得没耻没羞的,真正能拿出钱来做生意的并不多。除非那些接连几代朝官,有底蕴自然就有积蓄。

所以,真正有能力掺合到银行这种事的也不多,这毕竟需要实实在在的那现钱的。就是商贾,也是少数。

当然,像玩蹴鞠的,就另外说了。

这些,赵曦都不会去关注的。

集议过了,就意味着,朝臣们有什么意见,相公们就成了直接面对者,到不了他这里。

至于银行股本会被怎样分配,相信相公们能处理好……毕竟随便拎出一位来,不是文坛领袖,就是一方大族,总是有自己的拥趸的。

只要吵不到朝会,吵不到垂拱殿,赵曦也就懒得干预……相公们也不会让他们吵到垂拱殿的。

官家做事……算了,真要让官家主持,一个个估计就只有喝汤的份。

赵曦这时候把薛向从工坊城召回来了,并且责令讲武堂给腾开了一间学堂。

而这时候,不论是推荐的还是自荐的,想要到这个银行体系任职的官员也在政事堂通过了。

这份名单的艰难,着实让政事堂费尽了心思。

不是没人去,也不是趋之若鹜,反正……怎么说呢,有点凌乱。

从待遇和将来的前程讲,都挺好。可一个可以杀的条件,让大家还是有些怯意。

在朝堂混日子,熬资历,迟早自己也会到一定的地位。还没有身死族灭的风险。

可谁都知道银行业又是一份官家体系的产业,还是极容易出成绩的地方。

不说苏颂、薛向之流,就看看李诫李明仲,从一个白身到如今的四品朝官,仅仅十来年的功夫。

就是嘉佑二年的进士风光无限,仕途最通畅的吕惠卿,也只是从四品,这还是因为新法,被王安石死命的推上去的。

苏轼怎么样?士林文坛也有一席之地了,也不过是个从五品的开封府推官。

进入银行体系,应该说就是进入了一条擢升的快车道,几乎可以确定会飞黄腾达。

可倘若一脚踏错,下场要比朝堂惨百倍。

相比于朝臣,内监和宗亲要简单的多。内监是家奴,随便指派即可,而现在的宗亲,依然感觉自己真是官家最亲近的人了。特别是那些即将出五服的宗亲,恨不得把命都卖给官家,好能换后代的荣华。

随着名单的拟定,讲武堂的第一个银行业管理层培训班就应运而生了。

政事堂并没有在全国朝、大范围铺开,还是谨慎的,试验性的确定了几个州府做试点。

对于这个,赵曦无所谓,反倒是对政事堂的谨慎予以赞同。

朝廷确定了秦州、广州、成都府作为第一批银行铺面的开设点。当然,汴梁是肯定少不了的。

这样下来,人数并不多,赵曦还是郑重其事的开了一班培训。

而培训班的第一堂课主讲人便是赵曦,当今的天子。这也充分说明了官家对银行的重视程度。

赵曦粗略的,大概的讲解了他所了解的那一知半解的银行知识,而重点却放在吓唬人上了。

首节 上一节 628/11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唐朝好岳父

下一篇:明末不求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