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成了仁宗之子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731节

官家过雁门后,韩琦就回归了。从这一刻,他的身份又成了中书门下平章事,而不再是对辽谈判主官。

该谈的都谈妥了,就剩下双方的君王签字了。

“俘虏交换的事谈妥了?”

其他条款谈判都还是相对顺利的,就是在俘虏交换这块,双方僵持了。

在离开汴梁之前,韩琦这边的奏报表示,还没有达成一致。

朝廷对此并不担心。北辽不可能放任大宋处置这近十万的俘虏,北辽号称控弦勇士一百万,他可以不在乎这十万,可他们得考虑那两百万勇士的心情。

“宫卫一名换一匹战马,斡骨朵三名一匹,林牙十人一匹。老臣清点过俘虏,真正的北辽宫卫军不足五千,其余的说是军卒,更像是民夫……”

韩琦的毛病改不了,那怕对于胜战的赏赐已经结束了,他还是要拐弯抹角的降低这次大战的功劳……毕竟这是一次纯武将主导的大战。

没有明说河东之战是冒功邀赏,可话里话外在怀疑河东路将士。

狄青还好说,不说对韩琦的那种恐惧,就说他现在的身份……他是返聘,纠葛不多。

可郭逵和种鄂就很不爽,脸憋的通红,还没法开口……他们知道,一旦开口,所有的文臣都会一致喷过来。

其实,韩琦在谈判基本完成,官家北上之前,以各种理由把这一段时间治理云应四州的降臣全杀了,激起了几次民乱……

把俘虏说成民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民乱的原因,而不是他治理不当。

“北辽答应交换俘虏有一个附加条件,就是让国朝不得限制云应四州的百姓离开……老臣以为无不可……”

韩琦的前后两句话,赵曦已经完全明白了。

不能说杀掉这些降臣不对,而是韩琦操之过急了,采取的方式也不妥当。

他以为杀鸡就可以敬候,殊不知还有兔死狐悲的说法。

韩琦不管治军,还是理政,好像除了杀还是杀,就没有其他办法。

不得不说,韩琦在云应四州的措施上,不管是处置降臣,还是安抚民心,以及推卸责任,都处理的很臭。

第562章 添柴火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与诸君共勉!”

赵曦不能在这场合指责韩琦,毕竟这次谈判也属于时间紧任务重,没有太多的时间让韩琦来妥善处理云应四州的民心。

总体来说是有功劳的,手段极端了些,功过参半吧。

韩琦这样的处置,可能有他的理由。

赵曦能想到,无非是大宋是中原正统王朝,是汉人心中的王师、正主。

韩琦不以为北地都汉人对北辽就归属感和认同感,可赵曦清楚,他们同样对大宋没有认同感。

韩琦这一连串的做法,对云应四州的尽快稳定,确实立竿见影,同时,也给将来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其余州城增加兵力难度。

甚至说,最后北辽附加的条件,会让大宋接管后的云应四州十室九空也不是不可能。

……

云州以东,方圆二十里,全部是鳞次栉比的营寨。在这片被军伍完全填满的空间里,一条近三里的界限横跨在宋辽之间。

这就是宋辽双方签订盟约之地……白登山。

从白登山为原点,向北一直到长青,向南到瓶形关,一层一层的营寨,泾渭分明。

宋辽的营盘很好分辩,北辽是营帐、战马,而大宋却是被虎蹲炮护卫着的战车营……

“宋人羸弱,只能依靠火器之利了。”

“国相,我大宋陛下曾有言,人之所以区别与其他动物,最重要的是会使用工具。国相说我宋人羸弱,此话也可以说明,我宋人命贵……”

双方的宰相接触,敲定最后的细节。

面对宋国那一排排的火炮战车,耶律乙辛憋不住扯两句……有点酸。

现在大宋的实力已经不是当初它富弼出使北辽的境况了,富弼也可以在面对北辽时理直气壮。

关于斗嘴,北辽在大宋跟前没优势,他耶律乙辛也不行。

“抛去火器,你们宋人可还有一战之力?不一直被我大辽骑兵任意揉捏?逞一时之快而已!”

“是一时,还是久存,非凭你一言而定。自此后,北辽唯有缅怀先辈荣光了,今非昔比,是说我大宋,同时也是贵辽朝之写照。耶律大相,事实会告诉你,而不需要口舌之快!”

确实没必要斗这个嘴,可总是忍不了耶律乙辛的狂妄。

都已经这样了,还死鸭子嘴硬。

关键是,郁闷了几十年,终于有机会当着北辽国相的面扬眉吐气,富弼也不想就这样浪费了……是他耶律乙辛先没话找话的。

“假天之威,必受天之罚!”

耶律乙辛还没回话,随同却抢先开口了。

“尔又是何人?看你装扮,也算是文臣吧?连基本尊卑都不懂吗?与贵国大相议事,又是你可以随意掺合的?无礼!”

耶律乙辛听富弼的呵斥,嘴脸一阵抽抽,心里倒也没被激怒。

要说富弼不认识,纯粹是瞎扯。当初他富弼出使北辽,接伴使就是此人。

可见此人被富弼呵斥,还连带着认同自己谈判的主导者,让耶律乙辛也有畅快感。

首节 上一节 731/11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唐朝好岳父

下一篇:明末不求生

推荐阅读