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成了仁宗之子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680节

所谓的友人又是何人?无非都是些荫补得官的纨绔罢了。

进士出身的看不上他们,而他们还看不上特奏名的官员,更是对衙门里的胥吏不屑一顾。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自家的儿子什么人,自己清楚。

整日的飞鹰走马,能懂得什么是监察?更别想让他们去窥探官家背后的深意了。

“朝廷重事,岂是尔等纨绔可以随意议论的?”

富绍隆见父亲这样,连头都不敢抬,赶紧告罪退出去了。

唉……这几日老实待家里吧。若他们都讨得了监察官的差事,自己太没面子了。

儿子懂不了他的意思,富弼也没指望他懂。

富弼总感觉这事蹊跷。监察细则没出台,监察官职能没细化,这时候就用一部分人参与制定监察细则。

表面上看,这是一种认可的态度,实际上,这相当于是竖了靶子。

监察体系还没运行,风闻奏事还是朝廷监督百官的方式,仍然不会因言获罪。

看看吧,官制改革的实行,自己还是得为子孙找个营生才对。

谁也不是圣人,富弼也脱不了俗,只不过他看的远一些而已。

“官家,每位相公都择三五人领命修订监察细则,最多不超过十人。”

“领命的诸官员,有分不同衙门的,也有整体的。领命的任务都是充实监察细则……”

官家让重点监控,皇城司就重点监控。可都是些书生劳作于案牍,王中正不知道该监控什么。

“调查这些人的出身、从官经历、关联关系、背后的营生、社会与家庭关系、各类盘根错节的姻亲,甚至他家里下人也要调查清楚。”

“事无巨细,调查不得遗漏任何问题,务必求真务实,不得浮于表面。”

赵曦不相信会风平浪静波澜不惊,前期的声势,绝不会因为这样的开局而停止。

不患寡而患不均,这是人性,不以时代而变化。

监察衙门的组建,预示着将来没有风闻奏事这一说法,风闻就是风闻,奏事就是奏事,两者将区别开来。

而如今,应该是风闻奏事的最后一餐,如何吃,吃什么,有监察官的这块肉,赵曦很想看看朝臣们的吃相。

同时,赵曦任命了监察衙门的朝廷主官:范纯仁,范仲淹儿子。没继承多少老范的智慧,但老范的品格继承了个十足。

这是最适合监察中丞的人选。

同时,根据皇城司对吴君庸的调查,让吴君庸做范纯仁副手…~

这些都是诱饵…~

果不其然,在相公们确定人选的第三天,赵曦就见到了第一个弹章。

皇城司还没有将调查结果汇总,赵曦暂时还没得对照,甚至连看都没看,只是让王中正找了一个箱子,直接丢进去了。

这只是第一个……

接下来,有样学样,仿佛第一个就跟号令一般,不断的有弹章递进来。最多的一日,将近百份弹章。

赵曦还是没抑制住好奇,特别想知道朝臣们那无边无际的脑洞……

嘿嘿,没想到赵曦看到的第一个弹章,居然是弹劾韩琦韩稚圭徇私……

这可是事实,王中正也奏报过,韩纯彦跟友人闲聊,时不时会提到监察细则的内容,似乎是在告诫友人慎其身,可显摆的意味很重。

这不,坑爹了。

赵曦便挨个翻来弹章,就看一眼题目。

好家伙,政事堂相公没一个干净的,政事堂相公选定的人,也没一个干净的,甚至谢弹章的人同时也被弹劾了……

第518章

“富家的富绍隆是否是荫补得官?现在可有职衔?”

赵曦在这一堆弹章中,也看到了弹劾富弼的,却没有弹劾富弼徇私的。

这让他很奇怪。说实话,赵曦并不介意朝廷重臣在监察体系里安排自家子侄。即便是后世,在相当成熟的官僚体制下,一样会有些有职无事的闲官,更何况现在。

相对于当下朝廷白养着近两成的闲官,朝廷重臣有意让子侄做事,这是向好的现象。最起码朝臣在用行动支持清理闲官。

赵曦不会阻止,只会支持。富弼的智慧不至于去抵触吧?

“回官家,富绍隆告病,不曾出府门一步。王相公家王旁也如此……”

都是些纨绔,飞鹰走马的不干正事,若不是官家叮嘱,皇城司都不会在这些人纨绔身上浪费精力。

这就有点意思了。富绍隆这样做,是自发的?还是说有富弼的教诲?说不准。但赵曦敢肯定,富弼绝不会任由富绍隆继续做闲官,也不会抵制朝廷清理闲官。

或许老富是不想让儿子成为标靶吧!看看韩纯彦,从少年时割农家的牛尾巴,都被拿出来弹劾了……这是不衅农事!

再看看这些弹章,所有被相公们选中的官员,每一位身上的弹章都没少于十份。

对照一下那些弹劾的人……有同乡,有同年,还有一起相携拜访相公的,更别说平日里饮宴作乐。

看到这些,赵曦也就明白了为什么朝会时没人参奏……太丢人品了。

其实,监察细则没出台,监察官就不可能确定,这些弹章的目的,并不是想让赵曦公之于众或者处罚,而是在向君王表示一下,证明自己是一个耿直的臣工…~连同乡同年都弹劾,那肯定就正直了?

赵曦一直在犹豫,犹豫着是不是将弹章让相公们了解一下,也好让他们应对。

首节 上一节 680/11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唐朝好岳父

下一篇:明末不求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